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法学一直是文科生热衷选择的专业,有项调查指出,文科生最看好的五个专业包括金融学、法学、会计学、汉语言文学和财务管理。不过,参照麦可思公司发布的《2011年大学就业能力排行榜》的数据,那些在报考时备受青睐的热门专业,在实际就业市场上的热度却并非如预期般高涨。在2010届本科毕业生数量最多的100个专业里,失业率最高的10个专业中,法学专业位列第六,其失业率为13.2%。
依据2011年教育部所披露的2010年高等院校本专科学科就业情形,211类大学毕业生就业比例介乎
B-;普通院校本科法学专业的就业率区间仅为C+。
法学学科作为人文领域中的抢手领域,其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困境并非近年才出现,早在世纪之交就已初露端倪。该领域曾一度被视为拥有稳固职业保障的优选方向,然而由于公共机关、司法部门职员数量趋于饱和,以及法学人才供给激增等多重原因,整体就业前景变得不尽如人意。
人们普遍觉得,法律学科的同窗,常会进入审判官、公诉官等声望卓著、薪酬丰厚的岗位,所以大学法学专业排名,许多家庭与学子都倾向于选择法律学科。不少立志于法律学科的同窗,也渴望在学有所成之后,担任审判官、公诉官、大学教员等备受推崇的职务。然而,这些职位对申请者的学校声誉或学术水平,都有着极为严格的条件。
法学学科启动开销不大,配备教师便能开展授课工作,多数具备条件的机构都会设置此学科。1997年法学教育重启之际,全国仅三所大学设有法律学系,每年招生人数二百余人。2001年,全国有292所高校设有法学本科专业,到了2005年,这个数字增加到了559所,目前全国已有610所大学开设了法学专业,招生规模持续扩大,每年法学专业的毕业生人数超过十万。自2002年起,法学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变得异常严峻,他们的就业率低于全国所有高校毕业生平均水平。
主要就业领域与薪酬
一、公务员
涉及司法部门人员、审判机构成员以及政府机构中的公职人员。法学学科背景的学子们普遍认为贝语网校,符合其职业规划的单位是公安、检察、审判等机关。不过,随着国家司法资格认证体系的建立,大学毕业生若想担任审判官或检察官,就必须在学业结束后参加国家司法资格考核。同学们会明白毕业证明并非职业资格凭证,司法考试是法学学科完成学业者最关键的考核大学法学专业排名,该考核的成功概率大约为百分之三十,若希望进入公安、检察、法院这类机构,不仅必须通过司法考试,还须通过国家公务员的选拔测试。
二、律师
律师进入门槛不如公务员高,且属于法律专业范畴,因此成为众多应届毕业生的首选职业。黎律师指出,律师行业更看重从业经验,因此收入水平差异很大。律师的收入来源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以工资形式获得报酬,即由律师事务所支付固定薪资,律师负责处理案件;另一种则是律师不领取固定工资,而是依附于律师事务所,通过客户介绍赚取业务提成。律师的收入因工作年限、个人水平以及处理法律事务种类的不同,存在显著差异。以北京为例,顶尖律师每年的收入相当可观,达到1000万元并非难事。然而,多数普通律师和初级律师每年的收入或许仅有1万到2万元。现阶段我国对律师的执业资格设定了严格的标准,必须通过全国司法考试才能获得从业许可。
三、公司法务人员
公司法律工作者是法学学科毕业生从业最密集的群体之一,主要在企业的法律事务、法律顾问以及知识产权等机构工作。许多大型国有企业、金融机构、跨国公司以及部分知名民营企业内部均设有法律部门,专门负责处理公司相关的法律事务。另有一些人任职于行政机构的司法相关单位,不过通常这些部门对学术背景和职业素养的标准很高,一般高校毕业生难以满足这些条件。
薪酬,外资公司的法律工作者通常每年挣到十万元上下,需要掌握英语或某个国家的语言;大型国有企业和私营公司每年收入大概五万到七万,不过具体标准会因不同的学校背景和学科不同而有所差异。
四、其他相关领域
其他行业同样看重知识面宽广的法律专才,并非只有特定领域适用。公司内部,诸如文书助理、人事管理、市场推广等职位,都倾向于招聘既懂经济管理常识,又掌握法律学问的人才。法学背景的学生,常会转型成为账目核查员、财务稽查员、证券从业者、生态影响分析师、法律检验师、职业介绍顾问、不动产顾问或法律普及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