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县(市、区)教育局(社会事业局),浙南产业集群文化教育体育局,市局直属学校: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助力“重要窗口”建设根据《教育部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意见》(师[2019]1号)和《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实施全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浙教办函[2020]178号)要求,结合温州未来教育发展需求,决定组织实施全市中小学教师(含幼儿园、普通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以下简称提升工程2.0)以下)。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
到2022学年,结合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借助提升工程2.0培训,信息技术对学校管理和教学的支撑将显着增强,“三提升、两进步、一形成” ”将基本实现,即校园(校区)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培训队伍信息化指导能力显着提升; 全面推进教师信息化教学实践创新,全面推动学校教育信息化快速发展; 形成与教育信息化建设目标相适应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新形态。
全面布局,建立提升项目长效机制。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统筹布局,建立“市级统筹、县级负责、学校自主、全员参与”的分级实施机制,科学精准顶层设计。 建立县级责任机制,对学校“全校推进”计划进行分类指导和审核,及时进行中期督导和期末评估。 建立教学科研人员、教师培训人员、教育技术人员联系学校的机制,整合科研培训、技术、学科教学骨干力量,探索基于信息技术支撑的学校管理、精准教学、学风转变的优秀经验,并形成示范案例,向全市推广,发挥带动作用。 建立“全校推进”机制,根据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按照问题导向、需求导向、科学发展的原则,形成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全校推进方案。以效果为导向。 “全校推进”贯穿学校参与升级工程2.0的策划、实施、组织、管理、评估全过程。 它是升级工程2.0的基本组织形式。 通过全校推广,确保突发事件下利用信息技术打造新模式。 教育供给系统保证每位教师都能利用互联网平台顺利开展在线教学。
区域协作促进城乡学校一体化发展。 市县两级将联合整合教师培训、教学研究、教育技术和学科教学骨干,集聚优质资源,三年内创建200所基于教育技术的教学方式变革的“未来课堂”改革试点学校。 随着学校的成立,我们在全校范围内建立了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示范样板。
深度融合“城乡帮扶、区域协作、示范引领、精准学习”等手段,通过“互联网+义务教育”、教育信息化151工程、集团办学、未来学校建设等载体,多措并举,整合资源云南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向海岛、偏远山区、小规模学校倾斜,优化农村学校信息化应用环境,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推动“乡村振兴”建设。 “城乡教育共同体”通过远程授课、城乡同步上课等方式,提高农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提高农村教育教学质量,促进优质均衡城乡教育事业发展。
2、实施县级能力提升工程2.0
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是区域能力提升工程的组织管理主体。 要完善体系,整合培训、教学科研、教育技术等机构资源,科学统筹实施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一)科学规划、分阶段实施。 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本地区学校实际情况,安排2020年、2021年、2022年三个阶段实施。 每年9月开始一阶段,每所学校的整个升学周期为一学年(2个学期)。 第一阶段(2020年10月至2021年8月)完成不少于25%的学校,第二阶段(2021年9月至2022年8月)完成不少于40%的学校,以及完成不少于第三阶段(2022年9月至2023年6月)的40%完成剩余约35%的学校。
(二)机构选拔和骨干人员培养。 浙江省推荐参与2020升级工程2.0服务的培训机构有9家,分别是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开放教育学院、百年树人网、国家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中国教师培训网、北京开放远程教育中心有限公司、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教师教育网。 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将根据培训机构服务计划和当地实际情况,有序组织第一阶段实施学校选择培训机构。 各县(市、区)于10月30日前将2020年升级工程2.0学校及入选培训机构名单报省工程办(市局直属学校于10月25日前报市工程办)。
建立有效的竞争选拔机制,入选的培训机构必须能够积极指导中小学校制定和完善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为学校提供可选的全校推广实施方案(或菜单)、课程资源、管理服务等,并提供各地示范案例和经验样本。
各中小学对培训机构的服务方案提出修改建议。 培训机构将修改完善服务方案并反馈给学校。 “项目+学校名单”将于11月8日、11月20日前在省级平台公示,学校所有教师均在省级平台完成选课。
县(市、区)提升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积极与培训机构、学校沟通,科学操作,有效部署,推动培训实施。 组织校级管理团队(成员由学校领导、教学部门、学科应用骨干等组成)参加培训机构举办的改进项目管理团队培训。 培训的主要内容是如何规划科学有效的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如何进行改进项目需求研究、如何制定全校性推广计划等。
(三)分组实施、均衡推进。 坚持分类指导,按照“聚焦创新、尊重差异、扶弱济困、促进均衡推进”的原则,针对不同环境、不同学校进行分类设计、精准指导。 对于规模较小的农村学校,充分发挥学校集群的整体优势,以集团学校、中心学校或区为单位,科学设计整体推广方案,选择切口小、门槛低、适用面广、实用性强的主题(内容)。 团体训练。
培训机构根据学校师资数量确定是否合并线下培训。 50人以下的学校可以按照主题相近的原则联合组织、联合指导。 每班原则上不超过90人; 50人以上(含50人)学校各学校须单独组织线下培训。 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充分挖掘当地优质教师资源,与培训机构合作开展培训。
