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海高考考生查分及志愿填报相关情况介绍,新专业如何选?

留学推荐2025-10-31 16:16:33佚名

6月23日,2025年上海参加高考的考生进行查分,7月1日,上海考生开始着手正式填报志愿。填报志愿海洋科学专业就业前景,针对不少考生以及家长而言,是一项系统工程。

今年以来,沪上的高校持续地调整本科专业,这一情况备受学生以及家长的关注,不少高校着重强化专业设置为国家战略急需以及高质量发展的快速响应而行事,开设新的专业,设立新的学院,使得双学士学位项目得以增加。

新专业就业前景怎么样,继续深造情形如何,转专业具备啥要求,面对各种各样专业设置,考生该怎么选高考志愿?

2025年,上海首场大型高招咨询会在上海建桥学院举行。

【交叉融合设新专业】

今年4月,教育部进行更新发布,发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5年)》。该目录增列了29种新专业。这29种新专业以“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作为引领,以此在专业交叉融会方面再度推动产生新成果。

新专业设置与就业前景分析_海洋科学专业就业前景_2025年上海高考志愿填报指南

首先,在服务国家战略这一方面,增设了区域国别学专业,增设了碳中和科学与工程专业,增设了海洋科学与技术专业,增设了健康与医疗保障专业;其次,朝向科技发展前沿方向,增设了智能分子工程专业,增设了医疗器械与装备工程专业,增设了时空信息工程专业;然后,主动去适应市场需求,增设了国际邮轮管理专业,增设了航空运动专业。与此同时,将 focus 集中于人工智能赋能经济社会发展,增设了人工智能教育专业,增设了智能视听工程专业,增设了数字戏剧专业。

这其中,上海高校所设立的新专业分别是,复旦大学的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专业海洋科学专业就业前景,上海交通大学的人居设计专业,同济大学的海洋科学与技术专业,上海海事大学的国际邮轮管理专业,上海戏剧学院的数字演艺设计专业。

复旦大学,“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有今年,招收第一批本科生了。“金融科技”本科专业亦是本年开启首批本科生的招生。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专业,它依托国家首设的“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聚焦集成电路制造工艺、芯片设计等专业领域,致力于打造本研融通的创新型人才高地。金融科技专业,依托国际金融学院,采用全英语授课模式留学之路,着力培养兼具国际视野与数智素养的复合型金融人才。

资料截图。

同济大学将学科交叉融合进一步推进,2025年本科招生专业有69个,新增了“海洋科学与技术”“艺术设计学”这2个专业,同时拔尖特区培养在同济大学再扩容,新增了人工智能(拔尖班)、图灵班、严济慈物理学英才班、数智人文拔尖班这4个拔尖班,拔尖基地(班)总数增加到10个,“人工智能(拔尖班)”以“项目制+导师制”双轨并行的方式,着力培养引领未来的AI技术领袖和新场景建构者。

新专业紧跟产业需求,上海电机学院增设了“飞行器运维工程”和“应用物理学”这2个本科专业,今年秋季正式招生,其中,“飞行器运维工程”专业紧密对接制造强国建设需求还有航空产业发展需求,“应用物理学”围绕半导体器件物理知识领域,它面向集成电路和新材料产业,主要从事半导体集成电路产业之中测试工程师工作、及器件设计工程师工作、还有现场应用工程师等各类研发工作、设计工作、制造岗位工作。

上海电机学院学生在实训训练机器人。 李蕾 摄影

【别忘各校大牌专业】

海洋科学专业就业前景_2025年上海高考志愿填报指南_新专业设置与就业前景分析

今年,双学士学位项目处于扩容状态,复旦大学获批了24个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截至目前总共推出54个双学士学位项目,这些项目涵盖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新闻传播学、社会学等30个一级学科专业,其中围绕科学智能而推出41个AI双学士学位项目,形成跨学科微专业(学程)体系,构筑AI+人才培养基座,这些双学士学位项目涵盖“新文科”“新工科”等诸多培养方面,为学生创造了更加多元化的发展路径。

同济大学增加了建筑学与应用物理学、城乡规划与法学、地质工程与应用物理学这 3 个双学士学位项目,双学士学位项目的总数变成为 17 个。增加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项目 5 个,土木、建筑、环境领域的领军人才班 3 个。如今拔尖特区培养项目已经达到 43 个,这些都被列入校内二次选拔范围内,计划名额超过 1300 人 。

