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海峡两岸五所交通大学建校120周年,与台湾电子信息产业发

留学方案2025-10-25 16:15:46佚名

2016年,是海峡两岸五所交通大学建校周年数为120的年份,4月8日,是新竹交通大学在台岛复校时长为58周年的纪念日 。

对于生活在21世纪的人们来讲,手机这类3C产品变成了片刻都不能离手的必备物品,而台岛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到如今已经有着将近40年的历史,追溯到1970年间,政府全力主导半导体技术传入,进而发展成全球科技小岛,这与1958年交通大学在台重新开办,打造出当时最为先进的以电子、半导体为主的电子研究所存在着紧密的关联。

诞生有强烈时代背景、创立于清光绪廿二(1896)年的南洋公学,是交通大学前身之一,此前身形成过程如下,1894年甲午战败,当时主持洋务大臣盛宣怀在上海创办“南洋公学”,其目的是培养新学人才,它是我国最早创办的官立高等学府之一,之后相继在唐山开办铁路学堂(1905年),在北平开设铁路管理传习所(1910年),在吴淞举办商船学校(1911年)等,这些学堂皆以地取名,1921年卫生部合并上海、北平、唐山三校为“交通大学”。1937年时,抗战开始兴起,各个学校按顺序相继沦陷,向各地辗转,抗战胜利终结过后,各个学校返回原来校址重新复学,又再次恢复了总的称呼交通大学,并且各自加上所在地名字,用来表示区别。

创校维艰:从电子研究所到综合大学

内地和台湾地区分开治理之后,针对在台湾以及旅居美国的校友提出的恢复学校的建议,鉴于电子科学在近代科学里发展速度非常快,应用范围极其广,对国防、工业、交通等方面的建设关联极为重要,并且交通大学在过去办理电机工程教育时成绩格外显著,于是批准在台岛新竹设立电子研究所,用来培育高级电子科学人才、开发电子科技。1958年6月1日,聘请李熙谋学长兼任所长,并且让台岛大学电机系盛庆琜学长处理研究所事务,七月招收郭南宏、邓启福等20名首届研究生。

1967年7月,电子研究所进行改制,变更为交通大学工学院,钟皎光教授接任担任院长。李所长在其任职期间,于1964年建立半导体实验室,同年增设电子物理、电子工程两系,1965年增设控制工程学系,1966年增设电信工程学系。 于的是 盛院长多方奔走交涉,取得光复校区,日后扩建 62 公顷 。1978年8月,盛院长请辞,校友郭南宏教授接任院长,1979年7月,学制规模已具,学校改制,恢复校名为交通大学,也就是两岸五校冠上地名的新竹交通大学。

台湾交通大学_台湾交通大学在哪里_陈伯宁台湾交通大学

新竹交大首任校长是1979年任职的,其为第一届电子研究所(1958年)的郭南宏学长,郭学长后来前往美国取得博士学位,回国后便一直在母校任教。1987年5月,郭学长被延揽担任交通部部长,此时由多年在教育界服务的阮大年担任校长,阮校长是少数几位并非交大毕业背景的校长,不过在阮校长五年多的任内,成立了人文社会学院,设立了艺术中心、应用艺术研究所等,还推动了校园文艺活动。

1992年8月,邓启福学长接任校长,邓校长专长微波工程与天线,推动微波通信领域发展,迈入21世纪,联发科技等全球IC设计领导厂商,在无线通信及数字媒体等技术领域,不少研发人才是这时由新竹交大培植的。

1998年8月,新竹交大第一位博士张俊彦接任校长,在1998年至2006年这八年校长任内,新竹交大被积极推向国际舞台 ,校务经营表现亮眼 ,学术发表成就也亮眼 ,校务基金从3亿元(新台币)跳升至8亿元 ,教授计划研究总经费收入从7亿元成长两倍变为14亿元 ,校内图书馆藏从40万册大幅成长至90万余册 ,绩效均两倍成长 ,他就任校长第五年时 ,有个外号叫Mr.(双倍先生) 。

