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的高考热潮正热烈展开,与此同时,《高招中国》节目也推出了年度的高招特别报道。该平台备受考生及家长瞩目,为此我们特地邀请了众多知名高校的招生负责人,围绕各校师资、政策变动、培养计划、就业趋势以及校园文化生活等多个维度进行了详尽的交流与报道。我们旨在为考生们提供最前沿、最详尽的招生信息,同时助力他们理性地完成志愿填报,挑选理想的专业,并规划个人的职业发展路径。
近期,中国海洋大学的本科招生负责人王宇龙,受邀参加《高招中国》节目,向众多考生和家长详细解读了2024年的招生方案,并针对报考事宜提供了专业的解答。
主持人:亲爱的网友们,大家晚上好,欢迎收看2024年《高招中国》高考特别节目。在此,我们荣幸地邀请到了中国海洋大学本科招生办公室的负责人王宇龙老师。接下来,请王老师为我们简要介绍一下学校的基本情况、办学特色以及优势。
王宇龙提到,中国海洋大学是一所涵盖众多学科领域的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该校在海洋和水产学科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这所大学是“985工程”和“211工程”的重点建设高校之一,并于2017年9月被纳入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名单。学校位于风景优美的海滨城市青岛,拥有崂山、鱼山、浮山、西海岸四个校区。学校依山傍海,景色怡人,被誉为“中国十大最美校园”之一。
学校成立于1924年,作为齐鲁大地上的首个以本科教育为起点的现代高等学府2024年中国海洋大学录取分数线(所有专业分数线一览表公布),国人的智慧与努力在此生根发芽。2024年,学校将庆祝其百年诞辰。自建校以来,学校始终与党和人民紧密相连,共同呼吸,共同成长。在推动国家科技和教育的发展、建设海洋强国的征程中,学校始终站在时代的前沿,勇攀高峰。它用不懈的努力和追求海洋强国的信念,谱写了一曲激昂的奋斗之歌,绘就了一幅壮丽的蓝色画卷。
主持人:考生们对于专业设置这一议题尤为关注。我想了解一下,今年学校将开设哪些招生专业?此外,有没有新增设的专业呢?
王宇龙提到,这所国家重点建设的综合性海洋大学,其特色学科体系在海洋和水产领域全面而独特,堪称全球独有。该校的海洋科学和水产学科已被纳入国家“世界一流建设学科”名录,并在全球范围内排名靠前,在国内更是长期占据首位。此外,近年来,学校在生物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等学科领域也实现了显著进步。该校涵盖地球科学、植物学及动物学、工程技术、化学、材料科学、农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环境学与生态学、药理学及毒理学、微生物学、计算机科学、社会科学等12个学科(领域),这些学科均位列美国ESI全球科研机构排名的1%之列。
我国目前拥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共计38个,涵盖大气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海洋技术、物理学、化学工程与工艺、化学、地质学、勘查技术与工程、生物科学、生态学、水产养殖学、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海洋资源与环境、食品科学与工程、海洋资源开发技术、药学、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自动化、环境科学、环境工程、会计学、旅游管理、工商管理、金融学、经济学、英语、朝鲜语、日语、汉语言文学、新闻学、法学、行政管理、政治学与行政学、信息与计算科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等多个领域。
该省共有14个被评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涵盖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工程管理、轮机工程、财务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物流管理、法语、德语、公共事业管理以及材料科学与工程等多个领域。
为了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和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我校致力于加强专业人才培养,特在2024年增设了“声学”与“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两个专业,热忱欢迎广大考生踊跃报考。
主持人:请您详细阐述2024年度的招生方案、相关政策和科目选择的具体要求。
王宇龙提到,2024年的招生计划呈现稳定上升的趋势,预计招生人数将达到4500名,比2023年增加了100人。此外,招生专业(类)数量约为60个,招生类型同样十分多样。学校计划招生的专业中,大约有37%的专业在选考科目上没有限制;这些专业涵盖经济、管理、文学、法学、艺术和体育等多个领域;而大约有62%的专业则规定必须选择特定的科目,例如物理和化学必须同时选择,这些专业主要集中在理工、农学等门类;唯独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其选考科目要求必须包括思想政治。
主持人:学校人才培养特色是什么?
