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大学环境学科肇始于1973年。1983年,该校设立了环境科学系,这在中国综合性大学中率先成立,对于国内高校环境学科的建设和本科教育初期阶段产生了深远影响。随着学科的不断进步,又相继创建了环境规划与管理、环境工程等新的学科与专业方向。此后,依托已有的学术基础,1998年该校又在国内首创了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南开大学环境学科以环境化学为开端,发展迅速,基础扎实。该校于1981年便设立了环境化学硕士培养项目,1986年又成为全国首批授予环境化学博士学位的高校。这一学科建设对我国高校环境科学的初步建立、开拓及进步产生了重要推动和示范作用。其核心模式在于,将环境科学研究与本科教育紧密结合,形成一体化的学科发展路径,尤其注重环境科学基础人才的培养。戴树桂教授编写的《环境化学》大学教材,在推动我国环境学科教育的发展历程中,扮演了关键角色。该书对于环境专业教学的初步建立,产生了深远影响。
南开大学环境学科自从建立那天起,就非常注重专业的发展,并且获得了显著的成果。1993年环境科学学科初次被天津市列为重点学科;2000年,该学科获得我国环境科学与工程首批一级学科博士与硕士学位授予权留学之路,同时获批首批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2001年,环境科学再次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跻身我国首批四个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学科行列;2006年,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被天津市认定为高等学校一级重点学科;2007年,环境科学再度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2012年,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再次被天津市认定为高等学校一级重点学科。2011年,我国首次批准生态学作为一级学科授予博士学位,2012年,该学科被确立为天津市高校的重点学科。
近些年,借助引进杰出创新人才并优化团队结构,以环境化学为原有强项,以对接国家需要并全面助力天津滨海新区经济发展为宗旨,持续系统地推进了新型污染物在多种环境介质中的行为特性与界面迁移转化规律探究,复合污染物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其分子层面的作用原理分析,水体、土壤及沉积物的环境质量标准制定,逐步构建了以环境地球化学、污染生态学和环境基准学为焦点的环境科学新学科高地;在此期间,在受污染土壤、沉积物及水体的生态恢复与深度处理工程,城市大气中颗粒物来源诊断与污染防控技术,以及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方向实现了重大技术突破,推动了环境工程二级学科的快速成长并形成了独特之处。
南开大学环境学科在环境规划、风险管理、战略环境评估等领域贡献卓著,为国家相关立法和环境决策提供重要支持,在国内保持领先水平。特别是环境保护专业大学排名,要利用本校的综合性学科特点,整合经济、管理、法学和哲学等领域的知识资源环境保护专业大学排名,成功设立了985工程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平台以及天津循环经济与低碳发展研究机构,在循环经济模式、产业生态体系、绿色消费理念、低碳发展策略等研究方向形成了独特优势,其学术成果在国内外同类研究中获得了高度认可。
针对我国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聚焦环境学科发展的国际顶尖水平;秉持“理工文相合与中外交融”的育人宗旨,依照“踏实、包容、革新”的育人方针,以建设高水准学术团队为学科进步关键,着力加强优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工作;整合已有强势资源,持续优化科研与教学设施,全面增强环境科技创新实力,力争承担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并获得更多相关支持;推进环境教育国际化步伐,扩大对外交流范围,提升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在国家、地方经济与社会建设方面,致力于将本学科打造成为集教学与科研于一体的、引领国内外环境科学理论与工程技术创新、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的高级人才培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