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阿里巴巴平台治理部打假专项队共收到来自公安部及10个省市公安机关的30封书面感谢信,警方感谢阿里巴巴大数据助力打假。“大数据优势”“社会责任”成为感谢信中的热词。
大数据、黑科技在打假中显现优势,逐渐成为网络打假新潮流。
“我们要团结一切力量,像打击酒驾一样打击假冒商品,真正让卖假货的人吃点苦头,这样假货问题才能得到有效治理。”1月10日,阿里巴巴在杭州发布了《2017阿里巴巴知识产权保护年度报告》(以下简称《打假年度报告》)。
阿里巴巴集团首席平台治理官郑俊芳在发布会上公开表示,2017年阿里巴巴在假货治理和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取得了历史性突破,网络售假行为受到严厉打击,得到明显遏制,受到极大震慑。但由于线下假货源头尚未杜绝,假货跨境、多平台流动趋势明显。2018年,阿里巴巴除了不遗余力地配合执法部门打击线下假货源头外,还将不惜一切代价起诉、追责卖假者,誓要做假货者最痛恨的人。
在低成本、高利润的打假产业链中,从业者往往唯利是图,铤而走险,竭尽全力规避法律、法规和平台的处罚。如何利用好网络电商平台的数据和技术优势湖南工商红盾网,如何动员社会各界共同参与,正在成为互联网时代打假的新趋势。与其他电商平台不同,已经走上全球化道路的阿里巴巴,在打假的方法和手段上公开透明,态度也尤为鲜明。
《打假年度报告》数据显示,2017年,阿里巴巴平台95%的知识产权侵权投诉在24小时内得到处理;知识产权侵权投诉数量下降42%;阿里巴巴关闭24万家涉嫌侵权的淘宝店铺;阿里巴巴向全国公安机关推送制假线索1910条,协助抓获涉案人员1606人,捣毁制假窝点1328个,涉案金额约43亿元。
一系列数据显示,2017年,阿里巴巴与社会各界在网络假冒商品治理和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取得了历史性突破,数据技术转化为打假的巨大动力,在执法部门、品牌权利人、消费者等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下,网络假冒行为受到严厉打击、明显遏制、极大震慑。阿里巴巴全方位打假经验正成为互联网行业打假的典型。
巨额利润
“毒药大师”夫妇制作假减肥药
2017年3月13日,当台州警方强行闯入广州天河区犯罪嫌疑人周斌(化名)夫妇生产假减肥药的窝点时,二人万万没有想到,他们生产假减肥药的行为会被揭穿。
负责该案的民警表示,对辞职医生制售假减肥药案的侦查,其实两年前就已开始。2016年9月,浙江省台州市公安局食药环保分局最先接到阿里巴巴发来的线索,称台州有人在网上销售假减肥药,可能含有有毒有害成分。
接报后,台州市食品药品环保支队会同台州市市场监管局稽查支队开展调查,发现涉嫌销售假减肥药的网店位于台州经济开发区东京湾社区,该店销售的“天天燃脂瘦身”等减肥保健食品被发现含有“西布曲明”等国家明令禁止的成分,消费者服用后会产生毒性。为此,台州市公安局将此案移交开发区分局侦查。
台州开发区公安局随后成立了以区西派出所为主,抽调公安、法制预审、宣传教育等部门精干警力组成的专案组。
经过一个多月的侦查,专案组民警发现,生产、销售有毒有害减肥产品的犯罪团伙利用微信等网络平台联系或销售。在摸清窝点的基础上,2016年10月19日上午,专案组果断实施抓捕,在东井湾社区将犯罪嫌疑人李某娟、程某伟抓获。从其住处查获减肥胶囊80余盒,经查明,共销售减肥胶囊5299盒,案值40余万元。
