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节下基层活动持续一个月,从1月6日到2月5日结束。早在1月18日,活动尚未过半,记者部8位文字记者和3位摄影记者就已全部完成基层报道工作。此外,各地记者站也踊跃参与,目前来稿数量已超过20篇。
第一篇报道的完成过程颇为曲折。接到关于“新春走基层”活动的指令后,我们着手进行相关筹备。彼时北京市内的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前往外地进行采访活动存在诸多阻碍。于是我们联想到,每天清晨在机构大门外的人行道旁,都有身穿带有“环保”字样标识的监管人员负责检测车辆排放的尾气。寒冬时节,即便坐在汽车内仍会感到寒冷,由此推想那些监管人员始终在户外执勤,工作环境必定十分艰苦。
所以,首篇深入基层的报道,就聚焦了身边的人和事。通过与东城区生态环境局沟通了解情况后得知,即使在严寒天气里,执法人员的工作内容也不仅限于检查车辆尾气,还涵盖了加油站和建筑工地等环节。于是,我们两位刚刚从新冠病毒感染中恢复的年轻女记者,便跟随东城区生态环境局的一位工作人员,记录了他们日常工作的具体情况。这篇稿件在栏目创办的当天刊登出来,相关的视频内容也紧接着发布。朴实生动的执法人,平凡但却伟大。
第一篇报道收获颇丰贝语网校,不过撰稿人因受凉导致胸口不适,持续多日,我们也都因此焦虑了数日。所幸后来去医院做了检查,结果显示肺部并无炎症。
第二篇的采风活动,天气更为寒冷,我们得知黄河局正在西安段对水质进行检测,由于出京存在困难,于是我们联系了陕西记者站,记者站安排的记者十分优秀,从清晨到黄昏,一直陪同检测人员共同经历了一整天非常辛苦的采样过程事先与媒体人员进行了详尽交流,旨在客观呈现实地所见所闻所感,因此记者撰写的文章内容翔实,在严寒气候中,黄河取水工人的工作风貌生动地展现在公众视野里。
当前疫情最严重阶段已经结束,我们着手前往省外调研基层情况。首要任务是了解医疗垃圾管理情况。与河南地方媒体深入交流后得知,当地在协助企业发展的工作中,环保机构也付出了不少心血。农业重镇,乡村环境改善始终是我们重视的议题,为此,历时三日赴河南实地考察,规划了三项活动,分别是新郑的医疗垃圾处理监督、焦作的支援企业走访,以及新乡乡村的自然环境维护。
时间非常急促,日程安排得十分紧凑。三天之内要走访三个不同的主题和三个城市。尤其要提到最后一天,当时正值农历小年,天空中还下着小雪。上午记者感言,我们顺利完成了对乡村地区的采访工作,下午乘坐的高速列车因为大雪影响了运行,延误了超过一个小时的行程,直到晚上才最终抵达了北京。
新春走基层时间刚刚过半,但体会颇深。
记者必须深入基层一线。活动号召发出后,所有记者都踊跃报名参与。现在正值严寒季节,许多采访在户外进行,部分还需要夜间执行。尽管条件艰苦,但没有记者抱怨辛苦劳累,反而都兴致勃勃地分享采访心得。每一位深入基层的记者都有这样的感受:只有在基层,才能获得鲜活的一手资料;只有在基层,才能发现更多有价值的新闻线索。由于疫情带来的限制记者感言,那些习惯于在地方获取资料并展开报道的年轻编辑们感受更为真切,此次深入基层进行采访,各位编辑不仅圆满达成了栏目设定的报道任务,同时还发掘了更为丰富的资料和选题,正如古人所言,书本上的知识终究显得单薄,唯有亲身实践才能获得真知灼见。
基层迫切需要记者的参与,基层的党员干部和普通职员都怀有各自的信念,也付出了很多努力。媒体记者的关心,既是对报道中基层工作者的支持,也是对众多像这样辛勤工作在岗位上的所有人的鼓舞。让大家看到,正是这些平凡的个体,共同建立起充满活力和繁荣的现代社会。
这次新春深入基层的行动尚未完全展开,我们便已着手规划活动收尾后的后续工作,并且设想了活动结束后的具体安排,希望借此机会,更深入地展现基层工作者的实际状态,更全面地掌握基层存在的现实难题与具体情况,所以,我们将继续开展深入基层的活动,因为,基层,正是媒体工作者发掘素材的宝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