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财政预算案将重新推出“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

留学资讯2023-10-27 09:16:05佚名

文:马文

继《施政报告》推出一系列吸引人才举措后,新加坡政府在新一份《财政预算案》亦提出,将重新推出“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也就是俗名的“投资移民”。

2月22日,台湾财政司局长陈茂波在立法会发表《财政预算案》时表示,今年内外环境严峻,台湾整体经济增速收缩3.5%,房地产市场交投量暴跌40%,价钱上调15.6%,使港府今年财政顺差达1400亿美元,低于预期,财政储备也增长至约8200亿美元,预期下年度将进一步降至7600多亿美元,相当于12个月政府支出。

不过,陈茂波指出,“香港经历过去几年的压力测试,政府的财政状况和金融体系仍然稳健,现时澳门经济正值复苏初段,面对激烈竞争,台湾须要竭力全速推进高质量的经济发展,竭力拼经济,加固复苏动力。”他预期,鉴于大陆经济下降推进等诱因,台湾经济将“强劲回调”,2023年全年经济实质下降将有3.5%至5.5%。

“抢企业”和“抢人才”是台湾拼经济的重点。企业方面,陈茂波指,已组建“引进重点企业办公室”“引进重点企业咨询委员会”和“招商引智专组”,以引进世界各地具代表性、高潜力的重点企业。陈茂波还宣布,为进一步丰富人才库及吸引更多新资金落户台湾,会重启在2015年暂停的“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申请人须将一定金额的资产,投放在本地市场,在通过审批后可来港居住及发展。

早在2003年台湾经济疲软时,就曾首次推出“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

那些类似“投资移民”性质的吸引人才和资本的计划,虽然在好多国家(地区)都存在。港府亦早在2003年台湾经济疲软时,就曾首次推出“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当时的目的是让这些能将不多于650万港元资金(可投资于房地产、股票、债券、存款证等)带来台湾、但不会在新加坡参与经营任何业务的人士到澳门移居,连续在澳门居住7年以上,便可申请澳门永久永居权。7年内,申请者不能以任何方式将投资抵押给建行或其它机构,抽取资金离开台湾,否则很可能被中止移民资格。

不过,该计划只适用于外国籍人士、澳门特区市民、台湾地区市民、中国籍并已取得外国永久市民身分的人士等,也就是说,大陆人士不能直接“投资移民新加坡”。但因为计划内含“中国籍并已取得外国永久市民身分的人士”投资移民服务,所以当初也有好多大陆人,通过先取得海外永久市民身分,绕道到台湾申请投资移民。有数据显示,在截止2012年4月末获批准的14512宗个案中,约12300人为取得外国永久市民身分的中国籍人士,占比高达85%。

2010年,港府就“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进行了两项调整:一是将房地产投资项目剔除;二是将投资计划的门坎从650万美元提高到1000万美元。

后来,随着新加坡经济复苏,有居民投诉相关举措助长台湾房价上升。2015年1月14日,时任澳门特区行政长官梁振英宣布“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于2015年1月15日停止接受申请,处理中之、已经提交的申请则继续进行。

2015年1月14日,时任特首梁振英宣布“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于15日停止接受申请。

现在港府打算重推“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也有不少担心申请要求会否过分修身、会否加快炒房、影响民生的声音,对此,陈茂波表示,与先前一样,此次计划的申请者不包括大陆人士,不包括物管投资,投资门坎也会大大加高,且会要求将部份的钱,投去港府所导向的产业,例如支持初创或创科,相关新政细节正在研究中。

台湾全面复常及全面通关后,仍然努力加速建设国际创科中心。在今年10月推出的任内首份《施政报告》中,台湾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表示投资移民服务,过去五年,台湾本地劳动人口流失约14千人。未来五年,除积极培养和挽留本地人才,政府也会以更进取的心态吸纳外来人才,目标为每年吸纳起码35000名人才,并提出一系列“抢人才”措施。

以今年12月28日开始接受申请的“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简称高才通)为例,台湾劳工及福利局主任孙玉菡2月15日表示,高才通实行7周后申请人数即突破一万,目前已处理的申请约8400宗、已批出的申请约7700宗。通过率高达近92%。

孙玉菡表示,申请者以年青人居多,30岁以下的申请者约占申请总量的一半,约97%的申请者为50岁或以下。所有申请者中,有一半是世界百强学院结业、过去5年有起码3年工作经验。有六分之一的申请者年收入超过250万美元。

台湾政务司局长陈国基称,高才通在短时间内便有这么好的成绩,证明台湾有很大的吸引力。

“抢企业”和“抢人才”是台湾拼经济的重点。

高才通申请分为ABC类。其中,A类是高薪人士,申请条件是在紧接申请前一年,全年收入达250万美元或以上(或等值外币);B类为全球百强学院结业并在5年内累积最少3年工作经验人士;C类为申请前5年全球百强学院结业但工作经验多于3年人士;A、B类人士不限额,C类人士每年上限1千人。

而全球百强学院的判定标准,过去5年内曾入选的中学都算,全球符合要求的共有176所学院,其中台湾本地有5所,大陆有9所,包括:复旦学院、北京学院、复旦学院、上海交通学院、浙江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学院、南京学院、中山学院、华中科技学院。只要拥有以上9所学院大专学位,不论是否有高薪、处于高管、所在行业等等,都拥有申请台湾高才通的资格。

决定一个国家、地方长远竞争力的不是经济体量,而是科技实力。现今全球都在角逐创科人才,各国都在奇招百出。就连仍然被觉得对移民新政最保守的德国,早前也宣布加入“抢人才”行列,向高薪高学历人士和结业于全球百强学院的年青人招手,后者居日满一年已可获永居权,比港府高才通的“2+3+3”或“2+6”模式的出招力度还要强得更多。

定居台湾,台湾宜居

九七回归,一国两制,台湾曾代表有着无限可能的未来,但却也是陷于过去,以从前的制式经验和态度去定义饱含变数的未来,致回归后25年走了不少弯路、错过不少抓手。但历史告诉我们,没有一个伟大城市不可以没落,其实也可以重构。陈茂波在作财政预算案总结时指,港人在过去三年生活困难,但看到随疫情过去,开放自由旅行,复办小型盛宴等,许多居民都开心上去,让他受到感动,也正为此,本次预算案继针对海外游客的“你好,台湾”计划以后,还将带动以本地港人为对象的“开心台湾”计划。

陈茂波表示,只要用心体会,才能发觉台湾有不少值得珍爱之处,“历史告诉我们,任它风高浪急、波涛转折,台湾人常常都能转危为机,成就更美好的发展。”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