2024年,高考出现了“知 分 知 位”的情况,之后进行填志愿,填志愿的过程中有“一站式”的咨询 ,该咨询活动在上海杉达学院举行。

不能只看新专业,王牌专业同样要看。2025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是至今覆盖专业数量最多的,也是参评专业规模最大的中国大学本科专业排名,日前已发布,它共涉及836种专业,这些专业来自1100所高校。

这次,在专业排名方面,获得关注的是那些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的“冠军专业”,上海有20所高校的69个专业荣登榜首,成为本专业里最突出的存在。其中,上海交通大学的生物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智慧能源工程、信息安全、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等10个专业位居全国首位;复旦大学的国际政治、新闻学、广告学、能源化学、生物科学等8个专业排名全国第一;同济大学的生物信息学、土木工程、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智能建造、城乡规划等8个专业同样排名全国第一。‍

可以这么讲,这些在全国范围内都算作是最佳的口碑专业,对于志愿挑选有着重要参考价值 。

资料图片。

【专业“+AI”焕新再生】

2025年上海高考志愿填报指南_海洋科学专业就业前景_新专业设置与就业前景分析

如今炙手可热的“AI”,也成为高校专业调整的增长点。

上海电力大学是上海首批 5 所应用型本科试点高校之一,在其储能技术实验室里,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大三学生龙佳一正在与团队测试新型电池的充放电效率,学校坚持“招—培—就”联动,实施专业动态调整,淘汰了 7 个就业率偏低的传统专业,增设了 10 个专业,其中储能科学与工程等 3 个专业紧密对接上海新型“3+6”产业体系建设,着力构建“双元制”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新模式。

上海电力大学绘制了“产业人才需求图谱”依据企业实际情况,图谱指出未来五年储能、海上风电等六大紧缺领域岗位缺口超过2万人。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先期推动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的3个专业,也就是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进行培养模式试点改革,并且计划到2026年,拟再推广建设集成电路、新型电力系统等相关5个左右“双元制”专业(群),预期年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规模达到800人左右。

2024年,高考推行“知分知位”,之后开展填志愿活动,有一场“一站式”咨询会,在上海杉达学院举行。

能源电力听着好像是传统专业,然而加上“+AI”之后就有了全新的生机与活力。就业方面的“出口”质量,能体现招生方面以及培养环节的“入口”质量,还关联着挑选专业、进入行业这件事。日前,上海交通大学国家电投智慧能源创新学院首届产教融合培养班的本科生毕业了,29名本科毕业生里有16人直接进入国家电投集团,另外13名毕业生会在智慧能源创新学院读完硕士研究生后再进入国家电投集团工作。在这样一种“订单式”复合型专业当中,借由校企双导师制,达成“三个百分百”,其一,学生100%融入企业实习,其二,课题100%源于生产实际,其三,培养100%契合产业需求。

“AI+能源”是热门之选,“AI+”健康同样是热门之选。上海交大心理学院以“心理学+AI”为特色,成立时间不长,以解决国家社会现实重大问题为导向,致力于服务人民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提出更具针对性的心理学解决方案。目前,中国科学院心理所原所长傅小兰教授担任首任院长。今年,学校首次跻身QS心理学学科世界排名前百,位列第71位。有意思的是,交大心理学科专业实现“跨界破圈”,其擅长医工交叉,开展与宁德时代的合作开发出“心质生产力”,聚焦于职工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的理论前沿,并进行实践探索,为企业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积极组织”注入“心”动能 。

上海交大人工智能学院。

心灵与口说保持一致,言语和行动整齐划一。于健康护理类新兴专业红红火火的背景状况下像口腔医学范畴领域,人工智能也朝着牙医方向渗透。在上海市里某一家三甲医院的口腔技术工作室,口腔修复技师小张正娴熟地操作牙科CAD软件,给患者制造全瓷冠。这位来自上海健康医学院的2023届毕业学生讲,在学校念书的时候,我学习过《口腔数字化技术》《种植修复工艺学》《数字化正畸》《口腔3D建模》等这些课程,这些课程教授的不单单是软件操作,更教导我们怎样运用数据思维去解决临床方面的问题。

新专业设置与就业前景分析_海洋科学专业就业前景_2025年上海高考志愿填报指南

上健医展开立项数智课程行动,进行建设智慧教室工作,实施升级线上学习资源举措,该口腔医学技术与专业产教协同,借助技术赋能,连续两届实现毕业生就业率百分之百百,一百零七名毕业生里的百分之五十四加入公立医院或进入齿科技术企业。学校口腔医学技术领域学科带头人傅远飞这位主任医师透露,“这般转变直接触动行业痛点之处,未来‘口腔数字工匠’务必要掌握 AI 工具的应用逻辑。”