2007年2月,吴重雨教授就任新竹交大校长,吴校长1972年就读电物系,1980年获得电子工程博士后,除2003年被张俊彦校长送到美国伊利诺大学讲学一年外,40余年来一直留在新竹交大,在担任新竹交大四年校长任内(2007—2011),把视网膜芯片研究从冷门坚持到变成热门,还将校内电子信息与生物科技两领域结合,未来商机无可限量。

2011年2月,吴妍华接掌新竹交大,她担任阳明大学校长达10年之久,是“中央”研究院院士,其专长为分子生物与生物化学,以生医领域为主,校友们推荐她接掌新竹交大,是想借助她在生医领域的专业,使未来新竹交大在电子生医领域有所杰出表现,吴校长在四年半的任期(2011 - 2015年),确实让新竹交大脱胎换骨,成为一流的顶尖大学。校友张懋中于2015年8月接任校长,他1979年取得新竹交大电子工程博士后,他对美国业界极具贡献,他是美国国家工程学院院士,他是中央研究院院士,他还是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讲座与卓越教授,他曾语重心长地说,希望做人不要看轻自己本身,作为一个台岛的土产博士,也能够拥有机会发挥自身所长,只要心怀肯努力之心绪,还是能够得到人家的认同之感,还是必须对饮水思源之事加以铭记,感恩母校的栽培之情,才致使我能在美国闯下这样的一点微小成就 !因此,他秉持着“饮水思源”的精神,担任母校的大家长,在他学术权威以及优越的领导之下,使得新竹交大在研究方面与教学方面能够齐头并进。

新竹交大如今有这许多学院,有理学院,有工学院,有管理学院,有电机学院,有信息学院,有人文社会学院,有生物科技学院,有客家文化学院,有光电学院,有科技法律学院,有国际半导体产业学院,其学生数量达一万四千余人的规模,已然发展成为一个综合研究型大学了 。

陈伯宁台湾交通大学_台湾交通大学在哪里_台湾交通大学

实事求是:新竹交大的校训

论人是困难的,而论交通大学的人更是困难有加,交通大学有着长久的历史,其沿革是复杂的,五个校区处在大江南北各个都有独特之处,各个学校人杰地灵,人才种类繁多,所以论断交大人更是难上加难,一百多年间,在交通大学师长持续不断的熏陶培育下,也渐渐形成了交通大学的校风以及精神,“实事求是”,这是新竹交通大学的精神独特之处,也是承接延续百年来交通大学的校风,在台湾恢复建校之后,新竹交通大学是一所将理工科作为主要学科的大学,师生具备理工方面的特质,这也是“崇实笃行”的精神独特之处。新竹交大虽已发展成综合大学,然而一般人对新竹交大“工科”“计算机”的印象无法改变,这一切与新竹交大着重应用与实际的特质有关。凌鸿勋校长把“知新致远,崇实笃行”八字作为校训,这不仅揭示了新竹交大努力的方向,而且也点出了交大人的特质。

“在外表方面,是单纯并无修饰的状态,在言谈表现上,同样是单纯却无修饰的样子,在行为举止上,亦是单纯且无修饰的情形;对于外表,能以一个‘土’字去加以形容”,这是由电工系毕业的高淑瑛用来形容毕业学长们的话语 ,她说在毕业过去一二十年的时间里 ,人、事、物都产生了相应的转变 ,可有些东西是不容易发生改变的 ,其仍然潜藏于每一个新竹交通大学人的内心深处 ,那是什么呢 ? 那便是“质朴” ,还说道“细想身边最为亲密的那个人 ,他就是一个具备‘交大人特质’的‘好男人’” ,质朴对应到言谈方面的话 ,那就是“木讷寡言” 。新竹交大的同学,高中就读于男女分校的“和尚学校”,来到新竹交大后,男女比例处于一种状态,这种状态是“三分天下有其二”,毕业后进入新竹科学园区,从早到晚忙碌得没有空闲时间,追求女朋友时不会说甜言蜜语,所以存在这样一种情况,“选择嫁给交大人的女孩,大都具有慧眼,是经过看出他的好,而非凭借单耳朵听的” 。

