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注:
5.12汶川地震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 吸取经验教训后,人们对与地震有关的科学问题极为关注。 今天,本报以专题文集的形式,向读者简要介绍一些防震专家学者的论文。 本报既不肯定也不否认他们的论点和论点。 我们只求营造一个百家争鸣的学术环境,普及防震抗震的科学知识,为进一步研究地震的形成和危害、更有效地防灾减灾提供参考思路。 。
核心技巧:
利用地球内部磁场变化的电磁感应现象,是研究地球内部电性结构和变化的一种方法。 地震磁现象的观测和研究已有近一百年的历史。 中国地震局林云芳、曾小平、徐春荣、赵明、李奇等人撰写的论文《地磁方法在地震预报中的应用》提出了传递函数法、空间相关法和加权差分法以及加载和预测方法。卸载响应比法等。 3 地磁预测法。
2008年5月17日上午,地震地磁勘察队六人从合肥出发,前往四川灾情最严重的汶川县开展地震勘察援助工作。
这支地震地磁勘测队伍由安徽省地震局地震工程研究所的专家和技术骨干组成,具有精湛的现场观测技术和丰富的现场工作经验。 此次赴川考察,勘察队将在汶川县城东西500公里、南北700公里的区域进行地震和地磁勘察。 他们将负责收集珍贵的第一手地震现场数据,捕捉该地区地震引起的地球内部变化。 结构变化引起的地球磁场变化为下一步地震科学研究提供地球物理场背景等基础数据。 同时,根据中国地震局的部署,调查组还将负责对四川等省份派往灾区的4个调查组进行工作指导。
2008年4月29日,北京铁路大厦。 国家相关部委、研究机构领导、专家等130余人就我国地震电磁监测试验卫星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
那一天,或许他们谁都没有意识到预测地震,地震的幽灵正在悄然浮现,谁也没有想到,仅仅13天后,中国30多年来最严重的地质灾害突然来袭——四川汶川8.0级地震。 震级地震。
地震给人类造成的灾难是难以估量的,但地震预报长期以来一直是世界性的科学难题。 大量观测事实表明,大多数大地震发生前,震中及其邻近地区都会发现大量与电磁波有关的异常现象。
地震前夕地磁场异常变化
一般认为,地震引起磁场变化的原因有两个。 一是地震前岩石在地应力作用下产生“压磁效应”,引起地磁场局部变化; 其次,地应力使岩石受到压缩或拉伸,引起电阻率的变化引起电磁场相应的局部变化,而岩石温度的变化也会改变岩石的电磁特性。 基于以上原因,利用电磁手段来预测和预报地震应该是可能的。
1995年阪神大地震引发动物骚乱
1995年1月7日阪神大地震后的分析:在大地震发生之前,动物往往会焦躁不安。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日本大阪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最近通过对老鼠的实验发现,这最初是由地震前出现的特殊电磁脉冲刺激动物大脑引起的。 1855 年江户大地震后,磁铁失去了磁性
1855年,有一位商人在日本江户市中心开设了一家眼镜店。 他用了3天长的马蹄铁(一天尺等于30.3厘米),并在上面钉上铁钉来吸引顾客。 然而,在1855年江户大地震的那天,当被磁铁吸引的钉子和其他铁制品突然掉到地上时,他感到震惊。 两个小时后,一场毁灭性的地震发生了预测地震,整个城市都震动了。 地震发生后,人们发现磁铁又恢复了原来的吸铁功能。 类似事件在我国已多次发生。
1970年云南通海地震广播嘈杂且不清楚
1970年1月5日,云南通海发生7.8级地震。 地震发生前,震中的一些人正在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节目。 突然他们发现收音机的音量变小了,声音嘈杂且不清楚。 尤其是地震发生前几分钟,转播干脆就中断了。 又如,1973年2月6日四川炉霍7.9级地震前,县广播电台的人发现震前5至30分钟,广播噪音太大,无法调试。 然后发生了大地震。
1976年,唐山地震雷达接收到奇怪的电磁波
唐山地震前两天,距唐山200多公里的延庆县测雨雷达站和空军雷达站连续收到来自北京、天津、唐山上空的奇怪电磁波。
为什么地磁可以用来预测地震
地球是一块巨大的磁体,周围有一种看不见的物质,可以使悬浮的小磁针趋于某个方向。 这种看不见但作用于小磁针的物质被称为“地磁”。 地磁有它的大小和方向,通常用它的三个要素来描述:水平分量H、垂直分量Z和磁偏角D。如果你知道了某个地方的Z、H、D分量,你也就知道了完整的图景那里的地磁场。
长期观测表明,地磁的任何组成部分在任何地方都在不断变化。 变化的原因有很多,如日变化、季节变化、年变化等与太阳、地球等天体运动有关的周期性变化等。 另外,在地震发展过程中,由于地下应力的作用,地下岩石的物理性质发生变化。 ,化学性质会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地下岩石的磁性发生变化,因此地面上观测到的地磁会发生局部微弱的变化。 正是从上述变化,特别是地下应力引起的地磁变化中,我们寻找与地震相关的规律性地磁异常来预测地震。
