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海洋装备创新发展联盟28日在市南区宣告成立,同期举办产学研协同对接大会。该联盟旨在整合创新要素,促进资源共享,计划定期组织产学研交流活动,公布技术需求,实施联合研究项目。此举意在增强海洋装备产业的整体实力,提升行业发展水平。
8月28日,青岛海洋装备创新发展联盟成立暨产学研协同对接大会举办。张孝鹏 摄
联盟计划促进稳固制度的成立,目的在于为海洋器具领域的进步提供支持,促使产业环境得到改善。
联盟致力于打造一个能够促进广泛合作的平台,该平台将定期组织交流活动,消除各参与方之间的隔阂,确保信息能够自由传递,同时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通过营造一个自由开放的合作环境,使公司、大学、研究机构等各方紧密合作,构建一个能够实现利益共享、优势互补的合作体系。
联盟致力于构建合作攻关的新模式,将集中注意力解决海洋装备领域的重要难题,促使各方汇聚才智与资源共同开拓,针对行业进步中的新兴趋势和阻碍因素,建立一致的创新认知,集中调配创新要素,促使一系列富有远见和示范效应的突破性成果问世,持续增强产业的整体竞争优势。
联盟致力于健全成果转化的整体流程,将着重优化科技产出应用的支持体系,为创新成果从研究阶段迈向商业领域铺设高效通道,凭借海洋科技创新平台建立起覆盖技术开发、试验验证等环节的完整服务网络,充分调动创新成果的市场潜力,促使更多科研成果转化为经济竞争力。
大会现场举行预备会议,讨论并批准了联盟章程,选定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等十二家企业担任理事长单位,选出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等二十七家机构担任副理事长单位,这些单位共同组成了联盟理事会,青岛国信集团被确定为联盟的常设秘书长单位。
联盟的首批参与者总计151家机构,其中包括19家航海船舶组织、16家海洋工程装备企业、26所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以及48家产业供应链协作单位等。各参与方将合力构建一个生态化协同创新合作体系青岛海洋大学,促进产业环节、科技创新、资本运作与人才支撑这四大要素的深度整合。
青岛国信集团建立的海洋科创中心在会议上宣告成立。这一机构旨在打通科研成果转化过程中的阻碍,促进科研成果能够顺利转化为实际应用。
青岛的显著标志和强项在于海洋,这座城市源于大海、依靠海洋发展,是中国东部沿海的关键都市、新兴的海洋型城市以及国际性的综合交通要道。成立青岛海洋装备创新发展联盟,是本市建立“4+4+2”现代海洋产业布局、促进海洋科技自主发展的关键行动。
此次会议由中共青岛市委海洋发展委员会办公室负责组织,青岛市海洋发展局和青岛国信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联合执行青岛海洋大学,围绕“深入科技引领 深化蓝色融合”这一核心,邀请了超过240家机构、460多位专家学者参与,这些机构涵盖了公司、大学、研究机构以及金融组织等不同类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