台岛新竹面对台岛海峡西北,有秋冬季风盛行、民风淳朴的风城之称,新竹交大在此,学生背景相近,大部份科系是讲求实际的应用学科,新竹交大各科系功课相当沉重,学生若想“由你玩四年”,常有退学可能,所以教导出的学生思想“作风平实、苦干实干”,“坦率真诚,质朴无华”,创校百余年以来,前辈校友做大事的多,当大官者少,由此可见此一特质 。即便是当了大官,那也都跟交通实业有着关系,在官场当中,保持住了一种“未出土时已有节,到凌云处总无心”的劲竹气节,一点儿都没受到尔虞我诈、模棱两可的官场气习的污染。好比凌鸿勋校长以及尹仲容学长有 为有守、刚正不阿的风骨那都是表率。其次,新竹交大师生特别崇尚淳朴自然,常常能够听到对于新竹交大学生的形容:“交大人都是很容易就被辨认出来,呆头呆脑的,走在路上都是低着头在沉思。”走在新竹交大的校园,和走在台北等大都会的大学校园不同,您几乎看不到一位穿着奇装异服的同学,但是却可以经常看到穿着T恤、牛仔裤、球鞋打扮样式的学生,也可以经常看到不修边幅的男同学趿着“夹脚拖(鞋)”到处乱逛,近年来由于女同学占比增添留学之路,这种“拖鞋文化”也就自然而然减少了。

饮水思源:新竹交大校友们的美德

“饮水思源”并非“新竹交大”校训,不过是“新竹交大人”的共识,还是美德,翻开“新竹交大”校刊《友声》,映入眼帘的,除对学校近况的报道外,内容满是毕业校友对母校及师长无尽的怀念与感激台湾交通大学,“新竹交大人”将自身成就,全都归功于母校深厚的培育之恩,电工系李有山学长讲:“(新竹)交大人有个梦,期望交大茁壮成长并成为众人心中理想大学,所有交大人都一直朝着这个理想迈进,为交大贡献一份力量,饮水思源,默默回馈母校,照顾弟妹。”新竹市面积不大,早先新竹交大处在市郊一角,在博爱校区阶段,全校师生一同生活,几年间培养出情感,毕业之后,不仅有对母校的怀念,学长学弟妹之间相互照顾更传为美谈,在《友声》中记载:“具备高薪特质的校友排行,交大在新竹夺冠!(新竹)交通大学施展章鱼吸盘大法,超过半数、总计10项高薪特质获得前3名。……早些年‘交大帮’直接输送到新竹科学园区,依靠人海战术以及在科技领域的应用拓展,在台岛科技产业发展历程中占据一席之地。”

施振荣、曹兴诚、宣明智、曾繁城、刘克振等,是事业有成的新竹交大校友,常在母校经费拮据时,慷慨解囊,帮助母校建立图书馆,帮助母校建立实验馆,帮助母校建立学生活动中心,帮助母校建立建功路学人村,帮助母校建立光复校区的振吾亭,振吾亭是纪念电子所首任所长李熙谋学长设立的,帮助母校建立九思亭,帮助母校建立浩然图书信息中心,并且设置多项奖学金,嘉惠无数的学弟妹们。在百周年校庆前夕的1995年,校友会成立了取“饮水思源”之意的“思源基金会”,该基金会先后募集了新台币7500万元,用来协助母校提升教学研究水平,促使母校发展成为一流大学。并且在每年校庆时,校园里满是毕业一二十年携家带眷返回母校参加校庆活动的学长们。

