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与智慧应急管理学院联合培养MPA硕士

留学资讯2025-10-03 21:11:09佚名

2025年, 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和智慧应急管理学院将共同实施非全日制“智慧应急管理”公共管理(MPA)硕士项目, 进行联合招生与培养。凭借管理学院的教师团队和学术长处,以及智慧应急管理学院整合了应急管理咨询机构、科研机构、服务组织、教学基地和全球合作这五大功能的智慧应急管理校企合作综合平台,致力于塑造拥有多领域知识结构、既有实际操作能力又掌握系统理论的应急管理专才。

上海理工大学简介

上海理工大学是上海市重点应用型高校,以工科为主,其他学科同步发展,属于上海市首批“地方高水平大学”建设试点。该校历史源远流长,其前身可追溯到1906年创办的沪江大学和1907年成立的德文医工学堂,这两所学校经历了多次名称变更和机构调整,最终在1996年由华东工业大学和上海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合并而成。该校设有十八所学院(部),注册的全日制学生超过两万七千名,工作人员超过两千七百名,队伍里不乏多位院士,以及国家层面和省级层面的杰出人才,学科配置得到改善,有许多国家级和上海市级的一流专业在建项目,同时也有不少授予博士学位、硕士学位的机构,还有多个供博士后进行研究的科研工作站,在ESI全球的评估中,好几个学科位列前百分之一,工程学更是排进了前千分之一。学校以培养品德为先,传承教学科研一体化的特色,重视开拓创新与对外交流,已同国内外众多大学及科研团体构建了伙伴关系。学校秉持合作共赢的发展理念,与众多公司、科研单位及地方政府进行深入协作,着力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培育。学校努力成为推动行业技术革新的先锋机构,接着要建设成具有鲜明特色的高水平理工科院校。

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简介

1979年,学校建立了系统工程系(自动化系)和系统工程研究所,在国内率先开展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的教学与研究工作。钱学森特意前来考察并发表讲话。同年,学校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签署合作协议,为上海市开启了中外合作办学的先例。1981年,学校开始招收全英文授课的硕士研究生,被《华尔街日报》评价为中国MBA教育的开创者。1992年,系统工程学系与研究所整合组建为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学院,该学院后来转变为管理学院。2004年,上海医疗器械高等专科学校的管理学科组并入管理学院。2005年,与各方协作建立了上海系统科学研究院,钱学森院士为该研究院亲笔题写了院名。商学院的建立始于1988年,其历史可上溯至1921年沪江大学设立的商业管理学科。学院在多次整合调整之后,于2006年建立了新的管理学院机构上海理工大学信息门户,到了2018年,该学院成功获得了AACSB国际认证,并且是部属高校以外率先得到这一认证的高等学府,到了2023年10月,学院顺利通过了AACSB同行评审团队和国际咨询委员会的考核评定,再次获得了为期五年的认证,这标志着在2018年首次获得五年认证的基础上,学院又取得了新的重要成就2020年,学院正式成为EFMD的会员单位。2021年,学院加入了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的“责任管理教育原则”。学院内部设有10个系和2个中心,还拥有众多研究机构,形成了多样化、多层次的办学格局。学院的学科覆盖了四个学科门类。学院开设了12个本科专业,并且设立了多个学位授权点以及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该校教师队伍实力强大,连续三年获得诸多国家层面课题资助,刊发大量学术文章,研制多项专利技术及软件登记证书。学校设有中美教育合作项目,同时与众多海外大学达成合作意向,开展全面的国际学术交流与协作活动。

