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里的“必要恶”,指的就是那些本不希望发生,却因为组织运作或社会生活需要而不得不做的工作。这个概念在中文里可以直译为“必要恶”日本医科大学排名日本医科大学排名,有时也称作“必要之恶”或“必要的恶”。英语中对应的说法是“evil”。
现在社会,女性在上学和工作这些方面,受到不公平对待的情况经常发生。二零一八年,一起被看作是“不得已的坏事”的录取风波,又让日本女性受歧视的现象重新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东京医科大学门口
东京医科大学招生丑闻
二零一八年八月二日,日本《读卖新闻》通过独家披露的方式发布了一篇报道,揭露了东京医科大学这一拥有百年历史的高等学府,为了限制女生的入学名额,进行不公开的内部操作,对女考生实施一律扣分的行为。经过调查发现,东京医大的这种做法并非仅在近期出现,而是自二零一一年左右就已经开始实施。那会儿,这所大学的医学部里,女生的录取比例高达三成八;那些成功获得国家医师资格证的毕业生,将来大多都会在体制内的医疗机构任职。不过,考虑到女医生可能会因为成家或生育而离职,导致人员不足,医院方面在招聘女医生时心里会有些犹豫。特别是在急诊手术多、工作时长不固定的外科领域,甚至流传着“三个女医生才能抵得上一个男医生”的说法。为了避免前述弊端,东京医大反而刻意压缩女性学生的入学名额,相关工作人员甚至觉得,这可以称作一种“不得已的牺牲”,是业内心照不宣的惯例。
实际表明,以性别差别对待学生的行为并非孤立现象。十二月份十日,作为日本医学界著名学府的顺天堂大学,公开承认过去两年里,在选拔新生的考试过程中,有意调高了女性的录取门槛。学校解释的理由,显得十分牵强。他们认为,女性在沟通技巧和心智成熟度上优于男性,于是在面试环节容易获得高分,因此必须加以限制。北里大学同时表示,该校医学部在2018年补录环节,并非按照分数多少来决定,而是优先与男性考生取得了联系。12月14日,日本文部科学省,这个负责教育事务的部门,公布了针对全国81所设有医学部或医学科的高校进行的紧急调查的最终结论。结论中明确显示,除了之前提到的三所院校外,圣玛丽安娜医科大学也存在区别对待女性的情况。尽管该校对此予以否认,但文部科学省仍认为其“可能性很高”。
有些学校在私下里对女性存在严重偏见,但这些机构却依然能够得到国家发放的款项,用以帮助女性更好地融入社会、展现才能。比如东京医大,它在2013年被纳入了国家扶持女性发展的项目,在随后的三年时间里,总共拿到的资助金额超过了八千万日元。顺天堂大学也曾在2017年,因为其在促进女性发展方面做出的努力,荣获了东京都颁发的女性活跃奖项。这种极端变形的状况,展现了日本内阁倡导构建“女性活跃”型社会的必要性与挑战性,同时也凸显了其困难程度。
东京医科大学就篡改女生成绩事件召开新闻发布会
日本的性别差距排名
2017年11月,世界经济论坛所公布的《全球性别差距报告》表明,日本的性别差距在参与排名的144个国家和地区之中,位列第114位。在2016年,日本还处在第111位的位置。由此可见,这次排名创下新低。《全球性别差距报告》的评估标准,包含以下四个方面。经济活动的深度和可能性;政治的深度和范围;教育的普及水平;生命质量和存活概率。在教育方面,日本的整体位置是第76名,不过从高等教育的注册学生比例来看,日本则掉到了第101名。2018年,日本在《全球性别平等报告》中的名次是第110位。虽然比前一年进步了一些,但在发达七国组织里,依然是最靠后的。
关于此前的情况,日本某市场研究机构在2018年2月,针对全国20岁到69岁的男女性共2000人,通过互联网展开了关于“当代日本性别不均等”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高达64%的受访者认为,日本存在性别不均等的问题。受访者们普遍感觉,日本的性别差距在全球范围内应排在第83位。其中,男性受访者认为该排名应为第75位,女性受访者则觉得应该是第90位。然而,超过半数的人觉得,医疗和教育行业,日本实现了性别均等。很明显,日本民众对自己国家的了解,与外界对其的认知,两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换句话说,日本民众对本国的性别平等状况,显得有些过于自信了。
