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QS世界大学排名发布!清北稳定,亚洲高校竞争态势引关注

留学推荐2025-07-27 21:03:14佚名

2025年,QS世界大学排名新鲜出炉贝语网校,全球高等教育领域的竞争态势出现了新的演变。

中国大陆的清华大学(位列第15)和北京大学(排名第19)表现稳健,连续数年稳居全球高校前20行列。与此同时,新加坡国立大学(简称NUS)的排名显著下降至第22位,而南洋理工大学(简称NTU)则未能进入前30名。这一变化反映出亚洲高校之间的竞争格局正发生着变化,值得我们密切关注。

清北稳居前列

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在排名上并未出现显著变化,它们分别稳居第15位和第19位。这两所高校的表现相当稳定。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排名稳定_2025年QS世界大学排名_世界大学排名

近些年,清华大学加大了科研资金的投入力度,其年度科研经费已突破300亿元大关。在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前沿领域,清华大学的科研成果层出不穷。与此同时,北京大学积极推进“临床医学+X”交叉学科项目,以此促进医学领域的创新与发展。

除此之外,我们致力于国际化的深入发展,与麻省理工学院、剑桥大学等世界一流学府的合作项目数量有所上升,同时,外籍学生的比例也相应提高,现已达到15%以上。

清华在工程学科领域具有显著优势,排名全球第六;北大在社会科学方面表现卓越,稳居世界前二十;两校的整体实力均不容小觑。

尽管排名并未实现进一步的提升,然而在欧美高校主导的顶尖行列中,清华与北大的稳固表现已充分体现了我国高等教育整体的进步。

新加坡高校下滑

2025年QS世界大学排名_世界大学排名_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排名稳定

新加坡国立大学(NUS)在2024年的排名中从第八位一落千丈至第二十二位,创下近十年来最差的排名记录;而南洋理工大学(NTU)则未能跻身前三十名。这两大排名变动背后可能涉及诸多复杂因素。

在国际合作领域出现缩减的情况下,由新加坡国立大学与耶鲁大学共同举办的“耶鲁-国大学院”项目将于2024年结束,这一举措导致了优质教育资源的流失,进而对学校的学术声誉指标产生了负面影响。

此外,随着科研产出增速的减缓,新加坡政府近期的科研预算增长幅度已经缩小到3%,这一数字低于中韩等国的水平。在《自然》指数的增长率方面,NUS仅为5%,这个比率远不如清华大学的12%。

2025年QS世界大学排名_世界大学排名_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排名稳定

地区间的竞争愈发激烈,香港大学(未能跻身前三十名)和首尔国立大学(位列第三十四位)也感受到了排名上的压力,亚洲范围内的内部竞争呈现加剧趋势。

新加坡教育部可能需要调整其战略方向,通过增加对基础研究的资金支持,恢复与顶尖高等学府的合作关系,以及完善人才引进的相关政策,以期恢复并提升其竞争力。

其他高校表现,欧美主导,澳加稳健

美国在排行榜上始终处于领先地位,其中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和斯坦福大学分别占据了前三名,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排名第6)则成为了公立大学的典范。

世界大学排名_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排名稳定_2025年QS世界大学排名

牛津大学(位列第三)和剑桥大学(排名第五)依旧位于高位,而帝国理工学院(第八名)的排名有所变动,这一现象折射出英国脱欧后科研资金分配的不均衡性。

澳大利亚和加拿大保持稳定并有所进步世界大学排名,多伦多大学排名上升至第21位,墨尔本大学排名升至第24位,这些提升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移民政策对国际学者的吸引力。

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排名第17位)凭借其在量子科技领域的卓越成就以及ETH AI中心的强大实力,持续占据非英语国家高校的领先地位。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排名稳定_2025年QS世界大学排名_世界大学排名

总体而言,2025年的排名中引人注目的是,科研经费的限额对高校产生重要影响,同时,美国高校的平均年度研发投入已超过一百亿美元,其领先地位显得相当稳固。

除此之外,国际合作在评价体系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NUS的实例显示出,跨国合作项目的缩减会直接对排名造成负面影响。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则专注于前沿科技领域,采取“精而少”的发展策略,力求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中国高校在增强国际声望之际,应保持对“排名至上”的功利主义倾向的警觉,并切实加强原创研究实力的培养。新加坡必须对高等教育战略进行重新审视世界大学排名,防止教育资源过于分散。展望未来,全球学术格局的重组将持续加快,只有深入挖掘自身特色、积极开展合作,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优势。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