6月8日是中国近代杰出作曲家、演奏家、教育家刘天华先生逝世90周年纪念日。
为纪念刘天华品格,传承创新精神。 6月8日下午,“天华故里灯光之旅”——纪念刘天华先生逝世90周年暨《光明之旅》出版90周年全国音乐会在江阴市公共艺术剧院举行文化艺术发展中心。
现场,来自江阴暨阳国乐俱乐部、海澜集团民乐团、江阴天华艺术学校的本土艺术家为观众奉献了一场“丝竹雅集”,演奏了12首精彩音乐。其中不乏《轻步》、《晚安》、《空山飞鸟》、《走街串巷》、《月夜》、《烛影摇红》、《旅行》等许多耳熟能详的歌曲。去苏州”。
江阴天华艺术学校的学生戴浩成说:“我学二胡已有5年了,听完整个演奏,我深受震撼。我会更加努力地练习基本功,掌握更多的技巧。”
刘天华一生致力于提高中国传统音乐,不仅提高了中国民族音乐在世界乐坛的地位江阴市天华艺术学校,也为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他的开拓、创新、进取精神也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民族音乐人。江阴作为刘天华的故乡,非常重视民间音乐的传承和发展。 2011年以来,江阴在全市范围内广泛推广二胡发展。校园里,11年来,江阴市20所小学开设了二胡班,累计培训了数万名二胡学生。
▲央视大型纪录片《世纪大师》
刘天华(1895~1932),字寿春,江阴西横街人。他是中国近代杰出的作曲家、演奏家、教育家。被誉为中国现代民族音乐大师、二胡鼻祖。冰心与哥哥刘半农、弟弟刘北茂并称“刘家三杰,江阴之光”。
清宣统元年(1909年),刘天华考入常州府中学,加入学校军乐队,吹小号、军笛。宣统三年,武昌发生起义,学校停办,他辍学回家。江阴光复后,他加入了维护地方治安的青年团,并手持军号。
民国元年(1912年)随刘半农到上海,在开明剧社乐队工作。他还利用业余时间加入国际乐团,学习各种西方管弦乐器的演奏艺术,并萌生了提高中国音乐水平的想法。
1913年,剧社解散,他失业返回成都。曾任华市成华小学、市区城西小学音乐教师。曾师从孤山丝竹大师周绍梅学习二胡、琵琶演奏技巧。
1915年春,父亲去世,他失业,贫困多病。他每天拉二胡,抒发内心的悲愤,形成了《病中歌》的初稿。
1921年夏,他回到江阴,组织了一次中国音乐研究会,与音乐爱好者讨论江南丝竹和吹打音乐。邀请周绍梅、黄志军、车臣僧人等数十位中国著名音乐大师进行公开演出,取得巨大成功。
1922年赴北京,先后任教于北京大学音乐传授学院、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院、北京艺术专科学校。
1928年创办中国音乐改良会,主编《音乐杂志》。以二胡为中心,开展演奏、创作、教学、研究活动。广泛收藏民间音乐、京曲、昆曲,邀请街头杂耍艺人到院子里一起演奏,写下曲调,创作新声,完善民族器乐二胡、琵琶。借鉴欧洲小提琴教学方法,创作了一批二胡、琵琶练习曲,使二胡、琵琶教学规范化、科学化。并对我国传统功池谱进行了更加科学的改进。
1929年,为京剧大师梅兰芳的《嫦娥奔月》、《神女散花》、《霸王别姬》等录制曲谱,翻译成五行谱,创作了《梅兰芳歌谱》,为京剧开创了固定的唱腔。同类首创。
1930年12月,刘天华在北京饭店大厅举办音乐会,向中外音乐家和音乐爱好者介绍中国民间音乐。演奏了二胡代表曲《晚安》、《光明之旅》、《空山飞鸟》和琵琶曲《十张脸》。伏击》、《霸王卸甲》等,每当一曲结束,观众都会爆发出阵阵掌声。
1932年5月31日到北京天桥口写《锣鼓经》。不幸的是,他感染了猩红热。治疗无效江阴市天华艺术学校,于6月8日去世。
回顾刘天华先生的一生,他是一位在民族乐器改革和演奏技法创新中勇于开拓、勇于创新精神的音乐家。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刘天华开辟了民族音乐发展的新道路。他中西医兼长,理论艺兼备,深谙其中。
在创作上,他不仅能掌握民族音乐的创作规律,还能巧妙地吸收和借鉴西方的技法。他一生创作了《病中吟》、《月夜》、《光明行》等十首二胡曲子和《徐来》等三首琵琶曲子,深受人民群众喜爱,成为宝库中的瑰宝。中国民族音乐。
作为中国传统音乐改革的领军人物,刘天华始终走在前列。在刘天华看来,无论何种乐器、何种音乐,都没有高低之分。他反对将音乐分为三六九等,反对音乐家纯粹的“为艺术而艺术”的观点,呼吁将音乐展现给普罗大众。
1931年,刘天华根据实践创作了《光明行》。 1932年,《灯光之旅》发表在他主编的《音乐杂志》第十期上。
▲刘天华主编的《音乐杂志》
刘天华的二胡作品《光明行》是中国十大二胡名曲之一。 “因为很多外人说我们国家的音乐不景气,我写这首歌就是为了证明他们的错误。”这是刘天华在北京育英中学礼堂二胡琵琶独奏音乐会节目单上对歌曲《光明行》的解读。
在这部作品中,他借鉴了西方音乐的进行曲形式和转调技巧,并将跳弓、颤弓等小提琴演奏技巧运用到了这部作品中。但整个曲调风格仍然完整地保持了中国民族音乐的特色。旋律轻快、欢快、扣人心弦。听了可以让人感到精力充沛、充满自信,体现了顽强不屈的民族精神。
▲《光明行》工池铺手稿
据江凤智在《珍贵手稿》一文中回忆:在刘天华先生创作《轻步》之前,世界著名的奥地利小提琴家克莱斯勒来我国演出,并在北京协和堂举办了独奏会。刘天华先生聆听了此次演出。克莱斯勒在音乐会上演奏了他的作品《中国花鼓》。刘天华先生非常喜欢这首曲子。他曾表示,《光明之旅》的第一主题就是受到《中国花鼓》的影响。
事实上,《光行》的创作过程是漫长而严谨的。刘天华早在1926年就开始酝酿这部作品,并于1927年完成初稿,经过两三年的酝酿、琢磨、修改,才基本定稿。从1926年到1930年左右,他虽然遭遇了一系列的挫折和不幸,但歌曲《轻走》就是在这样的逆境中产生的。
时间记录了刘天华先生的音乐足迹,岁月传承了追求光明的华丽乐章。往事已随风而逝贝语网校,但刘天华的音乐和精神将永远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