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大阪之行:松本清天津姑娘时薪80元,收入惊人

留学资讯2025-10-17 17:10:36佚名

今年夏天前往大阪,与松本清药妆店的天津籍女员工攀谈。她是在日本完成学业,即将完成大学阶段的学习。

我本能地询问,离校后打算回到国内任职吗?她稍作停顿,说那便是毕业后的去向。我确实感到惊讶,松本清固然声名显赫,但那也仅是一份售货员的工作,多数年轻人或许更倾向于办公室里的文职岗位。

我于是胆大的询问了她的收入情况,由此得知她目前以暑期工身份工作的时薪为1600日元,而这个姑娘认为这个数额偏低,她表示:“另一家XX店(我没听清)能提供2200的报酬,不过在这里干活比较安逸,几乎不需要加班。”

我立刻不再怀疑了,根据当前汇率,1600日元折合约80人民币,一个月不计算任何加班,她的收入几乎能达到1万4千元的月薪水平。

每钟点80块钱,这个数目让我感到非常意外。要知道在上海,就连待遇标准最规范的星巴克,暑期咖啡师时薪也只在20到25元上下,两者之间几乎相差四倍。

自2005年离开学校至今,我接收到的所有涉及日本的资讯归纳起来便是:

当前日本的工作者好像正逐渐摆脱三十年的持续通货紧缩和经济不景气的困境。与此同时,我们国家的职场人士似乎正遭遇与日本当年从业者相似的困境。

回顾历史,我们能从日本打工人的经历中得到什么经验和教训呢?

我认为,如果总结日本职场人士的启示,那么关键的一条就是,不要依照日本官方的步调来规划个人事业前程。

一、宇宙的尽头是考公

近些年,最受追捧的职业,就是政府机关的工作职位。参加公务员考试和事业单位招聘,已经变成了很多大学毕业生首选的出路。

现在在企业上班,让人感到非常紧张和不安,一方面要承受可能的额外工作日和轮班制日本买什么便宜,另一方面还要担心工资减少或被解雇,甚至工作中还可能受到上级的压迫,因此,很多人觉得拥有固定工作单位的职位才是最值得追求的。

我们注意到参加招录的人员规模持续扩大,根据资料,2023年有260万人申请3.7万个职位,2024年的情况更为惊人。当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的应征者数量突破300万,平均每77人竞争一个职位。

确实,现在政府部门正积极借助公务员招录和国有企业招聘,争取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增强就业水平,特别是新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以此维护社会安定。

2022年时上海明确指示街道办和居委会必须招聘应届大学毕业生。现在许多国有企业也受到规定:社会招聘并非强制,不过校园招聘必须实施,而且要增加数量。

但这条体制内的路,真的是我们最好的选择吗?

在我们准备公职考试的时候,日本的上班族已经开始了工作。他们是依照日本政府的指引来开展工作的。

二、日版大基建、大文旅

当年日本当局为减轻工作难题,1991年经济泡沫溃决后,该国政府马上动用巨额公共资金,实施大规模公共工程,意图稳定经济形势,1992年又颁布了乡村建设改善政策,1995年进一步推出了乡村旅游发展推动措施。

前者指的是公共设施建设,包括道路桥梁以及高速铁路的修建;后者可以比作我们中西部城市经常开展的文化旅游活动。

真的东亚邻居,解决问题的智慧也是相通的。

但是,需求无法凭空创造,当经济持续萎缩时,日本公司民众都捂紧钱包,这些计划主要是为了稳定就业,防止大量失业者涌向东京大阪等大城市,从而引发社会动荡。

日本持续推行了五年到六年的乡村发展举措,一度使原本已经攀升的失业数据得到了缓解。

三、钱从哪里来?

说到此处,各位应该明白了,下一段的开端,便是“然而,欢乐时光短暂”。

回到问题的本质,政府可以撒钱投资,但钱从哪里来?

我们不禁惊叹于近三十载间,都市面貌的惊人转变,摩天楼拔地而起,轨道交通四通八达,高速铁路延伸至村落,网络信号覆盖广泛,4G5G信号无处不在,然而投入巨额资金,究竟源自何处,又是为谁而付出。

更重要的是,这个谁是不是一直这么有钱?

