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世界旅游地图领略欧洲俄罗斯的大好河山及丰富资源

留学方案2025-10-02 20:12:05佚名

借助全球旅游图,可以观赏各国知名的旅游胜地,感受世界的美景。

第一篇 欧洲俄罗斯

俄罗斯联邦:濒临北冰洋、太平洋以及波罗的海,陆地边界与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白俄罗斯、乌克兰、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相连,还与挪威、芬兰、波兰、蒙古以及中国部分接壤。这个国家的总面积达到1707.5万平方公里。大约有14623万人居住在这里。其中俄罗斯人占绝大多数,达到83%,此外还有超过50个少数民族人口超过万人。国家的首都是莫斯科。西边主要是平原地带,东边则以高原和山地为主圣彼得堡是哪个国家,从北向南分别是极地荒漠区、苔原区、森林苔原区、森林区、森林草原区和草原区。主要的大河包括伏尔加河、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等。这里煤炭、铁矿、石油、天然气、有色金属、非金属资源储量可观,森林和水力资源也很丰富。

一、喀山大教堂

这座建筑依照沃罗尼欣的构想,在1801至1811年间落成,其外观充分体现了那个时代帝国风格的特点,教堂最为突出的地方在于拥有一个半圆形的廊柱结构,廊柱结构的后方可以看见高达70米的教堂穹顶。

建筑者在构思这座教堂时遭遇诸多阻碍。首要难题在于东正教规定教堂需朝向东方;由于地形限制,教堂只能以侧面朝向主干道。设计者通过将侧面打造得极为宏伟来化解这一困境。人们只要见到那气派非凡的廊柱,就会忽略这并非教堂的正门。这种设计手法极为大胆,极具独创性。一座高耸的圆形屋顶位于众多圆柱上方,其高度达到七十米。教堂正面的图案、北边廊柱的镂空、厅堂内的装饰以及绘画作品皆由技艺精湛的匠师完成。喀山大教堂的内部空间与普通教堂迥异,更似一座宏伟的府邸。它光线充足,氛围愉悦,由柱子划分的长条形主殿既高又宽,核心的穹顶光彩夺目,抬头可见一幅圣母像,其周围点缀着圣经故事中的人物雕刻和色彩缤纷的壁画。

喀山教堂的得名源于其中供奉的喀山圣母画像。恐怖伊凡的部队进攻喀山之际,于烈焰中觅得这幅圣画。因喀山圣母像屡屡展现神迹,它便成为俄罗斯东正教信众最为崇敬的圣画之一。1612至1613年期间,由德特里·玻扎尔斯基公爵统领的民兵,在抗击波兰军队收复莫斯科的战斗中,也携带了该幅圣画。借助喀山圣母的神力,对抗波兰军队的战斗取得了非凡的胜利,此后圣像画被尊为俄军的精神支柱。1710年,从莫斯科将一幅造型和构图都与喀山圣母相似的圣像画运抵圣彼得堡。在俄皇保罗一世访问罗马期间,他指示在圣彼得堡的涅夫斯基大道上建造一座模仿罗马圣玻勒可莱·得·托里彼得教堂风格的石质建筑。整个工程历时十年。这是一座独一无二的俄式礼拜堂。

在抵抗拿破仑的战斗时期,这座教堂的信仰价值不再重要。里面陈列着从战斗中夺取的旗帜,以及来自一些欧洲城镇和要塞的钥匙。1813年,库图佐夫将军的遗体被安放在教堂北边的祭坛里。1837年,广场上竖立起库图佐夫和巴克莱·德·托利两位将军的雕像。这样喀山大教堂就变成了1812到1814年保卫国家的纪念地。

1932年,此地被划定为专门介绍宗教沿革、倡导无神论的博物馆,堪称全球首创此类场馆。馆中所藏与人类历史上所有宗教相关的文物超过十七万件。其中,部分展现远古时期原始信仰的器物,以及部分体现当代宗教崇拜的物品,均是全球范围内绝无仅有的珍品。“东方宗教”部分展示了佛教与道教的展品,还有许多迷信相关的物件。特别引人注目的是俄国汉学家阿列克塞耶夫在1906至1907年期间搜集的中国民间年画,数量达到一千幅,堪称世界范围内最完整的中国年画收藏之一。这家博物馆的图书馆收藏了前苏联境内宗教历史文献、无神论历史资料以及宗教学术著作,种类最为丰富,曾经扮演着核心角色,为其他加盟共和国的博物馆提供业务支持。