陈伯宁台湾交通大学_台湾交通大学_台湾交通大学在哪里

凌鸿勋:新竹交大的精神领袖

讲起新竹交大的复校以及学风,不能不归功于交大人的精神领袖,即凌鸿勋先生,其字竹铭,生于1894年,卒于1981年。1974年,凌前校长鸿勋先生亲手题写并颁布了校训,即“知新致远、崇实笃行”。而“实事求是”是交大校友们对于凌前校长的追思以及勉怀。回顾交大的发展历程,一直是在从前人的基础之上,不断更新进步。倘若说大陆交大是笔直挺立的老树干,那么台岛新竹交大毫无疑问就是繁茂生长的新树枝。“追求实在的学问、踏踏实实地从事事业“,属交大教育的特色台湾交通大学,是形塑交大学子人格特质的一种力量。期许学生不但拥有追求事实求得正确结论的精神,也能够把握社会的动态变化,跟时代的思想潮流一同迈步向前。新竹交大能够在台湾重新恢复学校的运营,完全是依靠竹铭老人和校友们的竭尽全力的支持。交大校友会可以说是各大院校校友会之中历史最为长久长远,团结稳固坚韧,联系紧密密切的组织,其关键重要的精神力量是竹铭老人,他不但获得校友们钦佩敬仰,更是日后新竹交大实现团结的凝聚核心力量。因此,新竹交大在校园中为他建造了“竹铭馆”,设立了“竹铭纪念室”,还设立了“竹铭纪念奖学金”;把光复校区的人工湖命名成了“竹湖”,并且在校园中竖起了铜像;每年三月的时候,新竹交大会在所举办的和一墙之隔的清华大学的校际比赛,称作是“梅竹赛”,这是发生在正式举办自1969年到今年已经有着将近半世纪历史的情况下,是两校同学跟校友的盛事。

首创电子所:发展台岛成为全球的科技岛

台岛经济发展起始于1960年代,其最大功臣是尹仲容学长,他出生于1903年,卒于1963年,并于1925年毕业于上海南洋大学,也就是作为上海交大前身的学校。尹学长对市场经济的重要性深信不疑,在这种理念之下,在加强民间竞争力与完成进口替代之外,他长久以来都极力倡导计划型的自由贸易能够推动经济增长。。因此,在他执掌经济部门期间,推动了《外人及华侨奖励投资条例》于1959年通过,由于上世纪70年代设置了台中、高雄加工出口区,引进了美、日等外资的劳力密集产业,这成为了台岛经济起飞的关键。

台岛半导体产业蓝图于上世纪70年代渐渐成形,这和新竹交大在台复校有关系,新竹交大复校后成立了全台首个专研电子科技的电子研究所。新竹交大电子所于1970年7月通过张俊彦成为我国首位国家工学博士,其博士论文是《金属半导体接口之研究》,该博士论文由时任贝尔电话公司实验室主任施敏博士指导。施敏博士在回台之时能去指导博士论文,除此之外,还应当时任经济部部长的孙运璇邀请,进而成为当时设立的“经济部发展集成电路计划工作小组”的成员中的一个,施敏所提出来的最为关键的建言,那便是极力推荐孙运璇去推动半导体产业,在政府进行推动的情况下,借助新竹交大在1964年成立全台第一座设备完善的半导体实验室这个基础,开展日后台岛的半导体业,朝着美国半导体厂RCA进行技术转移,引导芯片技术的发展,创立现今的台积电公司。

要是讲没有施敏当年给孙运璇的建言,或许就不会有台岛半导体业产值超过两兆元那般的荣盛情况;倘若没有施敏当年发明闪存,可能就不会有现今的智能型手机、数字相机 。这是2014年8月《今周刊》919期对施敏博士的报道 。有着半导体教父尊称的施敏博士于1990年3月回到新竹交大服务 ,1994年获颁中央研究院院士以及在1995年获美国国家工程学院院士,于2010年荣膺新竹交大终身讲座教授 。

