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财经9月13日发布消息,依据《QS 2024国际学生调查报告》的结果,该报告针对14138名中国内地计划赴外求学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香港位列内地学生第二位的热门留学地点。
启德教育于今日在北京公布了《2025香港求学白皮书》的内容,其中指出,从2024至2025学年开端,香港的八所公立大学对于非本地学生的学士学位招生名额比例,已经由之前的百分之二十增加到了百分之四十,这意味着实际增加的招生人数大约有三千名。
这份报告依据启德留学在2025年招生期间收集到的将近九千份香港大学录取资料,整合了关于赴港学习的外部条件、教育体系、申请技巧以及职业发展等层面的内容,目的是为学子及其家人准备一本内容详尽且具有权威性的综合性手册。
启德留学亚洲项目总监 李阳
香港非本地生年均增长率超15%
香港有16所大学获得教育部认可,其中8所历史悠久公立大学被称为“香港八大”,分别是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浸会大学、岭南大学和香港教育大学,另外还有8所私立大学,包括香港都会大学、香港树仁大学、珠海学院、香港演艺学院、香港恒生大学、东华学院、圣方济各大学以及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学院。
香港是全世界仅有的一个拥有五所世界顶尖大学的城市,在最新公布的2026 QS世界大学排行榜上,共有九所高校上榜,其中三所进入全球五十强,五所位于全球百强行列,六所位列全球三百强之内。
根据香港“自资专上教育委员会”发布的数据,自2020年起,当地高校中非本地学生的注册人数每年都在增长,增长速度超过百分之十五。到了2024至2025学年,这些非本地学生的总人数已经增加到了九万二千人。学生人数最多的是授课型硕士课程,为49100人,占总数的53.4%;其次为学士学位课程,学生数量为23300人,占比25.3%;研究院研究课程的学生有16600人,占比18.0%;副学士/高级文凭课程的学生人数为3000人。
港大本科学习一般持续四学年,而授课式研究生项目通常只需一学年完成。本科每年所需缴纳的学杂费大致介于二十万到二十五万人民币之间。不同学科的研究生教育成本存在区别,金融、会计这类热门商业学科每年的开销能达到三十五万到四十万,市场营销与管理等常规商业学科费用大约在十八万到二十五万,生物、化学、工程等科技学科的花费相对少些,在三十五万到二十万之间,而语言学、教育学等人文社科领域最为实惠,一般只需十万到十八万。
本科招生“非本地生”限额提升
根据教资会资料统计,2024至2025学年,香港八所大学本科课程里,内地学生注册总人数达12386人,其中港理工招收的内地本科生最多,具体为3235人,港大与港中文分别招收2930人与1864人。
香港高校在内地招收本科生时,高考生是主要渠道之一。根据启德留学客户服务统计,香港高校在内地招收高考生时,录取标准呈现明显分层现象,港中文和港城大学允许通过高考提前批次填报申请,申请者分数通常比本省特控线高出100至150分,港大和港科则要求考生成绩普遍超出特控线150分以上,同时需要具备出色的英语水平以及良好的面试能力,港理工主要录取分数超过特控线100至150分的申请者,是高分段学生的重要选择,港浸会、岭南和港教大则主要面向分数超出特控线50至80分的学生群体,而恒生大学、树仁大学等私立院校的录取主要参考本科线标准。各梯队均重视英语成绩,申请时需结合自身分数精准定位。
有不同统计资料表明,在香港接受本科国际课程体系教育的学生录取方面,A-Level课程体系具有非常显著的优势,其比例达到了百分之六十八。港校在招收A-Level学生时,对分数的期待层次分明,具体表现为,港大、中大、科大发放的录取通知,多数情况下需要考生达成4A-3A*A的分数标准,而那些特别抢手的学科,分数门槛会设定得更为严苛,达到更高水准;理大、城大的录取标准通常定在3B-3A的水平上;浸大、岭大、教大一般会建议考生达到3C-3B的程度;至于非顶尖的八所高校,它们设置的最低门槛是考生至少要在三门考试中获得E级以上的成绩。总体来看香港岭南大学相当于国内什么大学,商业和科技类专业的录取难度通常要大过人文与社会科学类专业,相关的竞争也更加强烈。
硕士录取以香港八大为主
