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内矿产资源丰富,钾盐、镁盐、锂盐的储藏量占全国总量的百分之八十以上,该地太阳能年总辐射水平位居全国第二,是境内第四大风能资源地,也被称作世界四大无污染、超洁净区域之一。2023年,青海省在清洁能源方面的设备容量超过了五十一亿千瓦,这一数值占全省总发电设备容量的百分之九十三。新能源安装的功率为3800万千瓦,这个比例在青海省总安装中占69%,此项指标在全国是最高的,另外,青海省还成功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全部使用绿色电力的输送线路,一直不断地向全国15个省和地区输送绿色电力。青海省还致力于建设成为国际生态旅游中心,积极推动文化休闲产业发展,2023年,青海省有11处景区被授予国家AAAA级称号,27处景区获得AAA级认证,另外还有9个工业旅游基地被列为省级示范点,大柴旦地区北纬37度区域,以及祁连天境圣湖营地,被评定为国家4C级自驾车旅居车营地。格尔木旱码头·1960旅游休闲街区成为国家级旅游街区,海东市互助县成为首批全国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西宁市丹噶尔古城成为第三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青海湖旅游大道成为第一批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典型案例。多条旅游线路入选文旅部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包括“天境祁连”“河湟民俗文化”等共十一条,这些线路被选为全国乡村四时好风光精品线路,展现了乡村旅游的魅力。2023年,青海省全年游客接待量达到4476.35万人次,较上一年增长107.4%青海在哪,旅游总收入实现430.64亿元,同比增长196.3%,分别恢复至2019年的88%和77%,显示出强劲的旅游复苏势头。
2023年,青海省的住宿和餐饮业产出42.58亿元,同比提升了19.6个百分点;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产出达到208.32亿元,增长了18.3个百分点;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的产出为101.87亿元,增长了12.3个百分点;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产出为93.89亿元,增长了11.4个百分点;金融业的产出为280.20亿元,增长了3.6个百分点;房地产业的产出为156.15亿元,增长了2.9个百分点;批发和零售业的产出为167.73亿元,减少了0.9个百分点。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共计987.73亿元,同比提升了17.3个百分点,其中通过互联网渠道实现的销售额为149.8亿元,增幅达到72.0%。若按销售地点划分,城市地区的零售总额为803.91亿元,与去年相比增长了17.3%;而乡村地区的零售总额为183.81亿元,其增长率为17.4%。根据消费类别划分,商品销售总额达到908.93亿元青海在哪,同比增加17.2个百分点;餐饮行业营收为78.80亿元,同比增长19.0个百分点。
2023年,青海省全年固定资本投入较上一年减少了7.5%。工业领域的投资实现了11.0的增长。房地产领域的投资较上年降低了32.0%。其中,商品住宅的投资减少了31.1%,商业营业用房的投入降低了27.0%。青海省全年货物贸易的进出口总额达到48.7亿元,较上一年增长了20.3%。该项中,出口总额达29.5亿元,较去年同期提升了23.0%;进口总额为19.2亿元,同比增长了16.5%。货物进出口之间的差额为10.3亿元,与上一年相比增加了2.8亿元。针对参与“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进出口总额为33.1亿元,其年增长率达到了19.7%。
2023年,青海省全年邮政行业寄递业务总量达到17027.80万件,同比提升10.8个百分点。其中,快递业务总量为4922.92万件,增幅达到58.6%;快递业务总收入为12.71亿元,增长幅度为53.0%。邮政函件业务完成123.60万件,包裹业务完成13.53万件。全年电信业务总收入为96.44亿元,同比增长20.4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