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嫌弃的日本博士:学历越高赚钱越少?日本大学现状揭秘

留学资讯2025-11-03 21:14:55佚名

原创蕴酱子液态青年,被嫌弃的日本博士,学历越高赚钱越少?

作者|蕴酱子

日本人早就没了读博的意愿,多耗费几年去读博然后再进入公司,不管是工资方面,还是资历这块,都比当下就入职的“老员工”要差 。

正在京都大学就读的杨瑞,是土木学博士,他已经连续两年,身边都没有日本籍的同学了。

两年前,杨瑞所在实验室里,唯一的日本人,也就是博士助教,去了其他大学当了副教授,此后,杨瑞的博士生同学全是留学生,再也没有日本人了,他说,日本人早就不愿意读博了,本科毕业直接去企业工作赚得是最多的 。

杨瑞面临的博士学生“国际化”是日本大学当下的普遍情况。

按照文部科学省名为《学校基本调查》的内容,在2020年的时候,日本本土博士升学的比率为9.4% ,与距今40年之前也就是1981年彼时的升学比例相比较,下降幅度达到了一半也就是18.7% 。身为诺贝尔得奖数量众多的国家,可以看到,极速下滑的升学率进而直接对学界的研究能力产生了影响。

在诺贝尔奖颁发的历史当中存在一个明显的史实情况那就是,日本是除欧美之外获奖人数最多的国家,其人数达到了28 人,并且进入2十世纪(此处应是21世纪,原内容有误)之后,日本人的获奖次数在世界上排行情况是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是吉野彰。图片:CFP

2000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也就是NSF所提供的数据作出显示,关乎美国的学术论文数量为篇,当时这一数量在世界上位居第一,随后是相关数量为97048篇的日本。但一直到2018年情况发生了变化,此时学术论文数量方面前三名分别情况是,中国以篇排在首位,接着是数量为篇的美国,然后是数量为篇的印度,而日本则下降到第五名,其数量为98793篇 。

2006年,日本论文数量达到峰值,数量为11万篇,此后一直呈现下降趋势,而这些衰退,都与这20年来的“博士远离”(博士離れ)趋势紧密相连,不可分割。

就此事,《东洋经济》一度陈述说,要是“博士远离”这般状况持续不停,那么“日本这个自然资源欠缺匮乏、经济发展历程是以科学技术作为根本基础的国家将会没有任何未来可言。”

01

被社会“厌弃”的博士

日本国立大学_日本博士收入低_日本博士就业率低

“博士远离”的大趋势,要进行追溯,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那时博士生的数量尚且“充足” 。

那时,日本政府基于缩减预算以及消除“博士过剩”的考量,出台了1万名博士后民间支援计划,鼓励博士生毕业后进入企业工作,并非留在学术界,受此政策影响,日本新入学博士生人数在2003年达到顶峰1.8万,随后持续下跌,不想进军企业却又无法留在学术界的这种现状,削减了人们对读博的热情。

九州大学硕士毕业的山崎帆,从未有过读博的考虑,因不想让家里出钱,2016年本科毕业后,她没直接读硕士,而是花一年多打工,去挣硕士期间每年约55万日元的学费以及生活费,硕士毕业后,27岁的她进入一家私企从事对外业务。

液态青年得知,山崎表明她对工作怀有满意之感,当下并无别的打算,山崎言说,她攻读的是政治学,本科阶段以及硕士阶段所学内容于工作里已然能够满足所需,多数企业并不需要博士,更不存在对文科博士的需求,身为女生,在她这个年龄去读博好像也并不适宜 。

2021年日本就业季,学生们在求职 图片:CFP

山崎所说的博士就业限制问题,是日本的普遍现象。

2017年MEXT进行的《学校基本调查》显示,日本博士毕业生就业率是67.7%,远低于大学生就业率(含本科、硕士)的76.1%;MEXT下属的科学技术·学术政策研究所()的《关于民间企业研究活动的调查报告2017》指出,每年只有约10%的企业会聘用博士;2018年《博士人才追踪调査》报告显示,仅有26%的博士会到私企就职。

山崎说,日本企业以“资历”排位日本国立大学,大家很少换工作,如果多花几年读博进公司,这无论是讲工资,还是说资历均比不上当即入职的“老员工”,要是公司真有博士需求,会资助员工去读在职博士 。

[]

“为爱发电”做科研

在博士学历不受欢迎的当下情形面前,日本人读博的动机少了些为获取金钱的那种“杂念”,而更多存有对学术的热爱之情。

荻原诚是东京大学物理系博士二年级学生,他在东京大学完成本科与硕士学业后,因想继续进行物理学研究而选择读博,平时,他主要收入来源是博士期间每月十多万日元奖学金,不过,荻原诚向液态青年坦言,这些钱根本没法跟他已就业同学的工资相比较。

