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学类型多样,谁是高校最多及双一流最多的城市?

留学推荐2025-08-14 15:07:49佚名

城市有行政等级之分,大学也有类型之别。

中国的大学体系,包含多种类型,既有政府举办和私人运营的区别,又有常规学校与继续教育的区分,同时还有本科教育机构与职业技术学校的不同。

在常规大学之外,还存在“双一流大学”这一概念,这类大学已经接替了以往的985、211高校。

根据教育部最新披露的资料,2022年国内设有三千余所高等院校,其中排除二百余所成人教育机构,其余为普通高等院校,总数达到两千七百五十九所,具体包含本科类院校一千二百七十所,以及高等职业院校与专科类院校共一千四百八十九所。

哪个城市拥有的高校数量最为庞大?哪座城市集中了最多的顶尖学府?哪个地方堪称教育领域的重镇?

01

全国高校排行:北京武汉广州重庆郑州位列前五

全国2759所高校,都分布在哪里?

全国高校最多的10个城市:

北京有92个机构,武汉有83个机构,广州有83个机构,重庆有70个机构,郑州有67个机构,上海有64个机构,西安有63个机构,成都有58个机构,天津有57个机构,长沙有57个机构。

要留意的是,所指的高校涵盖本科机构,也涉及高职单位,评判的是体量之巨,而非水平之高。

北京优势非常突出,武汉和广州紧随其后,处于第二位置,二者与其它城市之间存在显著距离。

郑州的高等教育整体水平相对一般,但它在高校数量方面,却和成都、西安这些高等教育发达的城市一样,共同位列榜单前列。

高校排名_中国大学数量最多的城市_双一流大学最多的城市

依据国民经略特约评论员凯风新作《中国城市大走向》的研究,郑州不仅是中国高校数量排名靠前的城市之一,同时也是大学生人数名列前茅的城市之一,本专科生总人数超过一百万,仅次于广州,位列全国第二位。

郑州高等教育的长处体现在数量众多,不过整体实力并不突出。该市共有67所普通高等院校,其中本科院校仅占26所,比例不足四成,而且双一流大学仅有郑州大学这一所。

实际上,大学数量和大学生人数大致相等,大学数量最多的城市,差不多也是大学生人数最多的城市。

2021年各主要城市在校生数量排名如下:本科生和研究生总数,包含本专科和硕士博士,具体如下:

这六座城市,包括广州、郑州、武汉、成都、重庆、北京,在校大学生总人数超过一百万,是中国大学生人口最密集的几个城市,具体信息可参考《中国大学生最多的20个城市》文献。

这儿的学子涵盖了本科、专科及研究生,鉴于本科生资料不全,不妨以含金量更足的研究生作为更进一步的参照。

2021年,在学研究生数量超过10万的城市只有7个:

北京人口高达41.3万,上海人口达到19.1万,武汉人口为18.27万,南京人口是17.79万,西安人口有16.44万,广州人口为14.57万高校排名,成都人口总计12万。

显而易见,广州和武汉是仅有的两个在校本专科生数量达到百万级别、在学研究生人数超过十万级别的“双料大城”,虽然专科生占比较大,但其中也包含了不少本科生和研究生。

郑州的在校本科生人数超过百万,位居武汉之前,然而其研究生在读人数不足六万,仅及武汉的三分之一。

02

本科高校排行:北京武汉西安上海广州最多

本科院校的数量,比所有专科和本科院校的总和,更能体现出一个地区的整体教育水平。

双一流大学最多的城市_高校排名_中国大学数量最多的城市

这是2022年主要城市本科院校排行:

全国本科高校最多的10个城市分别是:

北京有67家,武汉有46家,西安有44家,上海有40家,广州有37家,南京有34家,天津有31家,成都有29家,杭州有28家,哈尔滨和长春也有,南昌有27家。

与所有高校对比,本科院校的位次变动明显,北京持续独占鳌头,武汉依然表现优异,上海、南京、西安等地方则崭露头角。

郑州、重庆、长沙这三座城市,普通大学数量虽然排在前十,却没能挤进前十强名单。这些地方的本科院校比例都不高,低于一半,分别是百分之三十八点八、百分之三十七点一和百分之三十八点六。

相比而言,一些经济强市的本科院校数量却明显挂“单”。

深圳虽然是一座人口千万的城市,但本科院校仅有五所,数量上不及苏州,苏州有八所,无锡、东莞和南通都拥有三所,而佛山的本科院校更是只有两所。

没想到南昌的本科院校数量排在前列,南昌共有54所普通高校,其中本科院校有27所,数量占了总数的一半,而且在这27所本科院校中,民办高校的比例超过了半数。

南昌地区本科院校数目虽然名列前茅,不过仅有一所大学入选双一流名单,整体高等教育水平与武汉、长沙、合肥等中部地区的省会城市相比,差距十分明显。

需要指出的是,东北F4的大学数量、本科院校数量都排在前面,整体水平明显强于深圳、苏州等新兴的经济发达城市。

这在双一流大学榜单中也有所体现。

03

高校排名_中国大学数量最多的城市_双一流大学最多的城市

双一流大学排行:北京上海南京霸榜,广州武汉成都西安领先

今年年初,第二轮双一流大学名单公布,一共有一百四十七所高校入选,基本上每个省份都至少有一所大学被选上。

这些大学,大多属于国内顶尖学府。双一流学校,以五年为一个发展阶段,存在增减调整,并非所有学校可以永久保留。

147所双一流大学,都分布在哪些地方?

