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5月7日起始,海外网推出了“疫情下的西方之变”系列评论,其从西方内部关系这一维度出发,还从西方经济这一维度出发,又从西方社会思潮这一维度出发,深入探析疫情给西方世界带来的变化。
————————————

早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来临之前,西方国家内部在经济全球化和逆全球化方面的争论,便已然快要达到白热化的程度 。在此次疫情的这段期间,美国率先禁止3M公司向欧洲出口N95口罩,还号召3M在海外的生产基地把产品全都运回美国 ,欧盟马上出台针锋相对的措施 。西方国家内部各种各样逆全球化的行为表明,疫情对经济存在冲击,这使得欧美改造经济全球化的愿望变得更加急切,政策导向也会更加清晰 。
西方国家对经济全球化利弊得失认识有渐进过程,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在西方国家,对经济全球化利益分配格局“弊大于利”的认识愈发占据上风,一段时间以来,欧美国家主流政策是对经济全球化进行“有效管理”,主要手段是通过提高对外谈判要价、加强双方在规则和标准领域合作来削弱竞争对手并维持自身核心地位,欧美曾试图达成的“跨大西洋贸易投资伙伴关系(TTIP)”谈判是这期间的“代表作”。然而,随着特朗普登上总统之位以及欧洲地区民粹主义势力骤然兴起,原本推进的TTIP宣告失败,欧美地区此后开始采用“对等、公平”这类原则,用以重新规整与其他经济体之间的关系,其核心要点在于,借助提升贸易以及投资保护的门槛,从而进一步削减竞争对手的实力,与此同时,还把产业调整事项提上了日程安排。

之前在疫情未发生时,美国特朗普政府就提出“制造业回流本土”的 政策诉求全球化的利弊英语作文,欧盟在凭借法、德等欧盟国家推动然后提出维护“欧洲经济主权”的主张,再在此主张名义范围之内推行“欧洲产业战略”。疫情对欧美经济冲击侵袭之下, 在供需两端欧美经济都遭受打击,服务业、交通运输等方面欧美地区最早就此受到困阻,之后机械设备、电子、 、纺织品织品、纺织布料和奢侈品等高档次特殊商品等行业等领域再次遭到严重创伤 。欧美经济困境因大范围的停工停业以及难以同步的复工复产而加剧,产业链和供应链部分断裂暴露出居于全球产业分工顶端的欧美对全球市场存在“过度依赖性”,疫情期间欧美各国医疗防护物资普遍短缺进一步放大了其在现有产业布局中的“劣势”,疫情对经济尤其产业链供应链的冲击会使欧美放弃管理经济全球化的主张,转而将改造经济全球化作为今后更明确的政策导向。疫后,欧美维护“经济和产业安全”,其产业布局调整方向,将会进一步清晰了。
首先,欧美国家的主要趋势会是在新兴以及战略产业达成全产业链布局,在市场规律发挥作用的情况下,疫情之前美国特朗普政府那有关“制造业回流本土”的计划,受到产业界不同程度的抵制,推进得十分缓慢,而疫情期间美国所暴露出来的产业链在外与失控问题,被美国政府进行了政治利用,这不但会进一步坚定美国政府推进相关产业回流的决心,还会帮美国政府把“维护安全”而非“创造利润”树立成新的政治正确性,进而消除源于产业界的抵制。欧洲在疫情发生之前,就已经推出了产业发展战略,该战略提出,要在绿色、数字等新兴产业,以及能源、电子和基础设施等战略产业实现全产业链布局,并且发挥引领作用,而疫情将会加快其行动的步伐。
其次,疫情期间,医疗物资短缺,设备也普遍短缺,这会让欧美国家把医疗产业纳入战略考虑,医疗产业事关安全,同时还会把粮食产业纳入战略考虑,粮食产业也事关安全,进而推动对关键产业的供应链实行就近布局。美国特朗普政府在3M医用口罩的生产问题上有表态,在3M医用口罩的供应问题上也有表态,这可被看作是今后美国供应链调整的方向。而欧洲有痛苦经历,那就是整个欧洲不能生产一片扑热息痛,还有70%的医疗防护设备在欧洲以外生产,这些痛苦经历将促使欧洲更积极地实施其供应链改造计划 。但在汽车领域,在航空等基础制造业领域,因为重组成本过高,并且利润流失过大,欧美仍然会遵循靠近主要市场的原则,遵循靠近原材料来源地的原则,大动干戈的可能性并不 大。

欧美有着改造经济全球化的政策导向,在此导向之下,现有的经济区域化会持续升级,并且有可能取代现有的全球产业布局以及分工,进而成为全球化全新的经济基础与形态。美国一直在着力打造美洲自贸区,欧盟在推进泛欧洲经济区,亚太国家有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逐渐形成三足鼎立的态势,这预示着未来经济全球化的一种新态势。
然而,在欧美秉持改造经济全球化所形成的政策的导向情形之下,依旧是要去直面两个没有办法避开的难题。
面临的问题是留学之路,欧美能不能确立经济合作的全新格局呢。在疫情还没出现之前,欧盟由于在出口以及投资方面,对美国有着非常高的依赖程度,所以表达出了跟美国“尽快达成贸易谈判”这样的态度。这里面,一方面是欧盟怀着通过稳固经贸合作,用来维护自身经济利益的目标,另一方面是存在通过谈判方式,继续去对冲特朗普式单边手段的考虑,不过欧盟心里十分清楚和美国达成实质性成果的难度 。

在特朗普政府实施“美国优先、关税富国”政策的情况下,近些年来,欧美在经济领域当中的竞争全球化的利弊英语作文,已经渐渐公开,并且被放大了。只要美国的政策不出现重大的变化,欧美产业之间的同质性竞争,还将会加剧。建立在加强各自区域经济布局基础之上的利益矛盾,也还会继续积累。况且,在疫情期间,欧美关系因为旅行禁令、疫苗争夺以及医疗物质争夺等,产生了新的矛盾,这为疫情之后双方在经贸合作上能不能更进一步,制造了更多的障碍。
一是经济区域化能走多远的问题,二是尽管经济区域化会成为一种趋势,然而其仍会是一个渐进且曲折的过程,三是经济区域化发展的前景不该是各地区搞经济割据,四是因为这会完全丧失市场比较优势所带来的利益,五是如此做将得不偿失,六是要是欧美把经济区域化发展当作“排除新兴经济体竞争”的手段,七是那么这不但解决不了其“安全关切”,八是还会严重损害其经济利益。要是欧美有着借助区域性发展来改造经济全球化从而达成“去中国化”的意图,那将会在自身的政治利益与经济利益之间制造出极大矛盾,这会更加不切实际,最终还会殃及自身。中国作为巨大市场所具备的吸引力,以及进一步改革开放的红利还远远没有释放出来,欧美资本依旧会执着地去追逐利益。离开中国市场转向别的地区,并不能保证欧美能获取更多安全。
这是毫无疑问的,疫情过后的经济全球化会凭借吸纳新要素的形式持续发展,现有的利益分配格局也会进行自我调适。然而必须清晰明确的一点是,不管欧美是借助产业重组来维系其于全球产业分工里的核心地位,还是依靠升级规则和标准来维系其在经济全球化中的支配地位,倘若仅仅是以“维护各种安全”作为理由、以脱离经济全球化的广阔范围为代价,退回到以区域经济作为壁垒的状况,都将会面临难以摆脱的困境。

(崔洪建,海外网智库评论员)
此篇文章属于拥有版权的作品,在没有得到授权的情况下,严格禁止进行转载。点击“海外网评”,从而读懂中国以及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