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手抄报资料怎么写?这里有清明节手抄报资料大全

留学资讯2025-09-10 09:12:15佚名

清明节手抄报内容该如何构思?没想好也没关系,太平洋电脑网那里就提供了一篇关于清明节手抄报素材的完整文章,有需要的人可以借鉴一下!

清明节,亦称祭扫日、幽冥日、阴间节,与七月十五的鬼节、十月十五的冥日共同组成三阴之期,这些节日都跟祭拜亡灵相关联。

清明节手抄报资料大全_清明节习俗介绍_清明节手抄报大全

清明节清明节手抄报大全,亦称踏青节,以阳历计算,通常落在每年4月4日至6日这段时间,恰逢春光灿烂草木复苏之际,也是人们外出游玩,古人称之为踏青的佳期,因此古人有清明时节踏青,并举行多种体育竞技的习俗,清明节在古代亦被称作三月节,拥有XX多年的悠久历史

清明时节大约在公历四月五日,它属于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所有二十四节气里,清明是唯一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古人将清明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白桐花开始绽放,其次是田鼠消失不见,它们都回到了地下的洞穴,最后是雨后天空能够出现彩虹。

清明节习俗介绍_清明节手抄报大全_清明节手抄报资料大全

二十四节气能够客观体现一年当中四季气温、降水、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情况,因此古代的劳动者依靠它来规划农业生产活动。《淮南子·天文训》中记载:“春分之后十五天,当北斗指向乙位时,清明风就会到来。”根据《岁时百问》的解释:“此时万物都在生长,环境十分洁净明亮,所以被称为清明。”清明一到,气温开始上升,降雨量也随之增加,这为春耕春种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因此流传着“清明时段适合播种瓜类和豆类作物”、“清明时节是植树造林的最好时期”的农耕谚语,由此可以知道这个时令和农耕活动联系紧密。

不过,清明这个节日,跟单纯的节气并不一样。节气是标记自然景象更替、季节更迭的参照,而节日则蕴含着特定的习俗仪式和纪念内涵。清明节属于我国传统节日,同时也是最核心的祭奠节日,主要是用来追思先人和清理墓地的。清理墓地也被叫做上坟,是一种缅怀逝者的仪式。汉族以及部分少数民族,通常都在清明这天进行上坟活动。依照传统规矩,祭扫陵墓时,大家要带着饮品点心、纸钱等物件前往墓园,把食物摆放在先人墓碑前,接着点燃纸钱清明节手抄报大全,为坟墓添上新鲜泥土,摘几根青翠的嫩枝插在坟冢上,随后低头行礼缅怀,最终享用酒食返回家中。唐代诗人杜牧所作的《清明》诗篇:“清明期间细雨连绵不断,途中赶路人好像要断魂,请问哪里有卖酒的店家?远处孩童指引着杏花村的方向。”描绘了清明节独有的氛围。现今,清明时节祭奠先人、缅怀故去亲人的风俗依然广泛流传。清明是中华百姓重要的传统节日,位列民间所谓“八节”(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之中。这个节日通常在公历四月五日这天,但庆祝时段颇为漫长,有前后十天或前后十天两种计算方法,这将近二十天都包含在清明期间。

清明节手抄报资料大全_清明节习俗介绍_清明节手抄报大全

清明节的来历,相传源自古代帝王将相祭拜先祖的仪式,后来普通百姓也开始效仿,在这一天祭奠祖先、清理坟墓,这种习俗经过长期传承,逐渐演变为中华民族一项传统稳固的民间活动。

要讲清明,得先从古时候一个很有名,如今已经没了的节日——寒食节讲起。

寒食节也称作熟食节、禁烟节,或者叫冷节。这个节日的日期,是距离冬至一百零五天,与清明相差不过一两天。这个节日的主要习俗就是禁止生火,不允许用火煮食物,只能吃事先准备好的熟食和冷食,因此得名。