2024年,高考是在“知分知位”之后进行填志愿,一场“一站式”咨询会,于上海杉达学院举行。

【专业不再一填定终身】

以前,考生在填报志愿的时候会迟疑不决,很大一部分原因认为,一旦被某个专业录取了,那就直接决定了一生的工作以及未来 。

然而,面对时代的快速变化,人才若具有多方面的潜质以及高素质的潜能,将会更受欢迎。对于学生来讲,高考录取的是哪个专业已不再重要,关键在于入学之后,依据自身的兴趣还有能力去构建怎样的知识结构,要去解决哪些问题,会进入未来的哪个领域。

2025年上海首场大型高招咨询会现场。 来源:上海建桥学院

于是,各个高等院校在挑选专业、转换专业这两方面体现出了更为显著的“自主弹性空间”,实现将人才培育的“立体交叉通道”予以贯通 。

例如,复旦大学针对2025级本科生,将会推行实施院系内部自由选择专业、跨院系自由转换专业的政策,据了解,复旦大学为2025级本科生全新设立了120个培养项目,横向主要是培养交叉融合创新人才,交叉方向项目有53个,其中41个是X+AI双学士学位,这53个项目面向高考考生约开放可达800人,与此同时,学生能够在第二学期自由申请进入双学士学位轨道,预计2025级超过1/3甚至一半的学生将会走通复合人才生长道路。纵向主要是以培养原始创新拔尖人才作为重点。本研融通项目具有67个,招生规模预计为1511人,该人数占比39.55%。其中,本博融通项目有53个,人数为1301人,此人数占比34.06%,也就是要挑选1/3的学生去攀登学术的巅峰。

新专业设置与就业前景分析_海洋科学专业就业前景_2025年上海高考志愿填报指南

2025年上海首场大型高招咨询会现场。 来源:上海建桥学院

今年,同济大学面向2025级本科新生推出“启迪书院”,这是推进“人工智能+新工科”落地的重要载体,致力于培养引领工程智能的卓越工程师,无独有偶,启迪书院设置工科试验班(卓越计划班),设有机器人、工程互联网、智能网联车辆、智慧空间四大领域,实施“2+1+X”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创新“AI+X”与“X+AI”融通培养模式。

据介绍,工科试验班卓越计划班学生,在一年级末会进行四大领域等额分流,在二年级末领域内专业可任选。一年级末的领域确认,是学生通过大一期间领域轮转学习体验来确认领域意愿,还要参考学生的学业成绩以及综合素养,然后分流进入对应领域。二年级末的专业选择,是在领域内进行无门槛任选,能100%满足学生意愿,不存在专业名额限制,也不加设绩点等考核条件。

同济大学专业兴趣导向有新举措,不仅拔尖班能“专业任选”,还给予每位同学7次专业选择机会,全力协助学生持续探索与发现自身真心热爱的领域,符合条件的新生最快可于入学后经校内二次选拔申请进入特区培养,2025年推出“专业任选”新机制,工 class试验班( 国豪精英班)全校工科专业都能任选,工科试验班 (卓越计划班)四大领域专业均可任选,经济管理试验班、建筑类大类内专业能任选,理科试验班学院内专业可任选

2024年,在上海杉达学院,专家“一对一”咨询填志愿。

其实,没必要让学生和家长对于专业的选择过度地焦虑,同济大学教育评估中心主任樊秀娣作出提醒,因为未来就业跟现在所学专业并非一定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也就是说,学生未来一生不会由现在所选的专业以及学科来决定,尤其是在一个现代科技发展速度很快的社会,一切都在快速地产生变化。

樊秀娣解释说,其实现在高校教育已充分关注到科技发展的快速变化,这也就是很多高校越来越强调通识教育,而有了“宽基础”后,转专业不是难事,转岗位不是难事,跨界就业也不是难事。专家表示,一方面,不妨看一看整个行业发展的大趋势来选专业,另一方面,填志愿要结合个人兴趣爱好,毕竟真正好的就业就是自己喜欢的能够胜任的专业。此外,终身教育趋势越来越明显,所以在自己擅长且喜欢的领域持续挖掘自身潜力才是学生以后要面对的能力。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