被企业录用的,拥有东京大学本科硕士学历的毕业生,通常每月薪资能达到二十万至一百万日元,换算成人民币大概在一万二千至六万元,我们能够获取奖学金,然而那笔钱实在太少,于东京仅够维系基本生活状态 。

日本博士就业率低_日本国立大学_日本博士收入低

调查当中显示的 OPEN WORK,在 2019 年的时候东京大学毕业生平均年收入是 729 万日元,其中在年龄是刚毕业的 20 到 29 岁这个年龄段平均年收入为 507 万,图片是 DODA 。

荻原诚讲的博士奖学金,多数源自MEXT下属的日本学术振兴会也就是JSPS设立的特别研究员制度,其目的在于,为优秀年轻研究者给予自由创新的机会,给予自主挑选研究课题的机会,给予专心搞学术研究的机会,每月会给博士生提供大概20万日元也就是约1.2万人民币的研究奖励。

可此奖项的录取人数呈逐年降低态势,录取率亦是如此:2013年时,录取人数是815人,其占申请人数的比例为25.8%;到2017年,该数值变为692人和20.7%。针对这种情况,大阪大学研究生院医学系教授仲野彻表明,这是因国家在学术方面的预算越来越少所致。

即将毕业于九州大学的政治学博士山田翔太,没有荻原那般幸运,于三年博士期间,他仅拿到每年50万日元奖学金,约合3万人民币,他表示钱真的很少,更多是种心理安慰,不过自己坚持过来了,因自己想做学术研究,接下来会去大学里担任教职 。

然而,山田所走的教职这条路,或许没办法使他摆脱那种“高学历贫困”的状况呀,之后迎接他的,是日本那日益严重起来的“大学贫困” 。

日本学生在参加高考 图片:CFP

03

“大学贫困”20年

2017年,东京大学,物理工学专业,有位讲师叫渡边悠树,他发了一条推特,内容是有关“科研经费买不起圆珠笔”,此推特引发了公众注意。

渡边悠树宣称,其本人正在申请使用科研费用去购置一支笔,然而却被学校告知,他应当“防止运用研究经费来购买笔以及其他物品,鉴于哪怕是用于计算,这支笔究竟是否真正用于研究是值得去怀疑的。” ,

在随即过后的回应推特之时,渡边再度进行了抱怨,抱怨的是科研经费呈现出紧张的状况,并且还带着讽刺意味地表明“发推特所使用的是自身的手机以及流量,并非是学校所发放的电脑还有wifi。”

2019年,日本有着科学技术预算,其预算数额为4.2万亿日元,其中包含了“大学运营费交付金”,这是政府发放给大学的科研、运营补贴,与2000年相比较而言,几乎没有增加,已被德国超越,其数额远远低于中美,和2000年相比,美国增加了1.3倍,中国则增加超过8倍。

从2000年开始,一直到2018年,各个国家的科学技术预算数据,图片来源是科学技术·学术政策研究所 。

2018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研发支出排名里,日本位列第三,金额为1712.94亿美元,其与排名靠前的美国差距不小,美国金额为5815.53亿美元,日本与中国差距也不小,中国金额为4651.62亿美元,并且日本人均研发支出下降到全球16位 。

日本国立大学_日本博士就业率低_日本博士收入低

日本在本世纪初步兴起了 “大学法人化” 改革,日本还推行了削减公共开支政策,而这两样致使科研经费变得拮据 。

2004年以前,日本的国立大学,及公立大学,它们存在着一种情况,那就是能够定期地,从政府那里获得研发资金。到了2004年时,政府针对国立大学,以及公立大学的财政,开展了“大学法人化”调整,使得大学,与政府相互独立,并且赋予了大学,更多自由研究的权力。

同年,政府开展了“学术资本主义”改革,削弱对大学管理层的补贴,“大学运营补贴(大学運営費交付金)”每年降低1%,同时引入“竞争性资金”,各大学的各学科进行研究课题申报,MEXT挑选出“最具竞争力”的项目,以“科学研究基金”等项目的名义发放额外补贴。

然而,对于绝大多数国立大学,公立大学而言,大学运营补贴一直是维持运营的重要资金来源。据《东洋经济》报道,运营补贴占综合性大学总收入大约30%,运营补贴占设有附属医院的国立大学总收入约30%,运营补贴占没有附属医院的国立大学总收入一半 。而大多数大学都会把这笔钱分发给教员,作为教职人员的人工费,作为内部科研费用 。

