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世界大学排行榜,背后的问题很值得一聊

留学资讯2023-10-26 11:18:14佚名

五月,每年到这个时侯,

总归有几个学院排名榜跑不掉。

这当中,

上周刚发布的QS全球学院排名榜算是很有影响力的一个——

虽然,对于各类学院排行

我的心态基本上是:不看猫腻,只看热闹。

不过,看了去年下来的榜单

以及ta所引起的各个国家的反响,

我倒是认为:

去年的全球学院排名榜,背后的问题很值得一聊。

非常是在各国20年未遇之大变局下(全球疫情、中美脱钩、英国脱欧......)

去年的全球学院座次,除了变化大,并且处处彰显着世界格局的此消彼长。

来,透过热闹讲猫腻,

给诸位奉上2021世界学院排名榜。

01

这段时间饱受关注的榜单,全称就叫:

theQSWorld,QS全球学院排名榜。

这家机构究竟是哪些背景?

这份榜单究竟如何得来的?

以及为何去年的排行会在世界各国引起了挺大的反响?

明天接出来,我们不只看名次,更要把名次背后那些更本质的问题一一说到。

来,我们先给诸位介绍一下榜单——

所谓QS就是一家机构的名子,

全称叫,虽然就是公司的创始人加合伙人的名子。

这家机构都做些哪些事情呢?

专门研究和评价世界各个学院的情况,

但是这家机构最主要的产品也就是全球学院排行。

对了,这儿还有段有意思的背景值得八卦一下:

就是另一个名气也很大的全球院校排名榜,(诸位很可能听过)叫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学院排行:

听名子也能明白,ta虽然属于《泰晤士报》旗下,

原本是教育版季刊,如今摇身一弄成为刊物《泰晤士高等教育》,从2004年开始发布排行。

但实际上那种排名榜就是由《泰晤士高等教育》跟这家机构QS合作推出的,

甚至主要就是由这家QS出力,《泰晤士高等教育》只出名。

双方合作进行了5年。

到2009年,QS认为自己做了那么多却无名无分,

于是双方决定不再合作,转为各自放榜。

所以就从哪个时侯起,这家QS榜单开始名扬立万。

但是目前在市面上可以说是汗牛充栋的各类排名榜中,

关于全球学院座次公认比较权威的榜单就这三家——

QS、泰晤士高等教育以及由北京师大最早发布的世界学院学术排行(又叫“上海排行”)。

在这几大排行当中,

兼具公信力、科学性还有著名度,

此次发布的QS排名榜应当说是综合实力最突出的。

02

所以接出来咱别的不说,火速步入这张榜单~

诸位最关心的肯定是排行本身,

先谈谈前几名——

其中前3名早已重夺席位多年,

但是都是日本的中学:麻省理工、斯坦福和斯坦福。

排第4位的是加洲理工,

排第5名的是(小弟的母校)牛津。

而正好,这5个校区都在我们明年的名校浅谈讲堂计划里,

就对这样的一个榜单,

我认为光看名次没意义。

或则说,你光看这个排行的话,当然理解不了——

几个校区究竟有哪些好?

为何排第一的是MIT而不是耶鲁?

所以要理解榜单上的排行,

我强烈建议诸位:去看榜单背后的方式论。

(这也是我自己最感兴趣的地方)

也就是要弄明白:

这个名次它是按照哪些标准、用哪些方式排下来的。

对此我看QS的官网上也做了说明,

我来给诸位挨个拆解一下。

一共是6个指标:

其中最主要的、权重能占到评分40%的是——

中学的学术威望

这个分数是如何统计下来的?