经审讯,办案民警了解到,程某伟等人从安徽淮南杨某处购买了大量“天天燃脂瘦身”等有毒有害减肥产品。于是专案组立即赶赴淮南,查清了杨某团伙的销售点和仓储地点。
2016年11月16日晚,在安徽淮南警方的配合下,抓获张某、杨某、张富三名犯罪嫌疑人,查获有毒有害减肥胶囊5600余盒。同时,还发现泰州人潘某也从杨某处购买了大量有毒有害减肥产品。专案组立即安排警力对潘某进行侦查,在新中怡园小区将其抓获,查获有毒有害减肥胶囊2000余盒。
专案组通过对已知情况进行分析,发现以安徽人杨某为首的一个犯罪团伙,销售“燃脂天天瘦”、“苹果瘦”等假冒有毒有害减肥胶囊,货值上千万元,货源全部来自广州人罗某,但物流发货地址却是哈尔滨人。
于是专案组兵分两路,同时赶赴哈尔滨和广州开展侦查。警方发现,广州人罗某与哈尔滨人邵某有密切接触,邵某所在极有可能是制假基地。经过半个月的昼夜侦查,专案组摸清了广州人罗某的活动轨迹和邵某在哈尔滨的制假基地。
2016年12月30日,专案组在哈尔滨警方配合下,抓获邵某明夫妇等4名犯罪嫌疑人,并当场查获有毒有害减肥胶囊成品5000盒、胶囊半成品100.8万粒、制造设备两台。
与此同时,犯罪嫌疑人罗某在广州市白云区被抓获。经侦查发现,犯罪嫌疑人邵明夫妇于2014年1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建立生产销售渠道,雇人将有毒有害减肥保健食品以板装方式分装成成品,发展销售人员,以批发的方式销售给安徽杨某及全国各省市。邵明销售的有毒有害减肥产品均从广州“胡某”处购进。
在理清犯罪嫌疑人关系网络后,去年3月13日,专案组民警开始对周斌夫妇进行抓捕,并在夫妇俩的生产窝点抓获犯罪嫌疑人李某、谭某、闫某等人,同时查获制假设备5台、生产原料1.2吨、胶囊壳100万粒、有毒有害减肥保健胶囊150万粒。
同日,专案组在广州市白云区抓获贩卖违禁西布曲明原料的张某夫妇,捣毁其位于广州大道的储存仓库,查获西布曲明116公斤、酚酞400公斤、伟哥原料西地那非625公斤、胶囊壳185万粒、有毒有害减肥保健品2400盒、胶囊33万粒。
犯罪嫌疑人周斌供述,其与妻子均是该院医生,为追求暴利,他们辞职后自2015年7月起至被抓获前,在广州天河区生产、销售有毒有害减肥产品,批发给哈尔滨市邵某明等人。他们生产的产品成本只有几元钱,但在销售终端上售价却高达百元左右。3月16日上午,专案组民警将9名犯罪嫌疑人从广州押解回浙江台州。
关闭商店
数据黑科技一年打击24万家门店假冒商品
利用大数据和黑科技打击网络假冒的优势正在逐渐显现。为了彻底杜绝网络假冒,阿里巴巴在事前、事中、事后多个环节做好防范,从商家入驻平台时的身份资质审核,到每一笔订单提交发货后的维权保障,都通过不同的拦截手段打击假冒商品。
据《反假年报》介绍,阿里巴巴平台有九大核心反假黑科技,其中包括阿里巴巴全球独有的基于数据挖掘、图像文字识别、庞大的商品及知识库网络的智能商品管理大脑系统。该系统能自动识别阿里巴巴电商平台近20亿件商品,自动学习外部信息英语作文,发现他人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并做出判断和处理。庞大的云计算资源池能赋予这颗“大脑”近乎无限的记忆力和学习能力。
同时,还有能关联上千个维度信息、“招募”5000台虚拟服务器的假货识别模型,每天扫描全平台商品,剔除侵权和问题商品,并发现新型侵权商品的特征和趋势。还有累计识别1000亿张图片的图像识别算法、每秒能读取501本《康熙字典》的语义识别算法、每秒能监测5万余个新产品的实时防控系统。