在2004年迄2016年期间,运营补贴由12415亿日元降至10971亿日元,众多国立、公立大学由此陷入“贫困恶性循环”,大学缺乏资金用于聘用年轻教师,进而难以维系学术竞争力,而这又进一步增大了获取“竞争性资金”的难度 。

图片:CFP

此外,私立大学也面临着同样情境,政府对私立大学补贴总额保持不变,然而学校数量持续增加,这致使每所大学每年平均补贴,从1980年的8亿日元降至2013年的5亿日元,为提升竞争力吸引学生,诸多私立大学要求教师提供更多学生服务,像开展学术研讨会、课后助教答疑、求职咨询等,还要压缩科研时间。

经费补贴下降,影响着大学科研人员对科研的投入能力,依据MEXT的追踪调查,“大学法人化”之后,大学科研人员花在研究上的时间减少了25%,占比不足工作时间的35%,年的调查还表明,89%的一线科研教师称“研究时间减少致使他们有挫败感和紧张感。”

2016年10月31日,日本各地有国立大学,其理学院有34位院长,他们发表了联合声明,声明内容是反对削减补贴,这些补贴用于大学运营以及教学人员。该声明还强调,政府存在过多关注情况,关注目标是“有竞争性”的研究,一些研究成果得出容易,能被社会理解且具备实用性,这类研究更容易获得资金,然而那些需要基础学科支撑、属于长期研究的项目却陷入了僵局 。

在开展这一联合声明相关事宜之际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东京大学理学系研究科长福田裕穂发言称现有基础研究经费数目几乎为零所以仅能削减预算还有大学拨给每个教员那用于开展研究的费用也就区区50万日元在减除支付电费复印费以及其他各项费用之后再对剩余情况进行查看几乎已经没有什么剩余了 。

东京大学 图片:CFP

然而,这番抗议,并未引起实质性的政策改变,从2017年起,MEXT把每年预算缩减的1%中的一般投入“机能强化经费”进行改革,用于研究设备的维护,不过规定不能作为人事费支出,“大学贫困”依旧存在。

不少大学为了自救,不得不自发从外部进行“学术众筹”,就东大而言,政府的运营补贴在21世纪初为1000亿日元,到2018年下降到了760亿日元,与之相对,东大通过私企、大学基金会、企学合作等方式,获得了620亿外部资金,占总收入的30%。

博士生徐川,在东京大学就读机械工学专业,他也向液态青年证实,教授主动去企业,商谈项目,拉取外部资金,这种情况很常见,目的是为了获得研究经费。

日本国立大学_日本博士就业率低_日本博士收入低

将通过车身摄像头以及激光雷达收集到的数据予以匹配这项工作,被一家专注于自动驾驶的外包公司交给了我们实验室,目的在于能够快速解决工程技术的实际应用问题,除此之外,我的指导教师还会与外部的公司展开洽谈,承接公司所开展的研发项目,而非仅仅是向JSPS申请课题从而获取经费。举例来讲,就是这样的一家公司。通常情况下,此类项目相比从事科研工作以及撰写学术论文而言要来得简单,不太会涉及学术领域的突破。项目之中细节方面的内容会安排学生去做,导师基本上就是等待一个最终的结果话说要是学生被分配到任务,那每个月能拿到10万块补贴,这补贴约合人民币6000元呢,它算是实验室重要的资金来源了。

2021年7月13日,地点为日本东京,日本的机器人企业ZMP,于新产品发布会当中,展示了新设计出来的移动机器人。图片来源:CFP

对荻原诚而言,科研经费持续被削减,是日本社会尤其是政治家“轻视科学所造成的结果”;日本社会向来不给高学历人才应有的高度评价,企业不情愿录用,博士们只好留在学术包围圈。即便这样,即便如此这样,政府也不想增添科研经费,年轻教职人员(讲师)常常收入少并且是定期雇用制度,职业生涯极其不稳定。

04

衰落且动荡的学术界

经费削减致使荻原所讲不稳定成另一恶果,资金连续性无保证,不少大学缩减科研人员招聘 ,采用定期雇用也即非终身制合约状况增多 。

在2020年,MEXT《学校基本调查》里的“博士后就业途经调查”表明,存在71.2%的博士后在第二年持续进行博士后研究,仅有13%变成了大学教职(讲师)以及研究所研究员,另外,大学的非终身教职岗位正持续增多。

出自内阁府的数据表明,国立大学之中,39岁以下的终身教职岗位比例,在2007年时为23.4%,到2016年度降至15.1%。34岁以下年轻教员比例,从8.5%变为4.5%。另外,非终身教职人数增长了25%,占比达到64%。