靠问卷。

根据QS官方的说法——

ta们搜集了全世界超10万名院校专家的意见,

从教学和研究质量来给那些中学打分。

另外不仅学术威望,还有两项占比较高的指标也跟学术有关:

一个是中学的师生比。

就是看一个老师对应教几个中学生,这个数字越小,就表明每位中学生享受到的师资资源就越多;

再一个就看该校区发的paper情况,

主要是看中学院士和科研人员在过去5年中论文平均被转引的情况。

这两项指标权重分别都达到了20%,

所以这三块和学术有关的部份,加一起权重就早已占到了80%。

剩下还有的指标包括了占比10%的雇主威望,

也就是说,用人单位如何看你这个校区下来的中学生。

因此,这家机构声称是搞了一个世界上同类规模最大的雇主督查,

一共是调查了5万家用人单位。

最后两项指标分别是国际教员工的比列和国际中学生比列,权重分别5%,彰显的是一个中学的国际化程度。

这么,大约了解了方式论以后,我们就很容易理解排行座次的玄机:

首先,排行特别注重于学术,

(学术相关的三项指标:威望、师生比以及论文转引数,权重加一起就占到了八成)

所以排名榜上,排在后面的清一色都是顶级研究型学院。

也就是说——

这些个主要侧重专科生教育、注重中学生就业的中学,

比如说德国的文理大学,

即使那些中学超级优秀,无奈不是学术研究见长,就很难在这个榜单有好表现。

此外,即使一所中学重视学术研究,那能不能排行靠前,也有猫腻——

这家QS世界学院榜单,在设置指标时,注重于中学的单位产出。

哪些意思呢?

就是评判一个中学的学术产出,不是看绝对总数,指标是根据平均产出。

例如对一个中学教员工数目的考察,

不是看总量(该校有多少老师),而是看平均数(平均一个教员工要教多少个中学生);

再例如论文数,

也不是看这个校区总共产出了多少论文,

而是看平均每位教员工的论文被转引数有多少。

所以这就意味着——

这些可能专业开办得不多,但每位专业都很精、都很强的小而美的院校,就更容易脱颖而出。

所以这就是为何——

像麻省理工、像加洲理工这些小而精的高校,ta们的榜单排行能如此高。

为帮助诸位理解这一点,我再提供一个参照。

我看见——

同样就在去年,

同样是这家QS机构发布的另一个法国学院排名榜,

这前面的座次结果虽然就不大一样。

QS日本榜上,第一名不再是麻省理工,而是耶鲁;

耶鲁第二;

麻省理工只能暂居第三。

然而我一去看QS日本榜背后的方式论就明白了——

由于榜单里各项指标的权重完~全~不~同~

例如,加拿大榜的学术威望占比不是全球榜里的40%,而只占12.5%;整个科研这块的权重才占到1/4。

而它权重更大的是“就业”和“多样性与国际化”。

甚至还有全球榜单里没有的、权重超过20%的“学习体验”。

所以很显著——

同一家机构的不同榜单里,

就由于指标设置时更重视大专生培养、更重视ta们结业后找工作的情况,

得到的排行都会有相当的不同。

所以这就是为何我仍然认为——

对于形形色色的学院排名榜,

(即使是像QS这样还比较认真严谨的科学排行)

我们也不要太认真,太绝~

虽然,名次看着其实直观,

但背后标准却是主观而灵活的,

有时甚至是片面的。

03

然而话又说回去——

我想一份报告,即使指标设置不可能完美,

但只要这种指标设置得相对合理、调查过程也严谨细密,

这么,多少还是才能反映一些问题的。

但是随着这种榜单能保持延续性,

这么假以年份,

还是才能帮我们对这种个校区(乃至世界各国的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看出些个疲态。

事实上,此次的QS榜单发布之后,我看这几天各国舆论的反应都很热烈——

有一些是高兴,由于中学的名次上~升~了~

例如像我们那边,

虽然排在第11位的美国国立和13位的南洋理工仍然雄霸欧洲:

并且多所中国院校都获得了在QS排名榜的史上最高排行。

例如英国大学排行榜,中国排行最高的北大,从今年的16上升到第15名;

清华排在第23位;

同济从40上升到34名;

广州科大也是首次步入全球前50;

再出来还有复旦和中科大,

总共是6所台湾院校荣登全球院校前100。

另外,中国澳门的院校表现也不错,

我看《南华早报》就注意到——

7所台湾院校里,不仅浸会的名次稍为回升,其他6所都进步了~

像排第一的台湾学院,从今年的25位上升到第22位。

04

其实了,几家欢喜几家愁。

甚至可以说——

去年这份QS榜单之所以在好些国家受关注,

就是由于——

ta们的中学排行大崩塌。

一个如同明天看见这篇日本《卫报》统计说:

将近3/4的日本学院现今排名都在下跌。

其中排在最上面的几个美国分校,只有帝国理工算是逆市下降,从今年的第九进到明年第八,

然而其他的老牌名校,emmmm……

牛津从第4跌到第五(其实,还是比老对手剑桥高了两名)

而王思聪朋友的母校巴黎学院大学(UCL)则从今年的第8跌到第10。

但问题不是某些中学的问题——

而是超过7成的入选美国院校名次都在下降!