目前,利用地磁预报地震的方法还处于探索阶段。 影响地磁变化的原因有很多,干扰因素也很多。 例如,如果仪器附近放置了铁质物质,或者观察时有铁磁性的物体靠近仪器,磁针就会改变方向。 因此,当观测地磁场出现异常时,首先要通过多次观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排除各种干扰因素,力争发现地震变化引起的异常反射。
我国加快地震监测卫星研究
我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之间,是地震多发国家。 数据显示,20世纪三分之一的破坏性陆地地震发生在我国,死亡人数约60万人,约占同期世界地震死亡人数的一半。
许多国家都对地震电磁卫星进行了探索性研究,希望将其作为监测地震灾害的手段之一。 我国也非常重视利用卫星预报地震。 据了解,“九五”期间,我国开始了卫星地震预报的研究和应用,并取得了初步成果。 近日,中国航天报记者就地震电磁卫星研发情况采访了相关卫星专家。 我国有关专家认为,发展地震监测卫星非常有必要。
著名卫星专家王希季院士等一直呼吁研制和发射地震电磁监测试验卫星。 他在接受采访时指出,我国已经建设了相当数量的地面电磁监测站。 但我国幅员辽阔,地震多发区较多,已建或筹建的电磁监测站无法满足预报需求。 在太空运行的卫星地面电磁观测覆盖范围大,不受地面自然条件限制,空间电磁场的动态信息比地面信息更强。 利用卫星实现空间电磁监测将可能对地震预报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对于汶川地震,如果我们提前对该地区的热效应和电磁效应进行连续的空间监测,我们也许能够预测到它。”王希季说。 他表示,发展我国地震电磁卫星对地观测技术,将空间手段与地面监测相结合,建立天地一体化的三维地震电磁监测系统,将显着增加地震前兆信息量,为地震提供重要信息。预测和预测。 科学标准。
我国航天发展“十一五”规划中,已明确提出开展地震电磁监测卫星研究。 5月15日,汶川地震发生后第三天,国家国防科工局组织召开航天技术应对当前地震灾害研讨会。 会议明确要求,进一步加快地震电磁监测试验卫星等关键技术研发,不断增强航天技术服务国家防灾救灾事业的能力。
相关链接 前苏联率先
监测地下核爆炸
早在1964年,前苏联科学家在分析该国发射的卫星观测数据时,就发现了强震前卫星电磁观测的异常现象。 随后发射的多颗卫星多次观察到这种现象。 因此,第一个在太空利用卫星监测电磁异常的国家是冷战时期的前苏联。 因为地下核试验产生的强烈地震也会引起电磁异常。 为了监测有关国家的地下核试验,前苏联在冷战期间发射了多颗可以监测电磁异常的卫星。
20世纪90年代初,前苏联科学家根据多年研究,提出建立全球地震前兆监测卫星系统的设想。 该系统的目标是对特定区域的电磁波和电离层等离子体特征进行长期监测,并在地震发生前2至48小时进行预报。 根据科学家的设想,该系统由20颗微中低轨卫星、地面接收网络和地面飞行控制中心组成。 地面接收系统将信息传输到地震预报中心,地震预报中心将地震卫星信息与传统地面地震监测获得的信息相结合,进行地震预报。 但由于前苏联解体、俄罗斯经济实力下降等原因,这一制度的建立进展缓慢。 俄罗斯于1999年、2001年、2006年发射了三颗卫星,探测与地震有关的电离层变化信息,探索地震预报信息和预报技术,开展地震、火山等大型自然灾害研究。 电离层、电磁和等离子体变化等前兆。
多颗卫星在太空中运行
在许多国家进行的研究
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法国、美国、乌克兰等国也开始了地震电磁监测卫星的相关研究。 2003年,美国发射了一颗4.5公斤重的地震卫星,研究磁场信号与地震岩石破裂之间的关系,并预测地震活动。 2004年,法国和乌克兰各发射了一颗地震电磁卫星。 这颗法国卫星用于研究与地震和火山有关的电离层变化、与人类活动有关的电离层活动以及引起电离层变化的机制。
目前,美国、俄罗斯、乌克兰、意大利等国家以及我国台湾地区都有发射地震电磁卫星的计划。 其中,俄罗斯提出了新的电磁卫星星座计划,包括两个轨道平面,共8颗卫星; 乌克兰航天局提出了由3颗卫星组成的地震电磁监测星座。
法国并不处于地震带,但科学家们仍在对地震电磁卫星进行研究。 专家表示,法国目前的卫星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果,引起了业界的高度关注。
与传统地面地震监测站相比,利用卫星监测和预测地震的方法无疑为人们提供了新的预测依据。 专家表示,虽然利用地震电磁卫星预测地震还处于“探索阶段”,但这种方法已经得到了很多科学家的认可。 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科学研究的深入留学之路,地震电磁卫星有望在地震预报中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