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学、师范类等女生扎堆专业就业率低,志愿填报为何仍趋之若鹜

留学方案2025-10-03 15:03:29佚名

近年来,国内许多大学的相关统计表明,护理、教育等相关学科的女生毕业生人数明显多于就业岗位供给,其中个别专业的应届生就业比例已经降至六成以下,超过半数的毕业生不得不更换职业方向,然而在高考志愿选择期间,许多家长和考生依然热衷于这些专业。

有人反映当代学子选报志愿常受群体影响,见他人填报师范类、医护类便盲目跟从,全然不顾未来就业前景,女性追求安稳固然可取,但若因此丧失职业发展机会又何益处。另有人主张专业选择须以个人志趣为依归,否则四年寒窗苦读将倍感煎熬,即便未能从事本专业领域,亦可考虑转行另谋出路,毕竟现今任何学科都无法保证终身职业保障。

这些专业为何总是吸引众多女性选择?传统思想认为女性更擅长安稳的工作会计专业介绍及就业方向,因此像教育、医疗辅助、财务这类被认为适合在室内环境工作,无需承受户外艰苦条件的领域,便常常成为家长和学生青睐的对象。许多人忽略了相关数据,根据教育部2023年统计,全国普通高校本科护理学毕业生达12万人,而医疗领域相应职位仅7万个;小学教育专业毕业生有8万人,公办教师岗位不足3万个,供需失衡,工作竞争激烈是必然结果。

以汉语言文学为例,近期看到一则消息,某所985高校这个专业的32名毕业生中,仅有5人成功考取教师编制,其余多数人选择从事新媒体运营工作,部分人转行从事行政事务,还有人选择待业备考公务员。这些职业选择并非不好,但四年的专业学习几乎毫无用处,难道不是等于白费功夫吗?根据相关资料,从事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人士改换职业方向的占比较大,达到了42%,这个比例比工程类学科的平均值还要高出将近五分之一,这个数字让人感到有些难过。

护理行业尤其如此,去年疫情期间医务人员数量不足,许多人认为这个职业前景很好会计专业介绍及就业方向,但2024年某知名三甲医院招募护理人员时,一个职位就有三百多人应征,不仅对学历有要求,还对身高和相貌有标准,甚至需要两年以上的从业经历,刚毕业的学生完全没有竞争力。有医疗人员反映,当前即便基层医疗机构也规定必须具备大学本科学历和护士执业证书,而应届毕业生仅凭学历证明,连求职面试资格都无法获得,这种情况并非就业,实为磨难。

会计领域也面临同样情况,人工智能辅助记账技术广泛应用后,传统会计职位数量锐减了百分之四十,如今公司招聘会计人员,要么要求具备注册会计师资格,要么需要掌握数据处理的综合型人才,单纯从事记账工作的职位早已供过于求,我邻居家的女儿,虽然拥有会计专业学历并考取了初级会计证书,在求职过程中却遭遇激烈竞争,月薪三千元的职位就有二十余人争抢,最终只能选择去超市担任收银岗位,其父母因此每天都感到十分无奈。

那个女孩填报志愿究竟该怎样决定呢?不要只听信“稳定”“适合女性”这类陈词滥调,应当先查阅《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贝语网校,该文件清晰列出了各个专业的职业前景和行业需要。诸如当前热门的交叉学科,诸如“医学与工程融合”“教育信息技术”,它们既包含专业根基又具备技术实力,相较于纯粹的人文社科或护理专业,就业机会更为广阔。

另有一点提醒,填报志愿时先去“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查询一下心仪专业的连续三年的就业情况、起始薪资水平,然后到招聘信息网站瞧瞧具体职位对能力的要求,不要只听学校招生人员讲“发展前景好”。女性挑选学科,爱好固然关键,但养家糊口更为重要,毕竟工作后能自力更生,比什么都强。

为人父母指导子女时,不宜反复提及往昔经历,因为当前状况已截然不同。昔日军师院校毕业生能获得工作安排,今日应聘公职难度堪比大学入学考试;过去会计职业随着工龄增长而价值提升,如今人工智能在运算速度和准确性上超越人类。应当多与孩子探讨其特长,例如善于交流或热衷于技术钻研,依据行业发展方向选择学科,这样比盲目跟风避免错误要好得多。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