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赖斯在美国外交界的性情急躁广为人知。克林顿担任总统期间,她曾与当时担任美国驻联合国代表的霍尔布鲁克在白宫的一次会议上,就有关非洲的方针问题激烈争执,当场发生激烈言辞。在向媒体发表讲话时,倘若她的发言被记者中途打断,她往往不顾一切地提高嗓门,强硬要求"让我把话说完"。

赖斯以前的大学同窗、后来的挚友以及助手伊丽莎白·卡曾斯谈到,在牛津攻读博士学位的时候,赖斯就因为性情急躁而出名。旁人或许只注意到赖斯争强好胜和固执己见,但她同样具备温情和忠贞的品质。此外,她非常刻苦,为了完成论文制作了成百上千张卡片,散落一地。

赖斯将好胜和急躁的性格特点带到了联合国,她早在布鲁金斯学会任职时,就公开倡导对苏丹达尔富尔地区实施军事干预,2011年利比亚局势动荡,赖斯主张采取军事行动,与主张审慎态度的国防部长盖茨以及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多尼隆产生分歧苏珊 赖斯,她未告知白宫就私下拟定了一份授权使用武力的联合国安理会决议草案。2003年3月,阿拉伯国家组织明确表示赞同对利比亚采取军事行动,赖斯获得白宫许可,在安理会会议期间突然提出此方案,最终在强行表决中以十票赞成、五票反对的结果获得通过。当事人透露,赖斯在投票前发表讲话时情绪异常激动,言辞激烈,使现场听众如同经历了一次"空袭"。

赖斯在联合国工作时,常常和俄罗斯代表丘尔金因观点相左而争执,双方甚至动用粗俗言辞互相谩骂。赖斯认为丘尔金是个言行不一之辈。而丘尔金则回敬说,赖斯在出言不逊时,应当检点自己的言行。自利比亚事件发生至今,叙利亚形势持续紧张,每逢美国与俄罗斯两国政府观点出现显著分歧之际苏珊 赖斯,赖斯性子急躁的特点便容易暴露无遗。针对叙利亚相关议题的表决文件,赖斯曾联合西方伙伴国家试图在安理会强行推动相关草案,此举不仅引致中国与俄罗斯投下否决票,巴西、印度、南非及黎巴嫩等国也纷纷投出反对选票。一位联合国官员表示起步网校,巴西等国有此立场,是因为察觉到在利比亚决议案上被赖斯误导,他们不想再次受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