这么,喜欢反省的日本人自然要查找缘由——

从面上来看,班主任的流失是直接诱因。

在84所入选的日本院校里,

有66所师生比在下降,有59所研究转引数在下滑。

另外连日本人仍然引以为傲的国际中学生数字,

这80多所中学里,有多达51所都在上涨。

但班主任和科研人员的流失仅仅是面上的诱因。

背后的症结我看多家媒体都说到,

日本脱欧导致的影响。

当这个国家在喧闹中艰辛地与欧共体脱钩,

好多对美国沮丧的院长和科学家选择离开这个国家,

大量欧共体中学生则干脆舍弃了到这儿读书。

05

另外,去年的各国媒体中,

我看比较兴奋的国家还有美国。

我看多家美国媒体,

例如富有影响的《印度晨报》,就在新闻标题里坦承不讳——

在去年的QS排行中英国大学排行榜,美国院校表现难看。

这主要指的是:

在全世界前300的院校里,美国的院校仅有4所入选。

而在今年,这个数字还是6所。

其中俄度人最引以为傲的就是坐落雅加达的美国理工,也就是人称“印度MIT”的IITB。

作为美国版的北大、印度院校里的扛把子、硅谷n多工程师的母校,

结果IITB去年的排行也从152降到172。

因此我看,美国媒体反应不一。

有的责怪排行本身的问题,觉得排行方式太神秘太不透明;

但有的也在反省,

说是跟美国经济的疲弱和国家的拨款不够很有关系。

其实,凡此种种,我们其实“隔岸观火”,

各类缘由,我想只有ta们自己拎得清。

06

然而我想:

正值这多事之秋,

这样一份排行的揭晓,

对于我们来讲还是颇具意义。

尽管我们说了榜单上具体的排行有时侯不能盯得太死,

然而按照这份榜单,

一个国家的多所院校在排行上的变化,

却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反映这种国家的高等教育实力和进(退)步水平。

这几年在该榜单上,尤其值得观察的是:

中国大踏步的进步和我们看见其他国家的退步,

一正一反虽然恰恰说明——

多投钱、多开放、多吸引人才,

非常是面向世界,把世界级的人才引回去,再把世界级的成果推出去,

这样的开放与投入对于培养世界级的顶级学院必不可少。

所以在当下和未来,

我想中国院校将会面对的、也是必需要去应对的挑战就是——

在英国或(及)其盟友进一步缩紧来自中国的留中学生和访问学者申请的背景下,

中国的院校,

一来不能闭门造车,不能说人家对我关门,我也对人家关门——咱们还必须得开放下去;

二来就是怎样开放——

其实眼看英国不亮,就法国亮;法国不亮,则欧洲亮;

中国下一步,无论是留托派还是科研合作的新浪潮,

或许应当多在美洲、亚洲国家上找同学,甚至可以在美国这样的国家多做做文章。

再有,最后多说一嘴,

就是即使我们见到中国顶级院校的持续进步,

但我们不该忘掉的是——

中国的教育,哪怕就仅仅是看高等教育这一块,它的资源分配也是非常不均衡的。

清华北大一年的经费甚至远远超过一个东部省份一年的高等教育拨款。

所以——

当我们的国家蕴育了更多可以媲美世界的顶尖院校时,

我们是不是也应当掏出同等的眼神

去关注这些二三四线城市的普通高校——那些教学资源、教师待遇相对滞后的地方。

虽然,绝大多数的中国中学生不是来自清华北大,

但真正才能代表中国综合实力的又恰恰是这样的绝大多数。

排名诚可贵,普世价更高。

多事之秋,你就会考虑出国留学吗?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