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象一,一字拙吾,生活在清朝后期

留学资讯2024-05-04 11:21:29佚名

草长莺飞二月天,柳吹堤醉春烟。 孩子们早早放学回来,忙着趁东风放风筝。

这首小诗《乡村生活》是很多人都熟悉的。 这首诗在20世纪80年代末被列入小学语文课本,距今已有30多年了。 但说到这首诗的作者高定,人们可能会感到困惑:高定? 高定是谁? 许多选本收录这首诗时,只说他是浙江人和(今浙江杭州)人,字相宜,字卓吾。 他生活在清末,生卒年月和生平事迹“不详”。 这简直就是一个谜。 普通人物。

庆幸的是,高定的诗文集《卓悟诗稿》至今仍存于世。 卷首是他的朋友李贵(1842-1903,又名小池,我国现代邮政事业的倡导者之一)写的一篇《行知》。 我们可以信赖它。 这就了解了高定的一生。

高定相貌平庸,不善言谈,近视度数很高(李珪《行知》说“眼中光近,读书时眼触纸面”)。 终其一生,他只是一名老师,一名科员。 他最大的爱好是写作。 诗歌。 这与其祖父孙林(1778-1856)的言行密不可分。 孙霖,又名苏门,也是当时小有名气的诗人。 由于高定家境贫寒,他只能一边跟着孙林读书,一边读经商。 因此,孙林对于高定来说,既是亲人,又是良师。 孙霖去世前,将其诗集手稿寄给高定。 高定非常珍惜,将其收藏在行李中。 他逃离杭州时也随身携带,从未丢失。 光绪五年(1879年),体弱多病的高定在李贵等朋友的帮助下完成了人生最后一件大事——为孙林出版了诗集《丘小棠手稿》。 次年春天,高定不幸患湿热留学之路,病逝于宁波。

高定死后,留下诗作2715首。 李贵请高定的另一位朋友金仪从中选诗1080首,编成四卷,并附31篇。 成书于光绪八年(1882年)。 卷首有皇甫茂《序》、靳谊《序》、李珪《行志》。 卷末有捐姓及李珪《跋》。 这就是我们今天能看到的《卓吾诗稿》。

本文开头提到的《村居》诗收录于《卓吾诗稿》卷二。 同题诗有四首,这是第三首。 由于长期生活在农村,高定创作了许多描绘农村生活的作品,而这幅作品尤为特别。 前两句着眼于风景:二月,春草发芽,一群黄莺飞来飞去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柳枝在春风中轻轻地吹在堤上,仿佛沉醉在春雾里。 最后两句着眼于人:一群天真可爱的孩子放学回来,发现时间还早,赶紧拿出纸风筝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在温暖的东风中放飞。 如果说前两句平淡无奇,那么后两句就精彩了。 尤其是最后一句“忙占便宜”二字,不仅描述了孩子们动作敏捷、活泼好动、生怕美好时光从手中溜走的心情,更体现了激动、激动的心情。从侧面看春天。 它充满了生命力,甚至还蕴含着一点我们应该珍惜美好事物的哲学意义。 与前人描述儿童的名句相比,如“路人问话,远远挥手,生怕鱼受惊而转走”(唐人胡林能《儿童钓鱼》)、“儿童”急忙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可寻”(宋)杨万里《苏新城徐工店》),“欲捉蝉鸣,忽闭口而立”(清苑梅《看见》)等等,实在是不太慷慨,被选为小学语文教材并被广泛背诵也是理所当然的。 是的。

关于这首诗,近年来有一些选集和鉴赏文章称其为“高定晚年退居上饶,闲居乡村时的即兴之作”(周啸天《啸天诗》,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社,2018)甚至说高定“遭到和平派的排斥和攻击,无法实现自己的抱负,晚年隐居上饶。诗中孩子们放风筝的无忧无虑的生活是大概是诗人志存高远之后所向往的生活吧”(李娜《略论江苏教育版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古代儿童趣味诗词》,《文学教育教材》2017年第1期)。 事实上,这些说法错误地原封不动地抄袭了另一部同名作品——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的写作背景,并将其“强加”在高定的《村居》之上。 因为这两首诗都是小学语文课本上的章节。 他们都写农村生活和儿童活动(辛的诗有“大子在溪东锄豆,二子织鸡笼。最喜欢的”孩子死了,躺在田头) 《溪流剥莲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经常将这两首作品连接起来,来回穿梭,这就出现了错误。《卓悟诗稿》中的诗词是按时间顺序排列的。 《村居》这组诗作于同治二年(1863年)春,时年三十六岁的高定逃离混乱的宁波,以教书为生。他写的是未受战争影响的宁波乡村的生机勃勃的春天和童真,既不是“晚年”,也不是“隐居上饶”,也没有什么。与“被和谈拒绝和攻击”有关。 不要伸展”。 读诗可以帮助你了解人、了解世界,但前提是你必须对“人”和“世界”有准确的把握,否则对于了解诗是没有用的。 (陈恒书)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