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父母为了孩子的前程更加光明,正倾向于送他们到海外接受教育,这种现象越来越普遍。
要想融入全球化的氛围,仅仅精通本土的语言和学术知识是不够的,还需要熟悉海外的学习模式,以及表达思想的方式。为了让孩子的转变更加平稳,许多家庭开始考虑选择国际教育机构。
对于国际学校,你掌握多少信息?又该如何挑选一所适合孩子的国际学校呢?
2016年新京报国际学校联展暨国际教育校长论坛举办后赫德双语学校,新京报便着手于全国范围的高水平国际学校调研工作,开始有计划地搜集符合标准的国际学校实例。
穿过的鞋子才能明白是否合脚。了解学校,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实地考察,亲身感受,体会学校展现出的独特氛围。
今日,学友亦组织了一次校园考察,此次引导大家参观的贝语网校,是坐落于朝阳区东坝郊野公园之中的赫德双语学校。
从2014年宁波的分支机构建立,到2016年上海的网点开设,而后在2017年北京的机构设立,赫德始终稳步推进,逐步在中国各区域扎根发展。
考察期间,我们得机会约见了朝阳区赫德双语小学部校长常丽华女士、Jodi 女士,还有小学部中方副校长杨玉翠女士。跟孩子们在一块儿,我们听了海豚班的中文课和数学课,也观摩了学前班的英文课,完整感受了孩子们的课堂和课外活动。
01
全课程,多门学科融合教学
常校长向我们阐述了赫德学校别具一格的“全课程”教学理念,这种模式在国家课程体系之上,以项目探究为起点,运用跨领域宏大主题整合的教学方案,倡导“完整人格、全面覆盖、全程体验、全身投入”的4Q学习理念,将中国国家标准课程与国际教育特色有机融合,为孩子们构建一个优质的“课堂环境”。赫德采用这种教学方式,不再拘泥于学科划分,而是把每项知识真正地渗透到孩子们的日常活动里。
以前,语文、数学、英语这些科目,还有政治、历史、地理等课程,都是单科单师授课,每门课的知识体系互不关联。不过,在赫德学校,课堂形式截然不同,采用跨学科融合的教学方法,让课程内容更加丰富。比如,一节语文课,可能同时融入了地理和历史的元素。中文课里,孩子们需要了解唐诗,也必须熟悉部分地理常识,他们得能背诵唐诗,还要能在地图上指出相关地点。
赫德的孩子们用实际表现给出了回应,一个个小朗诵家富有感情地朗诵古诗,回答问题时兴致高昂,激发了课堂的热烈气氛,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深刻感受到了诗词的精炼、文字的魅力,接触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华文明产生了喜爱。
02
独具一格的课程教材
走进多彩的中文世界
赫德校本课程涵盖了众多主题,诸如《开学啦》、《神奇的动物王国》以及《发现春天》等,通过这些内容引导孩子们构建起科学的思想脉络。教材还设置了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系列板块,比如针对二年级的专题是“跟着唐诗去旅行”,旨在学习多样的诗歌篇章,体会诗歌韵律的独特魅力。
另外,每本教材都会依照学生的阅读能力,提供配套的阅读材料,例如二年级小海豚班的学生最近读完了《神奇女侠》。我们观察到,教室的墙壁上挂满了孩子们阅读后的感想和感悟,许多孩子还发挥创意,为自己的文字画上了五彩缤纷的图画。
课间时分,常校长向众人展示了孩子们的成长纪念册,在“我学写字”这一页里,每个孩子都陈列了自己的习作,并且附上了说明和插图,所有内容都是他们自己动手制作的,带回家后与父母一同观赏。这么一本承载着孩子们付出与进步痕迹的纪念册,被永远地珍藏了。常校长向我们说明,这种做法有助于培养孩子们的自主创新热情,也能引导他们持续向他人请教,向表现突出的同学看齐。
03
让孩子成为课堂的主人
赫德的每个班级都设有专属的代号,比如小海豚班,向日葵班之类的。课间时分,班主任向我们说明,各个班级的代号都是同学们自己投票决定的结果,比如说,“小海豚班”代表着团结协作的班级,因为同学们觉得海豚是互相配合,关系密切的群体。
