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普通话的手抄报
想结交更多朋友吗?请使用标准汉语交流,大家都要书写规范汉字,所有人都要讲普通话,普通话值得热爱,我们共同推广它。
制作宣传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手抄报,需要清晰表达标准汉语,同时工整呈现标准字形,内容应图文并茂,信息需准确无误,版面要整洁美观,重点突出主题思想,力求内容丰富且形式多样,鼓励大家积极参与推广活动。
推广规范语言是咱们国家的共识,要是不会说标准话,常会惹来不少误会。我曾听过一则趣事。有位汉语说得很好的外国友人去一家中国餐馆用餐,店家老板是广东人,说话带口音。那位外国友人点完菜后,老板就高声对后厨喊话:“两份牛排,两盘青菜,青菜必须‘死’(洗)得彻底。”外国友人听了请讲普通话手抄报,脸上露出困惑的神情,他大概在琢磨:青菜要怎么才算彻底死了呢?不能因此生病,他没吃饭就离开了,这个事例说明普通话很关键,同学们要大力开展“推广普通话,写好规范字”活动。先在家庭里进行“推广普通话”活动,大家劝说家长坚持说普通话。参加活动时,同学们不仅自己说普通话,还鼓励别人说普通话。作业要写规范字,互相提醒,一起进步。同学们还要做“纠错别字”活动,检查店铺招牌和广告牌,发现错字马上指出,并建议店主写好规范字。这类活动既增强了大家说好普通话的意识,也促进了普通话推广和规范字书写。作为新时代的小学生,我们代表国家未来和希望,不仅是为自己,更是为祖国,所以更该学好普通话,写好规范字,当好国家小主人。小知识:推广普通话宣传周:自1998年起,每年9月第三周。2007年是第十届。普通话的定义: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这是1955年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和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确定的。讲普通话、写规范字的重要性:普通话之所以叫这个名字,因为它是通用语言,能让中华五十六个民族顺畅交流。如果没有它,后果会很严重。一个南方妇女去北方旅游,鞋子掉进河里,她不会游泳,喊“我的孩(鞋)子掉进河里了!”北方不少人水性很好,就因为南方话里的“鞋子”听起来像“孩子”,纷纷下河;还有,南方人与北方人喝酒时,北方人豪迈说“这酒太冲”,南方人当场呆住,因北方人说的“太”就是“非常”的意思;这类让人又好气又好笑的情况多到数不清,这完全能证明普通话对人们沟通是多么关键,更别说中国有五十六个民族,各自有五十六种语言;要是人与人之间沟通不畅,社会又怎么进步呢?说标准汉语非常关键,用规范的文字书写难道不重要吗?俗话说:“字能反映人的品格。”一个人的操行会借助文字得到充分体现。杰出的作家当中,有几个不能写出漂亮的字呢?假如我们写的字潦草得如同天书,连自己都认不出来,又怎么方便老师批阅,又怎能和他人进行书面沟通呢?因此,使用标准汉语口语和书写标准文字非常关键,常见的错误如下,括号内为正确用字:安装气概,甘拜下风,鼓作气,死皮赖脸,蓝天白云,再接再厉,候车室,川流不息,迫不及待,即使,水龙头,妨碍,一副对联,一诺千金,天翻地覆,明信片,入场券,拇指,投无路,出其不意,不能自已,谈笑风生,错别字导致笑话:有个人官职是花钱买到的,他不太会认字,一天,他坐堂审案,书吏呈上名单请讲普通话手抄报,上面写着原告、被告、证人三人,原告叫郁工来,被告叫齐卞丢,证人叫新釜,官拿起笔点原告郁工来,错误地喊道:“都上来!”三人同时进入厅堂,官员发怒,质问:“本县点名让原告一人,你们为何全都上来?”旁边书吏不便直言他读错,便禀报:“原告姓名贝语网校,有特定读法,应称郁工来,不能误读作‘都上来’。”官员又指向被告齐卞丢,错误地喊道:“齐下去!”三人立刻集体退场。官员再次发怒,说道:“本县点名让被告一人,为何又全都退下?”书吏又上报说:被告的名字,还有别的读法,是齐卞丢,不是读作‘齐下去’。官府问:既然这样,那证人的名字,你认为该怎么读?书吏答:读作新釜。官府听后转而发怒又转为高兴地说:我就料定他一定有别的读法,否则我要称呼他为‘亲爹’了。
《我爱你,汉字》的手抄报
汉字的起源与发展,最早的文字形式是刻在龟甲兽骨上的甲骨文,这些文字是用刀具刻成的,大小不一,线条纤细,每个符号都像是儿童的手绘作品。紧接着出现的是铸刻在青铜器上的金文,这种文字与甲骨文同样具有悠久的历史,其笔画更为粗犷,形状也相对规整。战国时期,中国分裂为七个诸侯国,各国的文字差异显著,如同难以解开的古代密码,例如楚国铜节上刻有的文字和秦国石鼓上铭刻的大篆。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完成统一大业后,对文字进行了标准化处理,这一举措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统一奠定了基础,也推动了经济文化的互通有无。秦朝推行的标准文字是小篆,这种字体规范了汉字的笔画和结构,为汉字的方块形态奠定了基础,秦虎符上就铸有这种文字。隶书是在监狱中诞生的汉字新形式,它源于小篆的简化,最早在秦代下层民众中流行,相传由程邈在狱中整理成新字体。隶书在汉代得到了极大发展,将无序的线条转化为规范的笔画。经过六千多年的演变,汉字的发展历程依次为: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分别对应商朝、周朝、秦朝、汉代、魏晋时期,以及草书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