上海理工大学智慧应急管理学院简介

根据党的二十大相关指示精神,为有效利用政府与高校的合作潜力,需着力强化上海市应急管理学科的发展及应急管理人才的培养工作,进而提高上海应急管理体系的系统化程度和治理效能的现代化水平,上海理工大学同上海市应急管理局合作建立了上海理工大学智慧应急管理学院(该学院于2023年5月9日正式成立),该学院致力于进行科学研究、培育专业人才、促进合作互动,并致力于推动应急管理领域的理论革新、科技突破及制度创新。学院坚守高标准,着重体现整体性观念,推动不同学科深度结合,致力于增强风险应对工作的科学性、智能性、数据化水平及精准度,聚焦咨询机构、学术研究、社会支持、人才培育以及国际交流合作这五大方向,促成学术探索、人才发展、制度革新与社会贡献的协同并进;助力上海理工大学实现跨领域学科融合,激发新的科研与学科发展动力;加速上海风险防控体系的现代化进程与应急处理能力的提升,为长三角区域风险协同及中国式应急管理体系构建提供上海智慧与上海路径。

师资队伍

(一)管理学院师资

该校现有教职人员307名,其中专任教师232名,包含2名国务院学科评议专家组成员,1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2名教育部高等学校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名全国优秀教师,2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名教育部霍英东基金青年教师奖获得者,1名王宽诚育才奖获得者,2名宝钢优秀教师奖获得者,1名上海市青年拔尖人才,2名上海市领军人才,3名上海领军(海外)人才,5名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曙光计划入选者,1名上海市教育系统首届科研新星,15名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入选者,2名上海市育才奖获得者,2名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入选者,2名上海市晨光计划入选者,5名上海市扬帆计划入选者,3名上海市超级博士后,2名科技智库青年人才计划入选者。本院拥有正高级头衔的专家三十四名,副高级头衔的专业人员一百零三人,获得博士学位的学者二百三十六位。

(二)智慧应急管理学院师资

上海理工大学信息门户_上海理工大学智慧应急管理MPA_非全日制智慧应急管理公共管理硕士

学院现有兼职科研人员101名,其中2人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1人当选上海市青年拔尖人才,1人获评上海市领军人才,3人入选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曙光计划,9人属于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5人担任上海市青年东方学者,4人参与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2人属于上海市晨光计划,6人属于上海市扬帆计划,2人属于科技智库青年人才计划。兼职科研人员中正高级职称人员23人,副高级职称人员39人。

以下为教师代表:

项目介绍

上海理工大学在2010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与国家教育部核准,成为第五批MPA教育机构。为了更有效地配合社会进步和产业变化,学校决定改进研究生的学科配置,提升人才培养机制,促使硕士阶段的教学更注重实践技能,依照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方针,在2011年学校开始招收公共管理领域的专业硕士(具备双证MPA资格)。

上海理工大学MPA的课程设置侧重于行政事务、财政税收事务、教育行政事务、公共组织人事事务、城乡区域事务、交通事务、科技文化事业事务、卫生事务、保障事务、安全应急事务以及风险危机事务等十多个公共事务范畴。二零二三年,本校同上海市应急管理局协作创建了上海理工大学智慧应急管理学院,凭借这个平台,本校的公共管理硕士项目从二零二五年起增设了“智慧应急管理”专门化方向班级。该专业学位教育运用非全日制的教学形式,遵循学分体系,学习周期是两年,最晚能够延长到五年。

上海理工大学MPA以“弘扬先进公共治理思想、培育优秀公共治理专才”为办学目标,借助教学与科研的协同进步,与政府单位及社会公共组织的深度合作上海理工大学信息门户,以及同美国、德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的跨国互动,持续革新公共管理硕士(MPA)的培养体系,着力为政府部门及各类公共组织输送从事公共事务运作和公共政策研究评估等领域的高素质、跨学科、实践型专业人才。

项目特色

该特色方向班借助智慧应急管理学院的智库、研创中心、服务中心、教育基地和国际合作基地这五大平台,开展产教融合,致力于培养应急管理人才。这些人才需要具备跨学科知识,同时拥有实践经验与理论知识。

依托智慧应急管理学院的丰富条件,紧密结合上海市及全国应急管理具体要求,与政府部门、企业现实难题全面融合。致力于培养既理解基本原理又熟悉相关技术,并且拥有实际操作能力的应急管理领域专门人才,着重突出“科技助力应急管理”的核心思想。