小海豚班负责数学课程的杨玉翠女士,她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数学高级教师,并且擅长创造和运用“QCC”课堂教学方法,她向我们阐释了怎样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
杨老师将课堂归纳为三个关键词:
问题()
对话()
合作()
引导孩子们察觉问题、研究问题,促使孩子们彼此沟通、商议和协作,所以这种教学形式被称为“QCC”课堂。
这种课堂里,各种疑问是孩子们探讨的主要话题,每个学生都热情地分享自己的看法,当想法有分歧时,大家就一起研究,杨老师多数时候只在旁边默默注视,把教室还给学生,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去想和辨析。
赫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居于核心地位。借助教师循序渐进的指导,经由同学们的交流与探讨,知识不再是单向的硬性输入,而是促使学生们逐步掌握自主探究、识别疑问、并加以解决的方法。
04
[]
带给孩子们不一样的课程体验
赫德选用国内外的规范教材作为教学资源,并且每学期至少设置两个专题课程,这些专题课程融合了不同学科知识,构建了具有多重维度和立体结构的课程架构,比如开展“秋天的气息”这一主题教学活动时,赫德的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参与秋季特色的学习过程,
中文课程里,教师将指导学生研读秋季主题的古典文章和诗词,同时继续采用经典朗诵的教学手法;从认字启蒙,到掌握辞赋歌行,练习书写,再到认识中华饮食、衣物及节庆等民俗文化。
数学课上,老师指导学生们制作带有秋季特色的沙包,沙包的形状多种多样,包括圆形的、正方形的、锥形的等等,孩子们不仅可以亲手制作沙包,还能借此机会掌握几何学方面的知识。
音乐课上,同学们要学跳一段舞,借动作抒发对秋天的感受,正如古人所言,要用手,用脚,全身心地舞动跳跃。
艺术课上,同学们在校园里探寻秋天的气息,捡拾落叶来创作图画,了解绘画和染色技巧。每个学生都专心致志地动手,周围散落着各种可用的材料。有的同学用画笔描绘天空和白云,有的在粘贴收集的树叶,还有的和小伙伴交流想法。孩子们在这样的课堂里,能够自由驰骋想象,无拘无束,勾勒出脑海里的秋天景象。
05
纯正的国际化教育
打造孩子的国际视野
Jodi校长向我们讲解了赫德的国际课程安排,赫德旨在提供纯粹的全球性教育,最核心的追求是让学生具备宽广的世界眼光,能够深入认识不同族群的风俗习惯,着力提升学生的跨文化认知水平,以及与世界进行有效沟通的技能,这并非仅仅局限于培养孩子接近母语水平的听说读写技巧。
赫德学校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参照剑桥小学课程,采用英国小学英语教材,运用沉浸式语言学习模式,旨在提升学生的英语水平。学校将国际课程与中国课程主题相结合,通过故事化教学和以学生为本的方法,营造中英并重的双语氛围。英语学习融入各学科教学,同时体现在校园生活、课外特长班以及学院制活动之中。这些学科包括艺术、科学、体育、设计思维、音乐和信息技术,它们都由外籍教师授课,全面引进了国际化的教育理念。
今天我们亲身体验了学前班富有吸引力的“探究式”教学环节。该环节属于学前班英文IPC课程“探索世界”主题的内容。
教学开始时,教师们借助引人入胜的疑问,向学生们勾勒出本单元的学习任务和整体框架。诸如“人的思维机制是怎样的?”“大脑如何被激发?”“知识是如何掌握的?”“怎样才能成为出色的学习者”等问题,将贯穿整个学习阶段。在此单元中,需要用为期三周的时间,去钻研、探究“学习的方法”(The Art of )。
课堂上,老师带领孩子们就“优秀”与“怎样成为优秀学生”开展交流,并实践课堂上探讨的知识点。为了让学生们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建立联系,幼儿园的几位教师邀请了在生活中已经掌握某些技能的成年人到班上分享经验,用他们自身的真实经历向孩子们讲述如何成为出色的学习者。学前A班的Annie老师讲述了自己幼年时练习扬琴的经历,Mr老师精彩的曲棍球展示赢得了孩子们的阵阵欢呼,孩子们因此懂得了“恒心”二字的深刻含义,明白收获的赞扬和喝彩,都是源于自身的付出、拼搏和汗水。
