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快报 记者 李筝 见习记者 祝景宁 金盈盈 综合报道
教育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有66.21万中国公民前往海外学习,从1978年到2018年,累计有585.71万各类留学人员走出国门。随着出国学习人数的持续增长,中国学生在海外遭遇各种突发状况的可能性也在不断提升。
远离祖国,于境外的纷繁境况下确保自身安全,理应成为游学学子必须修习的课题,更需时刻谨记于心,不可有丝毫松懈,检视过去十一年间公开披露的我国学子在国外的不幸离世案例,令人深感痛心,这些事件中显现出诸多相似之处,本刊特此向各位发出警示,在异国求学期间,务必增添几分警惕之心。
独身年轻女性容易遇袭
遇到求助和搭讪须警惕
身材矮小,阅历不丰,反应迟钝,独自行动的年轻华裔女学生,容易被不法之徒盯上,遭遇性暴力侵害的可能性极大。碰到不熟悉的人,特别是男性,不管对方是以需要帮助的弱者形象出现,还是冒充警察等身份强行接近,都必须加强戒备,认真分辨,不能轻易相信,绝对不可以随便搭乘陌生人的车辆或跟随对方,一旦被带到偏僻地点,遭遇被绑架或被杀害的可能性极大。
2016年5月11日,一位名叫李洋洁的中国女性夜跑后回家加拿大留学生林俊,在距离家门口不远的地方,碰到了一名假装需要帮助的德国女子克塞尼亚,这位25岁的留学生因热心肠被其欺骗,随后遭遇了该女子男友的暴力侵害,最终被残忍杀害并遗弃在附近的草丛中。
2008年10月,澳洲悉尼一名18岁女留学生魏了,在自己住处内遭遇性侵犯后,从高处坠落死亡,施暴者系当地男性;2010年5月,一位黑龙江籍女学生姚宇,在美国法拉盛就读期间,在返回宿舍的途中,被醉酒男子实施强奸,最终遇害……
夜间为案件高发时段
深夜出门要多加防范
黑夜为不法之徒带来了掩护。有海外学子用简短话语告诫即将赴外的中国学子,切记不要把在国内深夜聚会时的那种安全感带到海外。那些在国内被安全环境惯出的习惯留学之路,例如整夜在户外吃喝游玩,独自夜间行走、深夜叫车,到了国外必须调整心态。
许多地方黄昏时分街道上行人稀疏且光线微弱,若再养成边行进边检视电子设备的陋习加拿大留学生林俊,无异于将自身安全置于险境,男性亦需提高警觉。
2014年7月24日凌晨,一位24岁的中国留学生纪欣然在美国返回宿舍途中,遭到五人暴力袭击,头部严重受伤,虽经奋力挣扎回到住处,但最终不幸离世。2012年4月11日深夜,两名中国学子吴颖与瞿铭,在南加州大学周边地区遇害,当时吴颖刚从学校实验室结束工作,瞿铭正驾车护送她回家,两人双双遭遇枪击身亡。
熟人也未必绝对安全
不少案件元凶就是身边人
熟人不等于品德优良的人,许多案件的主谋正是身边的人,受害者因为各种缘由招致不幸的结局。
二零一六年十一月,一位二十四岁的中国女留学生,在东京的住宅楼过道里,为保护她的朋友而遭遇袭击,不幸离世,而实施这起凶案的人,正是她朋友的前任恋人。
二零一二年五月二十四日,一位在加拿大求学的武汉籍男性林俊,遭到其同性伴侣的残暴杀害。
2016年4月21日,一位名叫冷梦梅的25岁中国女学生,在澳大利亚留学期间突然不见踪影,后来她的遗体在一处距离居住地100多公里的河边被发现,当时她全身赤裸,身上有超过40处刀伤,经调查确认凶手是她的姨夫,一名27岁的澳大利亚籍男子布雷特。
开车也要多加提防
驾驶时请集中全部精神
遭遇险恶状况时,驾驶车辆并不比独自行动更为安全,国外同样存在砸毁车窗行窃、强行拉开车门而入、假装事故讹诈等情形,因此无论身处何地,驾驶都应时刻注意周遭环境,仔细聆听四周动静,保持高度警惕。
二零一七年十月三十日,在美国犹他大学就读的二十三岁中国学生郭辰伟,于驾车停放期间遭遇抢劫,最终被枪击身亡。
2016年1月16日那天下午,一位名叫江玥的中国学生正驾车行驶,当时正好遇到交通信号灯变红,不幸的是,一辆由一名吸毒者驾驶的车辆突然向他开枪,最终导致江玥不幸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