新竹交大:教研创下首屈一指的纪录

陈伯宁台湾交通大学_台湾交通大学在哪里_台湾交通大学

新竹交大信息科技的研究发展,在国内各大学里起步是最早的,一直到现在仍旧处于领先地位,早在复校的时候,在所中设置了计算器组,这是新竹交大信息科技研究的开端,之后在1962年,率先引进电子计算器,开设计算器相关课程,还创立了全台大学第一个由计算器构成的中心,1964年自己制造成功全台第一部数字电子计算器,1970年,正式成立计算与控制工程学系,开启了全台大学信息教育的先河 。1992年4月8日,全世界第一套学生宿舍光纤网络系统启动,此日为96周年校庆,通过该系统,同学们能在寝室轻松联网。

进入21世纪以后,在政府“发展国际一流大学及顶尖研究中心计划”经费的资助下,新竹交大有了不凡的爆发力,在政府“迈向顶尖大学计划”经费的资助下,新竹交大有了更远的发展。在工程领域,新竹交大排名世界第39名,在计算机科学领域,所拿名次为第46名。按照上海交大世界大学排名(ARWU),新竹交大在2006年时全球排名447名,到2011年时排名到了330名,名次大幅跃升进步了117名。2011年,ESI公布了论文数排名,新竹交大的“计算机科学”领域,世界排名是第26名,“工程”领域,世界排名是第30名,“物理学”领域,世界排名是第81名,这些都在世界百大之列。

交大帮:造就台岛“电子王国”的美誉

新竹交大在全台电子信息工业发展方面,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半个多世纪以来,新竹交大培育出的科技领导人才,分布领域极为广泛,其贡献在各校之中位居首位,因此有了“交大帮”这样的称呼,目前在重要产业里担任高阶经理主管职务的当中,超过百分之六十八的都是交大校友,目前台岛世界级的高科技公司像宏碁、联华、华邦、大众等,半数以上是由新竹交大的校友创办的,科技界一致公认,“交大帮”推动了台岛近代科技以及科学园区产业的进步,就如同斯坦福大学推动了美国近代科技与硅谷产业的进步 。

在台岛科技与经济发展里,新竹交大师生以及校友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在科技研究这儿,朱兰成校友引领台岛及交大微波科技演化,施敏院士和张俊彦院士开创台岛及交大半导体研究起初状态,在科技产业那儿,胡定华校友率先提出半导体示范工厂想法,致使半导体公司接连不断创起,曹兴诚校友率先设立员工分红制度,为新竹科学园区科技产业发展筑牢根基,后起之秀校友潘健成创办群联(),研制出台岛首个随身碟。关于科技品牌,有多家国际有名的公司,这些公司都由交大杰出校友创建,像施振荣创建了宏碁,朱顺一创建了合勤,高次轩创建了友讯,施崇棠创建了华硕等 。

施振荣学长在2012年,被《亚洲金融杂志》评选为“年度企业领袖”,在《天下杂志》的调查里,施振荣被台岛企业界推选为仅次于王永庆之人,到最为让人佩服的企业家,他所创立的“宏碁计算机”,被《远东经济评论》赞誉为“亚洲的王牌”,1996年美国商业周刊评选施振荣为“全球25位最杰出的企业管理者”之一,2006年施振荣获美国《时代》杂志选为60周年“亚洲英雄”,以此表彰他对于全球IT产业的贡献 。施振荣于1976年创立宏碁,起初宏碁是仅有11个员工的小公司,历经40余年,它蜕变为台岛信息电子产业的龙头,成为年营业超过500亿新台币的国际知名公司,到2015年,宏碁计算机被《读者文摘》连续16年评选为最受亚洲消费者信赖的个人品牌计算机。

新竹交大的校友,在电子信息领域有突出表现,在管理方面,也培育了不少人才,像联强国际集团总裁兼执行长杜书伍学长,1976 年加入神通集团并引进英特尔微处理器,推广且促成台岛电子科技产业蓬勃发展,他被喻为“台岛信息产业开拓史十大关键人物”之一。三十余年来他一路带领联强国际集团发展成亚太第一大、全球第三大 3C 专业通路商,2014 年合并营收新台币 3315 亿元,全球通路集团营收约新台币 9378 亿元。近年来,杜书伍学长把他于企界管理所获的心得,撰写成了一系列有关于如何塑造“将才”的专著 。