清明节习俗介绍_清明节手抄报资料大全_清明节手抄报大全

寒食节据传发端于春秋时期的晋国,目的是追思晋国国君的忠臣介子推。晋国国君重耳曾长期流亡他乡,介子推始终侍奉左右,功勋卓著。重耳回国后即位,成为晋文公。介子推于是背着老母,隐居到绵山之中。晋文公前去搜寻,却始终寻不到踪迹。于是他下令焚山,企图将介子推逼下山来。然而,介子推却和母亲紧紧抱着一棵大树,甘愿被烧死,也不肯下山。晋文公悲痛不已,将绵山更名为介山,也就是山西介休县内的介山,又规定介子推被焚身的那天为寒食节,从此以后,每年寒食节期间都不准生火,只能吃冷食,以此表达哀悼之情。实际上,寒食节的真正起源,与古代钻木取火的习俗有关。古人根据季节变化,选用不同树木钻火,有更换季节更换火源的习俗。每当更换新火之后,都需要获取新的火种。没有新的火源时,就禁止大家生火,这是当时的一项重要规定。《周礼·秋官·司煊氏》中记载:“在仲春时节,用木铎在城中宣扬禁火令。”由此可见,当时是摇动木铎,在街面上行走,宣布禁火。那个司煊氏,就是专门负责取火的小吏。在禁火期间,人们就准备一些无需加热的食物,用来吃,这样慢慢形成了一种固定的习俗。后来,才与介子推的故事结合起来,演变成了寒食节,这个节日持续了一个月之久。这种做法终究损害身体,往后就要减少时长,先从七天、三天慢慢改成一天,到了唐代就合并在清明节里了。

寒食时节的传统活动包括祭扫墓地、外出游玩、玩斗鸡、荡秋千、踢球以及拔河等。祭扫墓地的风俗非常古老。凡是有人安葬的地方,就会有祭拜仪式,后来因为和三月上巳日招魂续魄的习俗结合起来,慢慢固定在寒食这天进行。《唐书》中记载说:“开元二十年下诏,寒食日祭扫坟墓,《礼经》上没有记载。近代以来流传下来,逐渐形成风俗,应该允许在寒食祭扫坟墓时按照祭拜扫墓的礼仪进行。”宋庄季裕在《鸡肋篇》卷上写道:寒食节祭扫坟墓的时候,也不点燃香烛。纸钱系在墓边的树木上。那些远离家乡的人,都登上山岗遥望祭拜。把布帛撕成碎片抛向空中,这叫做撒钱。而京城四面的人们因为祭扫祖坟,于是备办酒食,全家出动春游踏青。

《荆楚岁时记》提及寒食习俗时,记载有斗鸡、刻制鸡蛋以及斗鸡蛋的活动,这表明南朝时期已经存在这些游戏。如今斗鸡较为常见,而斗鸡蛋则多见于乡村儿童之间互相碰撞鸡蛋的游戏。古代用于碰撞争斗的鸡蛋,通常是经过染色和雕刻的,制作非常精巧。这种在蛋上绘画和雕刻的习俗,其源头可以追溯到《管子》中关于“雕卵”的记载。这习俗显然源于古人用蛋祈福的旧时仪式,后来演变成了寒食的特定活动,如今民间依然保留着清明吃蛋的习惯,例如前文提到的“子福”。寒食期间荡秋千,据《艺文类聚》所载,北方山戎在寒食这天进行这项活动,但这个说法很可能是虚构的。刘向的《别录》中记载荡秋千是在春天,未必与寒食有关。另外还有打毯的游戏,王建的《宫词》就描写了寒食时宫女们踢打毽子的情景。”牵钩与打毯等戏,也不一定在寒食举行。

清明节手抄报资料大全_清明节手抄报大全_清明节习俗介绍

清明节气恰逢寒食节日的第三天,后来随着岁月流转,寒食的诸多活动逐渐并入清明。宋代起,扫墓的风俗便固定在清明期间。踏青游玩、荡秋千等娱乐活动也仅在清明这一天开展。清明节因此从一个普通的农时节点转变为一个重要的公共节日,寒食节的影响力随之减弱。不过,寒食节的一些饮食习俗经过演变得以延续,并融入了清明节的庆祝中。

更多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清明节专题栏目。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