二、彼得要塞

位于圣彼得堡中心涅瓦右河岸边,是一座闻名遐迩的古老建筑。这座要塞由彼得大帝于1703年在兔子岛开始奠基,历经多次扩建,最终形成了这座六边形的堡垒。堡垒的墙体高度达到12米,厚度在2.4到4米之间,沿着涅瓦河的岸边总长度为700米。要塞里面包括圣彼得堡大教堂、钟楼、圣彼得门、彼得大帝的船屋、造币厂、兵工厂、克龙维尔克炮楼、十二月革命党人纪念碑等建筑。其中,圣彼得堡大教堂最为出名,这座教堂始建于1703年,最初是用木头建造的,到了1712年又在原地改建成石头结构的教堂,整个过程持续了21年才最终完工。一座高耸的尖顶钟楼矗立在教堂之上,在本世纪中期,这座122米高的尖顶钟楼,依旧是全城中最高的建筑。钟楼的顶端,安放着一尊高达3.2米的金色天使雕像。教堂旁边,有一座装饰着圆柱和航海女神雕像的小亭子,它是用来存放彼得大帝的一艘小型船只的船屋。要塞内部还有六座棱堡以及其他的军事建筑,这些棱堡中总共配备了3000门大炮。自18世纪开始,每天正午十二点整,纳富什金棱堡的火炮会发射一枚不装炸药的炮弹,以此向全城百姓宣告时刻,这一传统一直延续到现在。在1718到1917年间,沙皇将这座要塞用作皇家监狱,其坚固的墙体内部设置了为数不少的隐蔽炮台,同时还设有昏暗阴湿的独间牢房。众多声名显赫的革命斗士与民主派人士,例如车尔尼雪夫斯基、陀思妥耶夫斯基、高尔基等人,都曾在此地被关押。沿着旧时牢房的过道前行,从狱卒的窥视孔朝里望一眼,当年那种令人心悸的气氛依然扑面而来。革命爆发前夜,这座要塞曾是暴动者的指挥中心。依照列宁的部署,在堡垒的旗杆顶端点亮了一盏信号灯,指引巡洋舰“阿芙乐尔”向冬宫开火,由此点燃了起义的熊熊烈焰。如今,这地方已经改造成了纪念馆。

三、“阿芙乐尔”巡洋舰

这艘舰船是一艘享有盛誉且具有历史纪念价值的巡洋舰。它于1900年建成,舰身长度为124米,宽度为16.8米。“阿芙乐尔”这个名字象征着“破晓”或“晨光”。根据罗马神话的记载,“阿芙乐尔”是负责报晓的神祇,她负责唤醒世人,带来光明。1916年,该舰在战斗中受损圣彼得堡是哪个国家,随后被送至造船厂进行维修。在布尔什维克党及船厂工人的影响下,水兵们的阶级意识得到提升,他们逐渐倾向于革命。1917年11月7日,也就是俄历10月25日,船上所有水手响应革命军事委员会的指令,把船驶向尼古拉耶夫桥。上午10点,列宁代表革命军事委员会撰写了《告俄国公民书》,在“阿芙乐尔”号上向全国播报。紧接着,晚上9点45分,根据信号,“阿芙乐尔”号向冬宫发射了第一发炮弹,这标志着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正式拉开帷幕。“十月革命一声炮响”就是这里发出的。

卫国战争期间,法西斯德国攻打列宁格勒之际,九门巨型火炮从战舰上被卸下,安置在城市边缘地带,组建了“波罗的海舰队独立特种炮兵团”,负责防守关键位置。舰上残余的水兵们,凭借仅存的一门主炮奋勇抵抗。后来战况恶化,这艘战舰最终选择在港口自行沉没。战争结束后,该舰被成功打捞,并于1944年完成修复工作。1948年依照列宁格勒市苏维埃执委会的决议贝语网校,该建筑被指定为舰船展览馆,并永久性地停泊在涅瓦河之中。