“通过与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2017年阿里巴巴在网络假冒治理和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取得了历史性突破。”阿里巴巴平台治理部高级总监钱磊介绍,阿里巴巴平台还采用生物识别实人认证等技术确认商家真实身份,并与工商局、食药监、海关等多地执法行政部门共同建设政企大数据协作平台。
《打假年度报告》数据显示,通过多种技术手段,平台主动删除的疑似侵权链接97%在上线即被屏蔽;在与阿里巴巴合作的权利人数量增长17%的背景下,整体知识产权投诉数量下降42%;每万笔订单中,仅有1.49笔订单涉嫌假冒。
其中97%在销售前就被下架,大量疑似假冒店铺被平台关闭。2017年初,一位姓周的店主因售卖假货被平台处罚。不久后,周某又伪造8张不同的身份证,试图进入阿里巴巴电商平台再次开店,结果全部被“产品大脑”识破并封杀。阿里巴巴平台治理部知识产权保护总监叶志飞透露,“去年阿里巴巴共关闭了24万家疑似假冒店铺。”
据《打假年报》显示湖南工商红盾网,截至2017年底,阿里巴巴打假专项部队已陆续与全国23个省份开展线下打假合作,如2016年与浙江省双打办、公安厅合作的“云剑行动”、同年与浙江省工商局合作的“红盾网剑行动”、同年与浙江省质监部门合作的“质量利剑行动”。同时,阿里巴巴还与上海、天津、江苏等12个省份的公安机关签署了线下打假战略合作备忘录。
整个2017年,阿里巴巴平台向全国执法部门推送假冒线索1910条,协助抓捕涉案人员1606人,捣毁制假窝点1328个,涉案金额约43亿元。“经过长期努力,阿里巴巴网络打假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网络假冒现象得到明显遏制。但如果单靠少数企业和部分执法部门的努力,还无法撼动利益纠葛的线下假冒源头,那么打假斗争就永远不会结束,始终牵动着全社会打假工作大局。”与会的一位研究专家说。
问责制
起诉造假者让他们感到“痛苦”
除了关闭涉嫌售假店铺,阿里巴巴也在动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据记者了解,自2017年1月阿里巴巴平台治理部启动“三千里追逃”项目以来,阿里巴巴已对12起售假卖家提起民事诉讼,截至目前,12起案件均已正式立案。
这些案件以合同纠纷、侵权纠纷等为由提起诉讼,要求卖家赔偿商誉损失并在媒体发表声明消除影响。由于没有先例,很多地方的法院在立案时都非常谨慎,一些被诉卖家也感到意外。
早在2017年1月9日,淘宝网就将销售假冒施华洛世奇手表的网店老板以“违反平台不售假约定、侵犯平台声誉”为由,起诉至深圳市龙岗区人民法院,要求对方赔偿140万元。
此案是国内首例电商平台起诉售假者的案件,标志着阿里巴巴开始运用民事诉讼手段打击假冒商品。此后,阿里巴巴相继在上海、宁波、义乌等地法院提起诉讼,并向刚刚成立的杭州互联网法院提起诉讼。
2017年3月8日,淘宝网起诉销售假冒玛氏猫粮的姚某“违反不售假协议,侵犯平台声誉”,要求赔偿267万元并公开赔礼道歉。7月20日,上海市奉贤区人民法院对此作出一审判决。法院经审理认为,姚某在淘宝网上销售假冒商品的行为,不仅损害了权利人的合法权益,而且降低了消费者对淘宝的信任度和社会公众对淘宝的良好评价。法院判决姚某赔偿淘宝网损失及合理费用12万元。阿里巴巴在收到赔偿款后,成立了消费者权益保护专项基金,用于支持消费者起诉制假者,维护自身权益。
目前“淘宝诉姚某销售假冒猫粮案”仅一案判决生效,该案也因此被称为“淘宝打假第一案”。近日,该案还以“全国网购平台打假第一案”的名义入选2017年度人民法院十大民事行政案件。
