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全家团聚吃团圆饭是每家最欢乐的时刻,除夕夜,各种美味佳肴摆满了餐桌,有瓜果蔬菜有鱼有肉,还有孩子们爱喝的饮品,吃完团圆饭,大家还会出门燃放烟花炮竹虎年春节手抄报留学之路,五光十色的烟花点缀着漆黑的夜幕,让大家感到无比喜悦,在这大好日子,我准备了金牛年迎新春手抄报,欢迎大家欣赏。
牛年迎新年手抄报怎么画
先在画面顶部标注“庆新年”字样,接着在正中位置绘制一个福袋图案,袋内包含一个面带微笑的卡通化小牛形象,最后在底部摆放若干个尺寸不一的金色元宝。
在上方摆放三条彩色旗幡,右侧放置一对尺寸不等的灯笼,福袋两侧点缀着包装好的红纸包,接着在画面里增添一些闪烁的星星、金元宝以及古铜钱。
在左侧和右侧分别绘制圆形文字框,右侧文字框中添加燃烧的鞭炮,同时增添其他烟花装饰。
来一起进行上色工作吧!给文字部分使用红色和黄色进行描绘,对于灯笼、福袋以及红包这些物件,也要涂上红色和黄色,而元宝和铜钱则要涂上金黄色,至于牛的部分,则用褐色进行上色。
彩旗和烟花装饰成蓝色、粉色、绿色等色彩,爆竹则涂上黄色和红色,星星呈现桃红色,文字框的轮廓以橙色勾勒,并增添红色彩带作为点缀。
最后在文本框中添加网格线,调整一下布局,牛年庆新年的手抄报就制作好了。
牛年迎新年手抄报教程
牛年贺岁主题的手抄报完成之后,可以开始填充具体内容,如果对填充内容感到迷茫,不妨参考后续提供的素材,这些材料都十分适合融入手抄报设计中。
一、迎春节习俗
农历新年,也就是春节,是一年开端的节日,也是传统上最重要的年节活动。人们常称它为新岁、新年、岁首、大年,口语中也叫过年、过大年。春节是汉族人最核心、最盛大的传统节日。关于过年的习俗究竟起源于何时,很难查证,但普遍认为它源自殷商时代人们年头岁末祭拜神灵和祖先的仪式。
1、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灶王爷上天”之日。
2、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扫除日。
腊月二十五这天,人们开始推磨制作豆腐,民间传说玉帝会降临人间考察民情,他品尝豆腐渣来显示自己生活简朴。
4 、腊月二十六:杀猪割年肉。
腊月二十七这天,要杀过年用的鸡,还要去赶热闹的集市,春节需要的东西都在这个时候置办起来了。
腊月二十八这天,人们会制作打糕、蒸馍,并且贴上剪纸图案,作为装饰。古人最初认为桃木能够驱除邪祟,后来逐渐改用红纸来完成这个习俗。
7 、腊月二十九:上坟请祖上大供。
8 、大年三十: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
9 、大年初一:金鸡报晓。晚辈给长辈拜年,长辈给压岁钱。
大年初二这天,狗叫宣告春天到来。亲戚朋友们互相走访拜年,东边的主人家邀请吃饭,西边的主人家安排酒席。
11 、大年初三: 肥猪拱门。女婿女儿回娘家拜年。
大年初四这天,正值三羊开泰的吉祥时辰虎年春节手抄报,家家户户准备迎接灶王爷进行家宅清点,同时也要虔诚恭送灶神降临人间。
正月初五这天:耕牛开始耕耘春天,五方神明迎接财神降临,财富从东、西、南、北、中五个方向汇聚而来,形成五条通路流通。
二、春节的象征意义
1、春节象征着辞旧迎新、祝福,团圆平安、兴旺发达等。
春节是汉字文化圈里农历新年的一种,人们也常叫它年节,古时候也叫新年、大年、新岁,有时候口语中又喊它度岁、庆新岁、过年,这是中华民族最盛大的一种传统节日。
春节期间,汉族以及部分少数民族都会举办各类庆祝仪式,仪式通常包含缅怀先祖、敬拜祖先、辞旧迎新、迎接好运、祈求丰收等核心环节,活动形式多样,充分展现各民族独特的文化风情,受中华文化感召,汉字文化圈内的一些国家和地区同样存在庆祝春节的传统习俗大家总想在除夕那天赶回家与家人团聚,借此抒发对来年生活的热切向往,并寄托对新一年幸福安康的祈愿。这个节日不只是欢庆的日子,更是一个让华夏儿女情感得以抒发、心愿得以实现的平台,它既是民族一年一度的盛大庆典,也是民族精神长存不衰的坚实根基。
三、有关春节的古诗
1、《除夜》白居易
病眼少眠非守岁,老心多感又临春。
火销灯尽天明后,便是平头六十人。
2、《新年作》刘长卿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
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
3、《岁除夜》罗隐
官历行将尽,村醪强自倾。
厌寒思暖律,畏老惜残更。
岁月已如此,寇戎犹未平。
儿童不谙事,歌吹待天明。
4、《元日》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5、《除夜》高适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