06
精英中外团队
合作共建良好课堂生态
赫德小学部的主体学科涵盖语文、数学和英语,围绕中心议题,各位教师会规划多样的教学方案,既能让孩子们掌握英语知识,沉浸在纯英文的氛围中,也能让他们领会中华文化的精髓,欣赏传统之美。
每班配置一名中国籍辅导员与一名外籍辅导员,这种融合的教学组合让孩子们的课堂充满丰富的文化色彩。以往,每所院校都制定有固定的教学安排,任课教师只需依照日程表开展教学活动即可。赫德学校里,班主任能够自主决定班级事务,中外两位经验丰富的教师共同承担教学任务,依据学生情况与实际进展,他们会商议安排课程,修改学习计划,掌控课堂活动节奏。
07
设计思维
多元特色课程
赫德学校除了基础课程,还引入了国际顶尖的项目式学习,为学生准备了多样且富有特色的课程,当中“设计思维”这门课特别受到孩子们的欢迎。
赫德北京校区首先设置了斯坦福D.设计思维课程,该课程从小学预备班一直延伸到小学各个年级,内容涉及故事角色分析、教室环境设计,也包括城市空气状况研究、理想社会蓝图构想等议题。赫德借助设计思维学科,希望学生借助新式思考与集体配合,运用不同领域的学问处理现实中的难题,发掘更多影响全局的途径,在处理事务时增强分析、审视等本领,增强对他人的理解,并且借助全程的小组活动提升彼此的团队精神及沟通技巧。
常规的课堂教学常常直接告知学生答案,却不注重引导他们主动探索和应对挑战。在赫德学校,教育理念着重培养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支持他们运用想象力与学识形成独特的见解。近期,学校在一堂设计思维课程中融入了万圣节元素,以此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促使他们积极交流个人构思和设计方案。二、三学年的学生们举行了方案设计的集体讨论,交流各自的想象力,与此同时,年纪较小的学生则用彩笔描绘万圣节的各种人物形象。
08
赫德是一片沃土
培养全球化的中国人
在问答环节,我们向常校长请教了这样一个话题,什么样的授课环境才算得上是优质的教学场所?
“一个好的课程体系首先要营造一个良好的课程生态。”
常校长觉得,教育首要的是跟实际生活紧密相联,要把教学活动和教育理念渗透到孩子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第二种情况是学科交叉,旨在提升学生应对挑战的水平,固定的课堂教学方式需要每位教师都接触多样的学科知识,比如语文课程中古诗赏析与地理学问的融合,数学课程里几何理论跟手工活动的联合。
第三,要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校长经常强调,课堂教学的重点不在于展示教师的表达能力,而在于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进步,实现综合素质的提高。
在赫德,真正的教化是帮助孩子认识最本真的自己,发挥最出色的潜能。一个完善的课程体系是所有教师共同追求的境界,也是赫德教育最根本的准则。
这次短暂的学校访问迅速完成,通过和孩子们一起上课,他们渴求知识的热情,对学习的喜爱以及端正的言行举止,都让我们深受触动。中国传统文化教育,英语环境熏陶,还有各种创新思维课程,都在不知不觉中引导着孩子们赫德双语学校,促使他们在成长过程中不断向前发展。赫德的教育理念有助于孩子们切实体会到学习带来的益处,他们还能通过具体行为,为他人以及整个社会贡献更多力量。
学校档案
学校名称:北京市朝阳区赫德双语学校
招生年级:学前班-3年级(2018-2019学年)
学校课程融合了中国国家课程规范和国际先进的教育思想,不拘泥于学科分割,以中心议题为引导,构建了多层级、多角度、全方位的课程架构
班级人数:不超过25人
学校地址:朝阳区管庄路甲181号院(东坝郊野公园东北角)
学校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