2025年,启德收获了将近八千份香港高校授课型硕士的入学许可,其中,香港顶尖八所院校的入学许可占比高达93.68%,在这之中,香港排名前五的高校入学许可占比为66.01%,而香港排名前三的高校入学许可占比则为28.19%。香港城市大学录取比例达到23.84%,位居前列,香港理工大学录取比例是13.98%,紧随其后。排名第三的是香港大学,录取比例是12.39%,香港教育大学排在第四,录取比例是11.17%。从专业角度来看,理工科专业的录取比例是最高的,为35.33%。人文社科类专业的录取比例也很高,达到了32.32%。商科和经济学专业的录取比例是30.25%。
启德留学客户服务统计表明,申请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和香港科技大学授课型硕士的学生,大多拥有海外或985、211的本科学历,平均分普遍超过85分,英语能力突出,例如雅思分数达到7.0以上,并且许多人拥有工作、科研、竞赛或优质实习等实践经验;申请香港城市大学和香港理工大学的学生,多数背景是海外或985、211高校,平均分通常在80至89分之间,普遍满足雅思6.5以上的要求,并且具备与专业相关的实习、科研或竞赛经历;申请香港浸会大学、香港教育大学及岭南大学的学生,主要来自内地本科院校,其中非985院校占比较大,平均分大多在80分以上,英语水平多数达到雅思6.0至6.5或同等标准。
另据一项统计,香港八大以外高校的授课型硕士录取中,非985和211高校的学生比例最大,达到了百分之八十六左右,他们的平均分数跨度比较大,低于八十分的占百分之四十,八十分以上的占百分之六十起步网校,英语能力多数满足最低标准但分数普遍偏低,雅思六分及以下的合计占了三分之一强,超过百分之九十的录取者至少有过一段实习或科研经验,其中拥有三到四段经历的最为常见,比例达到了百分之六十二。这类学校在考量学生时,对学历条件并不严苛,反而看重个人参与的实际工作以及整体素养。
香港从内地引进人才趋势增强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近期在香港公布了《2025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其中提到“深圳—香港—广州”这一创新集群已经成功超过了“东京-横滨”集群,首次在百强创新集群排行榜中位居首位,这有力地证明了粤港澳大湾区创新集群在全球范围内的重要地位以及其旺盛的创新动力。香港具备一流的科研设施、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团队和健全的知识产权制度,是国际创新合作网络中不可或缺的核心节点。
要最大限度发挥“一国两制”背景下香港高等教育的特殊长处,香港当局正实施多项政策,旨在将此地打造为全球教育中心,具体措施有,提高公立大学招收海外学生的比例,扩大“香港博士资助计划”的覆盖面,暂时取消本地就读的非本地研究生和全日制非本地本科生兼职的禁令香港岭南大学相当于国内什么大学,允许非本地毕业生无条件在香港停留两年,同时积极推进“北部大学教育园区”的建设。
依据毕马威《2025年香港就业市场展望》的研究,多数高级管理人员和人力资源专业人士透露,他们倾向于从大陆引进工作人员,超过半数人持此看法。超过六成的受访者透露,其公司已经在香港以外的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建立了业务,或者打算在接下来三年内拓展业务。受访者普遍认为,创新科技、供应链维护、医疗健康和生命科学是得益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主要行业。数字能力愈发关键,精通创作型人工智能已是二零二五年最常强调的核心本领之一。超过半数香港地区人士透露,其工作单位在最近一年里已运用创作型人工智能,主要涉及运作事务、企业形象宣传、业务拓展以及风险管控等层面。
香港大学最新发布的《2024届学生就业追踪数据》表明,外地学生的求职人数占比由去年的48.7%增至今年的50.8%,而选择继续进修的人数比例则从44.8%降至41.9%。百分之七十四点一的非本地毕业生在香港寻找工作机会,这个比例比2023年的百分之七十三点七稍微高一点;而在内地工作的比例则从2023年的百分之四点五增长到了百分之十。对于继续读书深造的决定,非本地毕业生选择留在香港继续学习的比例,从2023年的百分之四十四点八显著增加到了2024年的百分之五十七点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