陈伯宁台湾交通大学_台湾交通大学_台湾交通大学在哪里

新竹交大电工57级林荣生学长是信息展的创始者,他是国内计算机工业发展极为重要的推手,他曾任台北市计算机公会(TCA)第三任理事长,该公会现有4000多家企业会员,其产值占台岛ICT产业80%以上。林学长毕业后就进入王安计算机,他成为了第一位进入产业且筹组计算机公会的业界人士。1980年以前,台岛电子业几乎没有,PC也尚未出现,然而不少外商前来台岛投资PC版、组装厂,此时台岛对组装及电子零件已稍有概念,只是缺乏产品用以发挥,随后台岛出现电玩山寨,紧接着PC产业入驻,台岛整个产业方才兴起。有人一手创办大型计算机商业展览,促使台岛计算机走向国际,此人敢于创新,尝试系统整合技术,鼓励产业转型,提升市场生产链中的价值。

还有一位程天纵学长,他是新竹交大电子工系63级的,他曾经历任了惠普总裁,还历任过德州仪器总裁,另外也历任过富士康总裁,程学长在2012年退休了,之后在因缘际会的情况下接触到了创客也就是Maker,他体认到创客将会是传统制造业转型的关键,从那时候开始就义无反顾地投入到年轻创客社群经营当中,还分享自己多年的硬件供应链经验谈,想要帮助年轻创业者以及创客实践梦想。于微信里创建Terry&创客社群(简称为T&F),针对性地划分出各类别,用以开设不同用途的创客群组,既不收取费用,更不存在以营利为目的,借助以往积累的人脉资源,促使创客们能够彼此分享资源,并且可以毫无保留地提出问题,进而帮助年轻创业者 。

黄民奇学长毕业于新竹交大电理系,他是创办人兼董事长汉民集团,汉民是台岛最大且经营最久的设备代理商,至今的设备经手量已超过一万台,黄学长被视为半导体设备业教父级人物,他转投资过挂牌上柜的“股王”汉民微测科技公司,这个公司是国内极少数能突破国际大厂垄断,且自行开发成功的半导体检测设备厂商。

新竹交大校友潘健成是最年轻的企业家,其毕业于新竹交大电控系所,2000年创立群联,彼时他和伍汉维、欧阳志光等4位学长年龄在26岁左右,不过五位学长弟历经10年,打拼出亚太第一大闪存控制芯片厂,2015年营收接近400亿元。群联创立之际,两度面临几近倒闭的危机,成立前九个月,亏掉了一半的资本额,凭借不服输的拼劲,不仅渡过难关,还使公司不断壮大。五个创办中人里伍汉维年纪最小,他是澳门侨生,因持有台岛护照所以有资格挂名董事长,而我是总经理,潘学长回忆草创时这样的情形,直到2004年群联申请挂牌上市,那时潘学长30岁,伍学长29岁,我们的辅导券商称我们两人年纪相加比大部分上市公司的董事长或总经理都年轻,太年轻申请挂牌会被认为不牢靠,于是我们才将董事长换成年纪较长的个人股东,潘学长们是近几年新竹交大学长创业后起之秀的代表 。

台岛电子产业发展到现在快40年了,在1970 年间大力主导引进半导体技术,早期推动 PC 组装以及周边零组件标准化,由此衍生出完整电子产业生态链,在产业高度群聚效应作用下,在全球电子产业稳固了关键性地位,还累积起强的 OEM/ODM 研发和制造实力。这些都和1958年新竹交大陆续创建电子信息领域的系所,培育台岛电子信息产业的人才有关系。

(作者为新竹交通大学通识教育中心副教授)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