上海理工大学信息门户_非全日制智慧应急管理公共管理硕士_上海理工大学智慧应急管理MPA

发挥上海理工大学学科交叉的综合性,涉及系统学、管理学、工程学等诸多学科。借助问题启发式授课方式,集中探讨应急体系建立、生产安全、危化品管控、避险场所、灭火救援及物资调配等核心议题的前沿理论及实践应用。

培育特质三:引导学生钻研应急管理方面的重要及棘手议题时,着力增强其科技创新水准与实践操作技能。借助模拟操作和课题研究,促使学生依托学到的知识,切实提高应对现实挑战的才干和革新意识。

培养体系

五大模块的课程设置方案,满足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要求。

第一模块:必修课程

根据全国MPA教育指导委员会的设定,包含6门必修基础课和7门核心选修课,总学分为28分,旨在使MPA研究生具备公共管理领域的必要学识。

第二模块:选修课程

依托管理学科在危机应对、体系分析及信息运用上的综合实力,按照实际需求确定教学重点,针对特定危机处理领域开设配套的选修科目,学员可参照个人职业背景与未来规划选择相关课程,深入学习危机应对机制建立、生产安全方法、高危化学品管控、避难场所设计、灭火救援手段,还有应急物资调配的当前理论实践动态。在指导学生处理相关领域的重点和关键问题时,不仅巩固了其先进管理学科知识体系,更着力提升其整体性思考与数字化工具运用水平,使其成长为既有学术功底又有实践技能的智能危机应对专才。

第三模块:实践课程

针对超大城市安全防护的紧迫任务,整合行政部门、企业单位、高校机构、科研团体及实践基地的各类优质要素,开设政产学研用协同教学项目,推行双元指导机制,以此构筑完善的“智慧应对”探索实践环境,助力学子在实战化操作训练中实现综合能力强化。学习生在求学阶段,要依据个人的突发事件应对课题研究重点,挑选实习训练科目,和团队伙伴们一起实施,从训练活动里找出症结,递交社会体验文章。

第四模块:论文撰写

上海理工大学信息门户_上海理工大学智慧应急管理MPA_非全日制智慧应急管理公共管理硕士

挑选合适的专业人士进行指导,安排一系列关于撰写学术论文的课程,安排选题和开题报告的评审,开展论文写作过程中的中期评估,举行预答辩,开展校内匿名评审,进行相似度检测,并邀请校外的学者主持正式答辩以及实施校外匿名评审,这些步骤致力于提升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处理实际事务的水平。

第五模块:第二课堂

学校用心安排了多种学生活动,例如国际商学院的沙漠交友活动、军事式素质拓展、羽毛球竞技、全国MPA案例分析竞赛以及新生欢迎晚会等,这些活动包含体育比赛、智力比拼和文艺表演,有助于学生突破自我,持续锻炼意志,并且结交真挚的朋友。

招生入学

入学时间

2025年9月

报考资格

专科毕业后5年

本科毕业后3年

研究生毕业后2年

报名时间

预计2024年9月底预报名

非全日制智慧应急管理公共管理硕士_上海理工大学信息门户_上海理工大学智慧应急管理MPA

2024年10月份正式报名和网上/现场确认

请以研招网正式通知为准

学制

2年

录取分数线

不得低于国家A线

专业方向

公共管理(智慧应急管理方向)

学习形式

非全日制学生周末上课

授予学位

上海理工大学信息门户_非全日制智慧应急管理公共管理硕士_上海理工大学智慧应急管理MPA

上海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上海理工大学公共管理硕士(MPA)学位证书

奖助学金

“多层次、多重奖学金”计划

上海理工大学MPA整体推行“多阶段、多类型助学金”方案,这个方案涉及2025级MPA学员,意在吸引表现突出的MPA申请者选择上海理工大学,在校期间可以刻苦钻研,积极进取,均衡发展,持续提升开拓意识与动手能力,提升整体素养。详细助学金项目包括:

非全日制MPA奖学金

面试阶段奖励金,诚意类助学金,校友专项资助,迎新助学金,异地学生资助,综合成就奖,竞赛专项奖,交流学习资助

(注:解释权归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专业学位教育中心)

都学课堂MPAcc全程班。选MPAcc,上都学课堂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