作为国内首个利用民事诉讼手段打击假冒商品的电商平台,阿里巴巴首席平台治理官郑俊芳在1月10日的《反假年度报告》发布会上公开表示,阿里巴巴将在2018年追责更多假冒商品卖家,目标是让他们“痛心不已”。除了起诉假冒商品卖家,阿里巴巴还将继续联合权利人、正品卖家、消费者打击假冒商品,并呼吁各方参与社会共治,通过司法实践推动互联网治理。
这是继去年阿里巴巴集团董事长马云向全社会发出“像打击酒驾一样打击假冒商品”的号召后,阿里巴巴面对制假、售假违法成本低的现状的又一次决心。不过,从2017年阿里巴巴公布的一组打假数据来看,司法机关对造假者的惩处情况并不乐观。
数据显示,2016年,阿里巴巴平台治理部通过大数据和人工复查,共计识别出4495条制假售假线索,且销售额远超刑事处罚起点(5万元);执法部门收到线索1184条;公安机关依据现行法律法规对469件案件进行刑事打击;截至目前,通过公开信息确认有刑事判决的案件仅有33件,占比不足1%。阿里巴巴抽样调查了33份制假售假案件判决书,发现判决书中涉及47人,其中被判处缓刑的有37人,占比高达79%。
治理
假冒商品源头未杜绝,跨境、跨平台蔓延
“多地执法部门的现场打击案例证实,假冒商品源头并未被彻底铲除,在全国很多地方都集中在区域性、行业性和田野性制假带上,分工越来越细,反侦察隐匿能力不断加强。”浙江省公安厅经侦总队知识产权大队副大队长陈景凯在《打假年报》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为获取利润、逃避打击,各地制假售假团伙越来越多地跨全国、跨国平台活动。
随着阿里巴巴电商平台对假冒商品的打击手段和态度越来越强,一些造假者开始将目光转向朋友圈、微商等社交平台以及其他电商平台,甚至有造假者在海外设立网站引流,通过社交平台销售假冒商品。
近日,中国警察法学会新媒体《警察法学研究CSPL》发布的一份名为《法治经济新时代微商行业假货治理研究报告》的报告直指行业痛点:售假现象在微商兴起之初便已出现。随着微商行业影响力的扩大和高额利润的驱动,加之缺乏必要的市场准入规则和相关部门的监管,通过朋友圈关系催生的微商售假现象猖獗,逐渐演变成假货的“天堂”。
研究报告举例称,2017年8月湖南娄底警方破获的一起制售有毒“假减肥药”特大案件,犯罪嫌疑人利用微商分销系统牟取非法利益,案值上亿的假减肥药,每颗成本不到一分钱,利润率近9000%。
据研究报告显示,微商的终端销售模式主要有两种:一是企业依托微信公众号开设微商城店铺的B2C模式;二是个人依托朋友圈开设店铺的C2C模式。《2016-2020中国微商行业全景调查及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显示,美妆、针织、母婴、健康、农产品等占据着微商的主要市场份额。截至2016年底,微商从业人员近3000万,微商品牌销售额达到5000亿元。可见,微商已经成为中国移动电商领域的一部分。
然而,在微商迅猛发展的背后,有媒体注意到,一些企业或个人利用微商衍生出制假售假体系。令人担忧的是,利用微商售假及由此衍生的其他违法犯罪行为表明,所售假货种类繁多,卖家主体年轻化,售假性质明显传销,售假利润高,查处难度大。
对于假货转移到流通渠道、线下溯源难的问题,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副会长朱正富去年提交了《关于加大对制假售假行为打击力度的建议》,建议加大对制假售假人员的处罚力度。全国人大代表、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李少平也指出,打假涉及全社会,不同环节、不同地区、不同部门要齐抓共管,否则打假就难以奏效。(记者 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