确实存在不少理性观点。社会学者濑地山角教授,东京大学研究生院综合文化研究科任职,明确表示:在日本,即便许多人认为平等的教育行业,也显现出性别差异;这种性别差异,具有结构性特征。此外,他还提及,东京大学的女生比例仅占两成;教育逐步演变为决定经济领域管理职位比例及薪资水平差距的关键因素。
日本媒体对“必要恶”的曝光与谴责,特别值得赞扬。记者鸟集彻在“文春在线”上撰文,特意列出了医学界不该区别对待女性的三点原因。首先,能够让女性展现自身能力的腹腔镜手术以及机器人手术等,正在持续增多。其次,有调查表明起步网校,接受女医生诊治的患者,其死亡概率通常更低。再者,“女医生难以充分施展才能”,是工作环境造成的弊端。这些看法相当深刻和中肯,然而,某些日本人标榜的男女平等,实际上和东京医大的某些人一样,只是虚有其表的言辞罢了,他们内心深处真正的观念却是“女性区别对待是不得已的弊端”。
改善之路:观念、政策与具体运作
事实上,“必要恶”所反映的,仅仅是日本女性遭受歧视现象中显露出来的一小部分。想要真正有效地加以解决,绝非易事。毕竟,消除两性之间的不平等,是一个全球性的议题。2018年6月8日,在加拿大举办的G7峰会,其议题之一便是“促进性别平等与提升女性社会地位”。现阶段,日本也在努力进行尝试,以期获得改善。整体而言,各方的观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第一,是思想意识的更新。毫不避讳地说,旧式社会格局中“男性负责对外,女性负责家庭”的观念,已经远远跟不上现代社会的步伐,需要彻底纠正。现在这个时代,应当保障女性获得平等的求学与就业权利,并且切实做到付出同样的劳动获得同样的报酬。对于那种认为“相扑竞技场神圣不可侵犯,女性严禁进入”之类的守旧观念,需要运用合理的思维进行审视,促使它们符合现代社会的进步要求。
接下来,要运用政策来规范管理并加以引导。日本早在1985年就出台了《男女雇用机会均等法》。这部法律对招聘、录用、职位安排、职业发展等环节的男女平等,作出了具体的要求和说明。此后,该法律分别在1997年、2006年以及2016年经历了三次修订,其核心精神始终是禁止性别差别对待,并且致力于维护女性的合法权益。另外,1991年,日本颁布了抚养子女休假条例;1993年,出台了禁止零工劳动的法律;2003年,推出了培育下一代支持措施推进方案;2015年,制定了促进女性积极参与社会发展的法规。这些法规的出台,主要目的在于优化女性的职业发展条件。
政策即便再完善,若执行不力,成效便无从谈起。所以,为了让政策真正落地生根,日本社会各界必须加强协作。比如,要增加资源支持,消除阻碍女性参与社会活动的障碍;要优化工作条件,让女性能够平衡职业与家庭;要强化劳动监督,压缩不必要的加班,防止过度劳累,同时鼓励男性分担家务。相关内容,在男女协同编制的规划局2018年6月12日公布的《促进女性全面发展核心政策2018》里,已经有所反映。不过,这项“核心政策”发布才过两个月,就爆出将性别偏见视为“不可避免”的丑闻。这好像在暗示:若不彻底更新思想、从制度上强化监督,再周全的措施也可能走样。
日本还想要拓宽眼界,参考其他国家的实践与心得。2017年《全球性别差距报告》刚发布,赫芬顿邮报的日本版就刊登了瑞典男女平等事务大臣的访谈。瑞典女性地位在全球排名前五,其国会成员中女性比例达到百分之四十四,现届政府二十二名部长里女性有十二位。采访里,这位女部长阐述了瑞典倡导两性均等的机会和具体做法,并且着重指出:两性均等,绝非自然而然发生。随后,2018年6月5日,NHK NWES WEB 推出专题报道,以《全球已经察觉到,两性均等非常“理性”》为标题,介绍了加拿大、英国、挪威的“女性参与”状况,以及这些状况引发的社会进步和积极效果。从根本上说,虽然别的国家的方法可以借鉴,但现阶段日本真正期盼的,是相关方面能够做到言语和行动相符;女性们主动作为,为根除所谓的“必然弊端”的偏见持续奋斗。只有这样做,日本的性别平等才会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