这艘战舰现已由当局拨给纳希莫夫海军学院使用,作为博物馆的展品,馆内除了这艘战舰之外,还陈列着五百多份跟它辉煌过往相关的档案和物件。

三、大理石宫

这座新古典主义建筑坐落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地处冬宫以东,宫廷滨河路和战神广场的夹角地带。宫殿由叶卡捷琳娜二世的宠臣——18世纪60年代权势最盛的俄罗斯贵族格里戈里•奥尔洛夫伯爵主持建造。工程于1768年启动,由曾参与设计那不勒斯附近宏伟卡塞塔皇宫的建筑师安东尼奥•里纳尔迪负责规划。

这座宫殿的名称源自于多种华丽的大理石材料,地面铺设着粗糙颗粒的芬兰花岗岩,而壁柱则采用了抛光的粉红色卡累利阿大理石,柱子部分则使用了洁白的乌拉尔大理石,它们之间形成了巧妙的视觉对比,此外还运用了蓝灰色的乌拉尔大理石和塔林白云石,这些共计32种不同深浅的大理石被用于装饰宫殿的各个部分。

宫殿的布局呈梯形形状,四个外墙虽然完全一致,但设计风格各不相同。其中一个外墙设有向内凹陷的院落,从1937年至1992年期间,这里陈列着列宁在十月革命时期驾驶的装甲车辆。现在,这个院落里树立着亚历山大三世骑马塑像,此雕像原先位于莫斯科火车站前的起义广场上。

这座建筑在苏联时期,先后接纳了劳动部(1917-1919年),物质文化学会(1919-1936年),以及列宁博物馆(1937-1991年)。如今,这里成为俄罗斯国家博物馆的固定展馆,展品涵盖“在俄罗斯的外国艺术家(18和19世纪)”等内容。

四、阿尼奇科夫宫

这是圣彼得堡的一座前皇宫,正面朝向河流,坐落在涅瓦大街和丰坦卡河的汇合点,其名称源自邻近丰坦卡河上的阿尼奇科夫桥。阿尼奇科夫宫由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女皇建造,采用了令人惊叹的巴洛克建筑风格,被视为伊丽莎白时期最壮观的私人居所之一。

阿尼奇科夫宫的建设历时十三载,于1754年竣工,作为礼物送给了女皇的情人阿列克谢•拉祖莫夫斯基伯爵。这位伯爵离世之后,宫殿便归王室所有。到了1776年,叶卡捷琳娜二世又将它赐予了自己的情人格利高里•波将金亲王。由建筑师伊万•斯塔洛夫(Ivan )担当重任,将宫殿改造成了时兴的新古典主义风格建筑。波将金去世后,宫殿再次回归王室怀抱。尼古拉二世在俄国度过了他的童年时光。他的家庭更倾向于选择阿尼奇科夫宫,那是一座舒适的地方,而不是广阔的正式皇宫冬宫。

十月革命后,阿尼奇科夫宫转为国家所有,成为圣彼得堡市博物馆。1934年,该建筑改为少先队宫,设有上百个课后活动场所,为上万名青少年提供服务。目前,阿尼奇科夫宫内设有小型博物馆,只在特定时段对公众开放。

五、亚历山大•涅夫斯基修道院

在圣彼得堡涅瓦大街的东头,有一座修道院,是彼得大帝特意让人修建的。彼得的这个决定,源于1240年诺夫哥罗德大公在涅瓦河边对抗瑞典军队的那场战斗。当时,新城正在建设之中,这个修道院也同时动工了。大公的遗体后来被迁到了这里,希望借助神的力量得到庇护。这所修道院邻近四个十八至十九世纪的知名坟地,其中,拉扎列夫坟地位于一道门洞的左侧位置。而且,圣彼得堡诸多建筑的缔造者沃罗尼欣、扎哈罗夫、果兹罗夫斯基、罗西,以及科学巨匠罗蒙诺索夫等人的安息之地也在此处。入口右边是季赫温的安息之地,那里安葬着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茹科夫斯基、卡拉姆津,还有音乐家柴可夫斯基、穆索尔斯基。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