三、学校能力提升项目2.0实施
中小学是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关键节点。 他们是改进工程2.0各项培训项目的基本组织单位。 是教师围绕培训主题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应用的实践场所。 它们也是改进项目2.0绩效评估和成果评估的基础。 基本考核单位。 要明确学校在实施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校长的关键作用。
(一)完善学校管理团队的信息化领导。 校长是改进项目的第一负责人,并担任学校的首席信息官(CIO)。 负责建立由学校首席信息官领导、相关管理人员参与的学校信息管理团队,并确定负责人及联系人。 2020年10月20日前填写《学校管理团队及联系信息表》(见附件2),报县(市、区)改善项目办公室。 学校信息管理团队应根据学校实际和发展需要,提出培训需求和培训主题(方向); 培训机构应当根据需要规划培训类别,为学校提供有针对性的培训。
(二)围绕信息化教学创新推动教师培训。 按照“学校自主、全员参与”的原则,参照《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中规定的“完善工程2.0培训内容基础和分部课程体系” 《2.0全校推广实施指南》,可以选择新型学习空间打造、在线教学设计与实施、课堂呈现创新、学习数据分析与反馈、学生数字化学习素养培养、个性化指导、学习效果评估等主题集中培训与在线培训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相协调,自主培训与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分组培训互动,多种形式的协同融合,开展全员培训,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具有技术支撑的设计和实施能力,以及教育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 手段的应用能力将促进教师掌握技术平台功能,有效利用互联网资源,精准开展在线教育评价与反馈,全面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改革的融合与创新。
(三)以评价促应用,促进教师技术应用能力高级发展。 以课堂为本、应用导向、任务驱动策略为基础,以校本应用评估为导向英语作文,鼓励教师学会利用数字化教育资源获得评估与应用、技术支撑的学术分析等技术密集型成果。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确保全体教师达到“基础”能力水平(优化课堂教学),部分教师达到“提高”能力水平(改变学习方式),骨干教师达到“创新”能力水平(引领教学改革) ),以学校特色模式优化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开展校本应用实践。 教师熟练运用信息技术在校本应用中进行学术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和学术评价的能力,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助力学校教学创新。 校本申请评估按学校组织。 考核合格后,培训机构将为参加培训的教师统一注册学分。 考核内容和形式详见《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项目2.0校本应用考核指南》。
四、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为确保升级工程2.0顺利实施,市教育局成立了温州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领导小组,由分管领导任组长,由教师培训、教学等组成。研究、教育技术等部门。 市局人事处为主管部门,下设升级改造项目领导小组办公室(见附件1),负责项目的总体规划、部署、管理和指导。
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要整合本地区教师培训、教育技术等部门力量,成立县(市、区)提升工程领导小组,并配备专人。
(二)加强分工合作。 市、县教育行政部门人力资源(政治工程)科要牵头统筹协调提升工程,加强信息化应用长效机制建设,努力营造良好的报名氛围。
培训机构要做好学校信息化管理队伍培训工作,指导县(市、区)学校修改完善信息化规划和全校推广计划,落实全员信息化培训学分要求(共50学分,其中线下(培训8学分),做好改进项目的项目管理、培训实施、过程监督等工作。
教研部门要指导学校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校本实训和实践应用,开展专题研究,发挥示范作用,积极探索信息技术教育创新的优秀经验和实践成果。教学应用云南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推进学校整体信息化战略和精准教学。 、“人工智能+教学”、技术支持的混合式教学和项目式学习、STEAM教育、基于大数据的精准评价等,形成示范案例,提升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水平。
教育技术中心要加强学校信息环境建设,升级培训支撑服务体系,加强技术应用指导,支持有条件的学校积极引入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技术支持的物理场景和实践场景、虚拟现实和人工智能。 培训操作等培训资源。 收集科技支撑的日常案例,生成常态资源。 收集科技与教学融合优秀案例,汇聚优质资源。 通过常态化推广和高质量引导,建设一线优秀教师参与研发的资源库,强化基于信息技术的资源支撑。
(三)加强质量控制。 各地实施改进工程2.0将纳入教师培训绩效评价。 通过省教师培训质量监测管理平台进行定期监测,并定期报告监测结果。 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学校“全校推进”实施情况和效果的定期监督。 学校应对培训机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并将情况反馈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作为后续选择培训机构的参考。 对改善效果不显着的培训机构,实行末位淘汰制度。
(四)建立奖惩机制。 通过奖惩机制,进一步推动改进工程2.0的有效实施,激发教师积极参与培训的积极性。 对在校本申请考核中达到“创新”能力等级(引领教学改革)的教师,优先参加职称评审和优秀评价。 给予优先或加分。 “全校提升”成绩突出的学校,将在年终学校发展评价中获得加分。 未在培训周期内完成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培训学分(50学分)的教师,取消申请职称晋升资格。
(五)强化资金保障。 升级工程2.0培训经费将按规定全额列入教师培训专项资金,培训费用标准为每人500元。 培训经费专项用于课程资源建设、培训实施、实际应用、平台建设、绩效评估、培训管理等。与培训机构签订合同时,可以根据培训进度分期支付,也可以分期支付。根据训练效果确定等级。
附件.doc:1.温州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领导小组及相关部门成员名单
2.学校管理团队及联系方式表
温州市教育局办公室
2020 年 10 月 14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