王宇龙提到,该学校是国内率先实施“选课制”的学府之一,并构建了一套以“有限条件下的自主选课”以及“学业与毕业专业识别确认”为核心理念的教学管理体系,从而为学生成长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在该教学体系指导下,学校推行“组合+单项”的选课模式,允许学生在学校规定的范围内,自主选择课程,并依据申请审核结果,依据实际选课和学习状况来决定毕业的专业。也就是说,学生通过在线申请选课,来确立选修专业教学计划中的课程,并积累相应的学分。学生能够依据社会需求,结合个人特长与兴趣,适时调整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
学校还开展“涉海拔尖人才”和“卓越人才”培养计划。
以“海洋学、化学(海洋化学)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以及“海洋生命科学与技术跨学科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为依托,我们设立了“崇本学院”,并在此平台上推行海洋科学与生物科学基础学科尖子生培养计划2.0版本,致力于探索一种以前沿科学研究为指导的、跨学科尖子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推行卓越工程师、农林、法治、会计及新闻领域人才发展计划2.0版本,创建“新工科”创新教育实验班,借助“水产养殖学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推行新型农科人才培养策略,开设ACCA(特许公认会计师)与CFA(注册金融分析师)专业课程班,探索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途径,致力于培育具有创新精神和行业领导力的杰出人才。
主持人:在全球化的浪潮中,高校的发展趋势之一便是走向国际化。那么,能否请您为我们详细介绍一下贵校在国际化办学以及研究生教育方面的具体情况呢?
王宇龙提到,我校正推行国际化人才培养策略,携手国际顶尖学府,创设了中澳联办的“海德学院”。此外,我们开展了中澳海洋科学、中美法学、中英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领域的合作教育项目。同时,我们还实施了中法3+1+2工程师联合培养计划、中外2+2联合培养等多种国际教育合作模式。这些举措旨在构建一个高规格、多元化的国际科教合作平台,以助力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学校大力倡导并推进“第二校园经历”项目,组织实施了中法、中英、中美、中加、中澳、中韩、中日等多国学生间的交流计划,并与台湾中山大学、台湾义守大学、台湾海洋大学、山东大学、厦门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西南财经大学等知名高等学府展开了交换培养合作,从而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在求学期间拥有在另一所校园的学习体验。
主持人:对考生的高考志愿填报建议。
王宇龙提到,在新高考体系下,以山东省为参照,一般考生在常规批次初次填报志愿时,可以填写多达96个志愿,这些志愿都是按照“专业(类)+院校”的格式,换句话说,考生有高达96次的机会去尝试是否能够成功被录取。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在旧有的考试制度中,考生仅有12次这样的机会。考生需综合考虑个人所选择的考试科目、健康状况、个人喜好,同时参照院校的招生方案、体检要求、专业的热门程度以及专业的二次选择规定等众多要素,进行科学合理的志愿填报,充分利用好每一个志愿名额。
考生需首先广泛搜集并掌握报考的相关资讯,在此基础上,应结合个人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的理性思考和准确的自我定位。具有明确专业偏好的考生应重点关注专业方向,深入探究专业培养计划、学科水平、教师队伍及就业前景等相关信息,在全面评估的基础上,依据个人成绩挑选合适的专业和院校;而对于专业选择尚不明确的考生,则应着重考虑院校的层次和地理位置等因素,结合个人成绩初步确定院校范围,并全面了解人才培养的特色以及入学后转专业的相关规定等多维信息,最终锁定目标院校,并从中挑选出符合报考资格的专业。
