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文学期刊推荐名单
疫情期间,很多数据库开放了期刊的免费阅读,在家办公的人也有了更多时间自主阅读。文学期刊最大的优势就是时效性,很多书在正式出版单行本或上架书店之前,通常都会在期刊上发表。这个时代仍然经常阅读和关注期刊的人(包括我)可能也想满足一下在大众面前看到文章的那点小优越感。
本期书单将根据文学期刊近期文章的主题进行排列。
1. 阎连科:他们
发表于 2020.02
每次读阎先生的文字,都佩服他的真诚和纯洁的心。出生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作家,至今还在关注和传递时代新思想,推动中国的发展。除了阎连科,很少有人能做到。那个年代,二姐为了让哥哥阎连科读书,放弃了学业。其实无数女性为了“阎连科”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好在这种投入似乎是成功的,是值得的。她们牺牲自己,换来了家族的荣耀,换来了阎连科为她们发声。但当代女性的选择,还是只有这些吗?阎先生写到帮母亲洗澡,陪孙女玩耍,确实让人感动。文字也结合了西方理论形式的创新,但显得有些生硬。采访非家庭女性的段落,很像中国农村版的《女人为何杀人》。对中国女性“第三性”的思考,确实很深刻。
2. Black Boy文学核心期刊,《惠比寿花园广场》
发表于 2019.06
它讲述的是韩国“贾跃亭”的故事,里面对女性心理的探索与交锋,让读者感同身受,是一部难得的真诚之作。两人之间的欲望纠葛、感情拉锯,绝不是评论里简单描述的“现代病态人格”形象的镜像。
文章除了写国际渣男韩子轩,意外提到汪曾祺、王健林、马未都、莫言、冰心。现实与虚构交织,让人感叹命运的不可预测。虽然有直接用日文写的话,但好在不影响整体文风。只想吐槽一下副标题“初次触电”,太80年代了。喜欢《东京女子图鉴》的人应该也可以看看这本书。
作者黑海是一位写作非常贴近自身经历的作家,读这本小说,仿佛就是作者自己的经历,内心的刻画更加身临其境。但在她的《百分百痛》(北京文学(小说月刊)2019.12)中也同样如此。就母亲、家庭纠葛这一主题而言,她的写作风格并不是很贴合,只能说写作是作者自己治愈丧母之痛的方式,文学性较差。
3.石一峰:麦田店里盛开的玫瑰
发布于 2020 年 10 月.01
这篇中篇文笔不算好,估计很难出单行本。不过对于长期关注石一峰的读者,我还是推荐这本书或者几年前的《心灵史》。看完这两本书贝语网校,突然对石一峰拿茅盾文学奖有点期待了。讲的是麦子店打工妹的生活,岳小芬姐姐的形象特别像生活中的远方朋友,文字与生活的互动很有意思。但后面剧情崩塌,逐渐走向“讲故事”的叙事模式,并且“老年失节”。
4. 朱永:紫禁城六百年
发表于《当代中国》,2019 年 6 月
作者把明清两代紫禁城的故事都梳理了一遍,书里条理清晰,对慈禧内心的分析很中肯。想想民国女作家们讨论的,慈禧晚年最怀念的一定是当妃子的日子。从明清两代金碧辉煌的宫殿中,我们可以看到至高无上的皇权背后的鬼影,以及人类家族繁衍和斗争的永恒秘密。唯一想吐槽的是,作者说“这部分内容详见我的作品《XXX》”,有点断章取义了。
5. 彩蛋:最不被推荐的作品。
徐则臣:北上
发表在十月小说 2018.05
我之前的书单里推荐过徐则臣,以为他一定能得茅盾文学奖。没过多久,他《向北》就得奖了。没想到读《向北》竟然踩到了地雷,还以为徐则臣找了个年轻作家替他写。《王都似海》没能成功,幸好后记还算诚恳。徐则臣写长篇小说的能力确实有问题,他的小说都带有一种“做作刻意”,结局僵硬,仿佛在笔记本上写字时很容易就把作者的提纲罗列出来,没有一点差错。人物塑造平铺直叙文学核心期刊,内部结构的“骨架”突出却又生硬衔接。
字里行间,我们可以看出写作的“功利”目的,“扯虎皮挥旗”,一味追求宏大的叙事,“人为的史诗”,但文笔和韵脚支撑不住,腰带上只有吸引人的卖点。“这些年,徐正走在了油腻的路上。”
虽然茅盾文学奖是按资历评奖,但徐则臣无论写什么都能获奖。但交出这样的稿件,也太吓人了。我突然明白了为什么媒体报道获奖名单时,徐则臣还淡定地在书展买书,原来作者也知道这个情况。我也突然明白了为什么新书发布会的嘉宾是他的导师曹伟宣和室友石一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