这是一个复杂的经济学话题,我就直接说我自己个人的观点了:

根据我的理解,特别是对于小城镇和县城的居民而言,我们能够享有价格实惠的高速铁路,以及方便快捷的市内轨道交通,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房地产行业的支撑作用。

房价持续攀升,居民需动用未来三十年的收入购置房产,政府因此获得巨额税收日本买什么便宜,接着加大投入改善城市设施,房价随之继续飙升,越来越多的民众被迫增加负债。

然而到了2025年,这个叙事将失去说服力,与过去二十年里多数互联网初创企业的理想化叙事一样,已经无法继续下去。

我讲过个实习生的事贝语网校,他2022年毕业,2021年就拿到了深圳一所高中的教师offer,当时我们都清楚深圳招老师竞争异常激烈,毕竟年薪能达到30万以上,还提供户口和编制,因此每年都吸引大量应届生报考。

二零二一年间深圳中学聘请的教师团队中,绝大多数成员拥有清华大学或北京大学的研究生学历,致力于打造精英化教育形象,追求卓越的学术水准。

但是他的实习生临近结束实习准备进入职场时,他察觉到其中隐情,三十万元薪酬中相当一部分是深圳市政府的资助,深圳市政府资助优秀教师,目的是增强深圳对人才的吸引力,提高城市在人才方面的竞争力,最终这笔费用会体现在房价上,而房价上涨能增加政府的税收,政府可以用这些税收来资助教师。

一旦这个周期终止,原先承诺的高报酬就不再有效,此外,往后安稳的状态就必然成立吗?

四、平成大合并

事实上,日本就是走了这条路。

日本在长达六七年的基建投入中不断失血,突然遭受了沉重打击,1998年东南亚爆发了金融风暴。

此次风波,日本财政也承受了沉重压力,许多日本地区遭遇了严重的债务困境,特别是乡村地区,据了解,一些原本规划好的度假村如今门可罗雀——这种状况似乎有些似曾相识。

日本为了挽救本国财政,推行了平成大合并政策,这一举措至今仍引发诸多批评,其核心是减少机构数量,压缩资金投入。

日本经济确实获得了援助,然而,那些日本基层公务员以及跟随乡村公共建设项目离开都市的工薪阶层,他们的困境又由谁来化解呢?

根据我的看法,平成大合并是日本政府对国民的失信之举。为增加就业机会,日本政府上马了大量基建和文旅工程,但最终这些项目难以为继,直接导致了失信。

这一代都市工作者又得重返繁华都市,不过他们的个人经历已不再符合大企业的招聘标准,导致许多高校毕业生转而从事超市店员这类工作。

名校毕业生,最终变成超市售货员,这一现象引发了对学历价值的质疑,本科学历的薪资增长速度,或许不及专科或中专。

是不是也有点耳熟?

写在最后

写这篇文章不是想讨伐日本政府。

经过2020至2022年那段时期,我对包罗万象的团体产生了质疑。日本政府同样由普通人构成,他们很可能也会遇到问题就局部解决,也会受限于自身立场做决定。

大学生群体目前面临就业困境,为了缓解这种状况,实施大规模公共工程建设被视作一种有效途径,这种做法在历史上已被证实行之有效,罗斯福总统曾经采用过这种方法。

年轻人求职困难,公司招聘犹豫,于是推广劳务派遣,意图减轻公司人力开支和顾虑。然而,初衷或许尚可,推行过程中却慢慢变得含糊不清。

我认为在经济上行阶段,应当顺应政府的导向,此时游资会觉得投资渠道受限,一旦发现某些领域受到政府扶持,便会大量集中。

这个时候只有小赢、大赢和赢麻的区别。

经济不景气时,不必盲目追随政府政策,由于各方对正确方向均无明确认知,政府决策也常有反复,例如平成时期的乡镇合并案例就印证了这一点,当时政府大规模投入资金,但后来因财政吃紧而被迫削减预算,导致先前受资助的诸多行业陷入困境,难以维持运营。

我只认定一个事实,多数人选择的前进方向,或许现阶段安全可靠,却未必长久稳固;拥挤的赛道必然竞争激烈,不论是好机会还是差岗位。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