其次,考生需精心规划志愿的层次顺序。由于普通批次采用“平行志愿”的投档模式,考生必须确保志愿设置的合理性。为此,应采用“冲刺、稳妥、保障、后备”的策略,构建由高到低的志愿梯度,从而避免出现志愿滑落的情况。通常情况下,考生需将那些成绩表现一般但心向往之的院校和专业定位为“冲刺”目标,将那些成绩表现较好且个人较为青睐的院校和专业列为“稳妥”选择,而将那些成绩显著占优的志愿则归入“保底”和“辅助”的范畴。
考生需对自身的高考成绩及排名进行科学评估,以预测其被所填报志愿录取的可能性。建议考生参考分析各高校在本省历年的录取最低分数线、平均分以及位次等数据,并进行适当的扩展分析,从而准确判断被所填志愿录取的希望程度。以报考中国海洋大学的山东考生为例,只要他们所选科目符合要求,且高考成绩位于前10000名,就有很大机会被大多数专业或专业类别录取;若成绩在16000名以内,也有相当多专业或专业类别对他们敞开大门;即便成绩达到21000名2024年中国海洋大学录取分数线(所有专业分数线一览表公布),仍有机会被少数专业录取;而对于那些排名在21000名之后,但对中国海洋大学抱有强烈报考意愿的考生,仍可在志愿填报时将学校置于靠前位置进行尝试。
在安排“冲、稳、保”策略对应的志愿及数量时,需谨慎规划。依据历年招生录取的丰富经验,我们向考生推荐采用“三三制”策略来合理安排志愿的层次。“三三制”策略中的首个“三”代表分阶段实施,具体为:先冲刺、再稳定、最后保障。而第二个“三”指的是比例,即“冲、稳、保”三个层次的志愿数量各自占总志愿数的1/3。
学校平台的重要性不容忽视,特别是那些被誉为“双一流”、“985”、“211”的建设高校以及隶属于各部的院校。这些院校在社会上享有盛誉,拥有强大的师资队伍和浓厚的学术氛围,所培养的学生综合素质高,发展潜力巨大,深造的机会和平台也极为丰富。正因如此,每年都有众多学生慕名报考。即便是在新高考改革实行的省份,特别是在“专业加学校”的志愿填报方式下,专业间的“冷热”差异可能导致分数差距扩大,但即便如此,该学校的录取分数线或排名依然保持在较高水平。
高度重视那些符合“不限选考科目要求”的专业中的“黑马”现象。根据我们学校在浙江和山东的招生录取经验,发现一些过去被认为是“冷门”的专业,由于新高考改革的不限选考科目要求以及大量有资格报考的学生,往往会导致录取分数线和排名有显著提升。“冷门”专业转变为“黑马”的情况,考生和家长都应给予充分关注。
主持人:学校去年的保研率是多少,毕业生就业和深造情况如何?
王宇龙:我校2023年的整体保研率约为23.8%。近期,我校大约半数的本科生在国内继续深造或赴海外进修,其中在国内深造的学生,多数倾向于报考诸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国内外知名的一流大学,亦或是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部下属的第一海洋研究所等顶尖研究机构;而选择出国深造的学生,则多倾向于就读于境外的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这一现象充分表明了我校学生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获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
超过七成的该校毕业生在众多主要城市及沿海开放地带找到了工作机会,其中不少毕业生投身于自然资源部、海关、国税总局等国家机关及事业单位,亦或是中国船舶工业集团、中国交通建设集团、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浪潮、海信等众多国有企业,还有华为、腾讯、阿里巴巴、百度、字节跳动、比亚迪、格力、歌尔以及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等知名企业。
主持人:请问考生如何与学校联系?以便咨询与报考相关的问题。
王宇龙提到,有意向的考生及家长可访问中国海洋大学本科招生信息网,以获取更详尽的招生资讯。此外,关注“中国海洋大学本科招生”微信公众号或直接拨打联系电话,均可获得更多帮助。在此,我期待着风起之时,也期待着您的到来,诚挚邀请您报考中国海洋大学。
(徐兴田、郭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