对于此情况来说,仲野彻教授曾于大阪大学医学系开展了“常任轨制度试行”,也就是先去聘用年轻研究员担任固定任期的教职,时隔若干年之后由同行针对其研究成果实施评判,万一通过了那就授予其终身教职。这一制度在欧美已经被广泛采用,MEXT也曾提出过提议,然而当下日本没什么大学采用:原因是下跌的运营经费,绝大多数国立大学没有能力在不削减其他终身教职的情形下,增添新岗位。

图片:CFP

任期变成了阻碍学术进步的另外一个促使因素,一方面,身为助教或者讲师的青年研究人员,由于难以获取稳定工作,从而没了科研动力,另一方面,已然得到终身教职的教授们,也同样开始失去学术竞争动力。

当他们评定为副教授或者教授,基本上就是学术界的天花板了,终身教职的待遇不错,地位也高,也许真的没什么为了奋斗的必要了,对研究也不那么费心,反倒更乐意去跟企业聊聊项目。徐川讲,这是大学里的普遍状况,这些教授的工作“特别类似HR”:“他们只负责招人进入实验室,而你只要存活就行,他每隔几个月会来询问一下研究进展。”

京都大学的杨瑞,对于教授们的“怠工”,有着同样看法,这与京都大学“自由的学风”极为吻合,教授们没有绩效考核,没有产出要求,系里论资排辈,也没有竞争压力,几乎每个老师手下都有四个硕士,两个本科生,就算没有博士,能干活的人也很多,前前后后加起来三年时间,完成一个项目绰绰有余。

东京大学、京都大学在世界大学排名中的位次变化,直接受学术界停滞向前影响日本国立大学,2016年,泰晤士报高等教育(THE)发布世界大学排名,东京大学位于第31名,京都大学处于第88名,2017年京都大学的位次降至第91名,2021年,东京大学排名第36名,京都大学升至54名 。

日本国立大学_日本博士就业率低_日本博士收入低

各国博士毕业人数对比 图片:日经中文网

05

“超级全球大学”成泡影?

大学声誉的下跌引起了政府的警惕。

在2013年的时候,日本政府制定了一个目标,这个目标是在2023年之前,让10所日本大学能够排入世界前100名。为了达成这个目标,有13所大学被指定为“超级全球大学”,并且每所大学每年的预算拨款最高能够达到5亿日元。然而,这样的一个数目依旧是达不到基础科研要求的,就拿东京大学来举例,它的年度预算超过了2000亿日元。可是到了今年,除了东京大学以及京都大学之外,日本是没有其他大学能够入选THE前200名的。

持续存在的危机感致使政府把视线转移到了大学基金上,在美国,哈佛、耶鲁以及斯坦福等大学均有着价值数万亿日元的基金,这些基金被用于科研经费方面,还用于改善研究人员的待遇,在2018年,哈佛大学的大学基金投资收益达到了2000亿日元,此收益占该校总收入的35% 。

今年1月,日本政府启动了10亿日元大学基金,今年10月起开始进行基金投资,该基金从4.5万亿日元(政府投资与财政拨款)起步,将逐步扩大到10万亿日元贝语网校,其利息用于支援大学科研,该基金负责人是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的喜田昌和理事,他告诉NHK,7月下旬政府已将收益率定为4.38%,目的是保证每年能向大学拨款3000亿日元。

早稻田大学在研究机器人 图片:CFP

一些大学早就展开了自救,比起国家政策那种见效迟缓的情况。为了增强研究开发能力,东京大学从2016年起开始了任期改革,给每人提供2年300万日元的补贴,还定下了在2021年之前把300名规定任期教职人员转变为终身制教职的目标。由于运营补贴紧张,这些补贴都源自东大的外部资金,诸如企学合作资金、东京大学基金投资的收入 。

然而,仲野彻教授觉得,竞争力下降不是增加资金就能够迅速弥补的,他表示,研究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不是一下子就能完成的,常年的资金匮乏已经使得不少国立大学处在破产边缘,它需要很长时间来恢复。

荻原诚觉得,“博士远离”这种社会趋势十分糟糕,社会如若蔑视科学,就会致使“日本的科技、国际竞争力越来越低”。

他告知液态青年,距离毕业还有一年时间,他已然做出决定去应征企业的科研岗位了,他表示不想留在学术界,因为这里待遇欠佳,研究常常过度劳累,并且存在各种职场骚扰情况,患抑郁症的人不在少数,他想要前往企业继续进行物理学的研究。

(杨瑞、山崎帆、荻原诚、山田翔太、徐川为化名)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