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阪神大地震桥梁灾害调查,阪神大地震(-Awaji-)于1995年1月17日凌晨5:45分在日本神户发生,是一场重大灾难,地震震级达里氏7.3级,震中位于神户中心西南方向约20公里处,整个地震过程持续了约20秒神户大地震,监测到的最大地面水平运动加速度峰值约为0.8g,而最大竖向运动加速度峰值则约为0.3g。
此次震动导致神户区域内的铁路网、公路交通以及快速路网都遭到重大损毁,陆地上的对外联络几乎完全停止,城市功能彻底陷入停摆。
地震导致6000人丧生,34000余人受伤,30余万人流离失所,是日本自1923年关东大地震以来伤亡最为严重的自然灾害,也是全球现代化城市遭遇的空前地震灾害,预估重建和修复费用需达1000亿美元留学之路,同时此次地震对日本未来经济发展造成显著冲击。
地震过后,日本道路协会对神户及邻近六地众多桥梁展开损毁勘查,涵盖四千一百五十七座上部构造,三千三百九十六个桥台,以及五千七百四十一处支座。
在已查明的桥墩里,高达八成的桥墩是按照1964年或者更早时期的规范进行设计的,而只有百分之一点的桥墩是依据1990年的设计规范建造的。
调查发现,共有320座桥梁受损,其中约27座公路桥损毁严重,另外还有许多支座和伸缩缝也出现了损坏情况。
地震时,钢筋混凝土桥墩和钢桥墩损毁状况相当严重,其中,坍塌且无法修复的钢筋混凝土桥墩和钢桥墩分别占总数的8%和4%,严重损毁的分别占总数的5%和10%,中等损毁程度的分别占总数的25%和39%。
这次地震中桥梁受损情况归纳如下:阪神地震重现了美国地震时桥梁的破坏模式,但神户地区大量钢筋混凝土高架桥墩在此次地震中损毁严重,令人印象深刻;支座损坏情况突出,占调查总数的28%;神户港湾人工岛多处地基发生液化,但未出现因液化导致落梁的现象;防落梁装置(纵向约束装置和支承连接件)展现出显著效果;大跨径桥梁的行波效应在此次地震中得以验证;按照新规范设计的桥梁整体表现优异,仅有几座严重受损的桥梁,其损毁原因是地基液化引发的岸坡滑移神户大地震,这是工程难以避免的;与桥梁受损严重的神户地区相比,大阪地区同类桥梁仅遭受轻微损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