全国双一流高校最多的10个城市:

北京有34所, 上海有15所, 南京有13所, 广州有7所, 武汉有7所, 成都有7所, 西安有7所, 天津有5所, 长沙有4所, 哈尔滨有4所。

能够看出,顶尖学府大多集中在北京上海天津重庆这四个直辖市,还分布在其他几个省会城市,这些地方基本上都是历来的区域中心。

在众多城市中,顶尖学府的数量并不多见,其中属于明星城市的尤为稀少。深圳、苏州、厦门、宁波、济南、郑州这些城市,各自仅有一所高校能够跻身前列。

此外留学之路,部分非省会非计划单列市的GDP总量已超万亿高校排名,然而其双一流大学却一片空白,例如佛山、东莞、南通、泉州等城市,经济发展与产业振兴往往受机遇影响,但高等教育建设并非朝夕可成。

这种局面的出现,不能不归因于历史的背景。依据国民经略发起人凯风所著《中国城市大趋势》的研究,大学院校多集中在新老区域的中心地带,这与过去高等教育资源在不同地域的配置有着紧密的关联,一些后来发展迅速的“新兴”城市因此处于不利的地位。

深圳等城市属于后起之秀,在改革开放之后发展迅速,将经济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区域中心,高等教育起步较晚,取得显著进展已属难得。作为一线城市,深圳的高等教育水平与北京上海广州相比存在明显差距,直到2022年借助南方科技大学,才首次进入双一流高校行列,但与二线省会城市相比仍有显著差距。

济南、郑州、福州这些城市,虽然高校林立,学子数量居全国前列,但缺少顶尖学府,这成了当地发展的一个瓶颈。

郑州的情况尤其突出,这座城市人口超过一亿,但整个河南省内仅有两所双一流大学,分别是郑州大学和开封的河南大学。

高校排名_中国大学数量最多的城市_双一流大学最多的城市

这背后,显然有政策方面的扶持成分在里面。在985高校遴选阶段,郑州和河南省很长时间内都没有入选高校。创建1到2所顶尖大学,对郑州市具有极大的意义。

04

世界500强高校排行

在世界大学之林中,哪些内地大学榜单有名?

大学排名种类繁多,其中掺杂着大量水分,难以计数。如今,仅有四个权威榜单得到国际广泛承认,

世界大学排名包括QS、U.S. News,还有泰晤士高等教育和上海软科。

这四个排名的考察方向各有不同,优缺点也互有差异。概括来说,QS主要看重学校的声誉,U.S. New更侧重科研论文和国际交流,泰晤士大学排名则比较全面,上海软科则更强调学术实力。

我们筛选时以能进入三个世界榜单为基本条件,综合考虑各种排名的权重,最终有31所中国内地大学被选入。

其中,四大榜单中全部跻身100强,只有清华、北大2所;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京大学等7所,全部进入了200强名单。

武汉大学和中山大学这两所大学位列300强之中,华中科技大学除了在QS排名上仅差一步就能进入前200名,其余各项均表现不俗

按地域分布统计,北京有六家机构,上海有五家,南京有两家,广州也有两家,武汉和天津均为两家,长沙、深圳同样各有两家。

值得注意的是,南方科技大学和深圳大学在全球排名中的位置,远非国内普遍了解的程度,这种表现可能得益于深圳作为经济发达城市的推动作用。

05

谁是最强大学之城?

谁是中国第一大学之城?

高校排名_中国大学数量最多的城市_双一流大学最多的城市

显然,北京各项指标均遥遥领先,为名副其实的第一教育强城。

北京是国家的首都,具备全国政治、文化、国际交流和科技创新四大核心功能。实际上,这个角色还应该包含教育方面的核心地位。

北京往下看,上海和南京紧随其后,这三个地方是我国大学实力最突出的城市。

第二梯队中,广州、武汉、成都、西安各有七所院校,这些地方历来是985高校的聚集地。广州拥有中大、华工两所985高校,武汉有武大、华科两所985高校,成都有川大、电子科大两所985高校,西安则有西安交大、西北工业大学两所985高校。

第三梯队中,长沙、合肥、杭州、青岛这些地方不算,北方城市特别引人注目:天津、沈阳、哈尔滨、长春、大连全都包含在内。

这些城市经济现状不如从前,但基础依然稳固。东北F4都是副省级城市,在计划经济时期曾全部进入全国前10名城市行列,那个时期它们已经构建起较为完善的高等教育体系,这一优势一直保持到现在,正如《中国城市大趋势》一书详细阐述的那样。

第四层级,众多省会城市属于此类范围。省会城市通常是全省行政、经济、文化卫生等领域的核心,它们集中了全省资源,无论是高等教育还是基础义务教育,质量都在全省最顶尖行列。

深圳、苏州这类经济发达城市,可以视为一个独立群体。这些地方虽然整体教育程度不高,顶尖大学数量有限,不过它们凭借雄厚的经济实力,财力雄厚,能够投入巨额资金发展高等教育。

此外,区域经济繁荣,且邻近工作地点,便足以构成提高本地大学入学分数的优势,例如哈工大深圳校区的录取标准已经超越了哈尔滨总部的水平,这些城市的大学教育质量预计将持续进步。

关于大学选择与城市挑选的问题,创始人凯风在其著作《中国城市大趋势》中进行了深入分析,内容十分详尽。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