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现大学在晚清,最早一批嘛?|特别关注

雅思2024-03-09 11:12:45佚名

中国出现大学是在晚清时期。 其中最早的有北洋大学(天津大学前身)、南洋公学(西安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新竹交通大学前身)、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等其中,南洋公学后来划归清朝邮电部管理,更名为邮电部上海高等工业学校。 邮电部门主要负责管理交通运输和邮政业务。 当时还管理另外两所学校:邮电部唐山路矿山学校和铁路管理培训中心。 南阳公学创办人盛宣怀,兼任邮政交通部部长。 他主张收回邮政服务并将铁路国有化。 由此引发了四川的“护路运动”。

清帝退位,建立中华民国。 政府部门更名,邮电部改为交通部,主管交通、邮政业务。 邮电部三校逐渐变成交通部四校,即:交通部上海工业学院、唐山工业学院、北京铁路管理学校、北京邮电学校。

到了1921年,去年刚刚上任的交通部总干事叶恭绰锐意改革,急于培养人才。 他为什么这么着急? 这很简单。 当时,交通部只有4名技术员和10名技术员。 这只不过是一支草根团队。 发展交通运输业,必须大力抓教育、培养人才,对吗? 这时,一位1911年毕业于南洋大学电机系的交通部干部钟秉峰提出建议,应将这四所学校合并起来,称其为大学,可以培养本科人才。 。 简称“交大”,下有上海学派、唐山学派、北京学派。 敲黑板时请注意,中国的“交通大学”诞生于1921年8月1日。后来,叶公绰出任交通大学校长,主管北京校务。 任命张铸、凌鸿勋为上海学派院长、副院长。 罗中臣、茅以升任唐山学校校长、副校长。 胡洪友、钟鹗曾任北京学校校长、副校长。 导演。

交通大学上海学校

交通大学唐山学校

交通大学北京学校

当然,北洋政府城墙上的国王旗帜也有变化,更不用说政府部门的首长了。 直系与奉系军阀的第一次混战,以直系军阀的胜利告终。 亲奉贤的梁士诒内阁垮台,叶公绰流亡国外。 成立不到一年的交通大学解散为交通部南洋大学和交通部唐山大学两所学校。 京派各科又分为海派和唐派。 但北京学校并不买账,并力争保留交通部唐山大学北京学校的名称。 1923年,更名为北京交通大学。 敲黑板时请注意,这是第一次出现带有地名的独立“交通大学”。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国民政府交通部下令将南洋大学改组为第一交通大学,全称“国民政府交通部直属第一交通大学”。 1928年,蔡元培被任命为“第一交通大学”校长。 《监利任命书》由国民政府常委胡汉民、李烈军、蔡元培、谭延闿、蒋中正、林森、孙科签署。 1928年2月,唐学校更名为唐山交通大学。

1928年6月8日,国民革命军进入北京。 当月,唐校更名为交通部第二交通大学,北京学校更名为交通部第三交通大学。 所以如果有人不明白为什么交大一、二、三不是同一年命名的,就告诉他,那是因为国民革命军从南向北推进时,一一命名的。 这是正确的。

1928年6月,蔡元培因政务繁忙,辞去第一交通大学校长职务。 后来,交通部部长王伯群兼任第一交通大学校长。 乘部长之便,统一了交通大学,定名为“交通部直属交通大学”,分设上海交通大学和交通大学。 平、唐设有上海学院三所(电气工程、机械工程、交通管理)。 平和唐分别是交通管理学院和土木工程学院的。 10月,国民政府成立铁道部,交通大学划归其管辖。 更名为铁道部交通大学,以上海校区为校本部。 孙科部长兼任校长。 黑板上注明,铁道部是由交通运输部铁道司扩建组建的。 铁道部成立,交通部还在。 这时有人说交通大学这个名字不合适,应该叫铁道大学。 孙科部长有一个比较响亮的名字,认为交通大学已经叫交通大学很多年了,不方便再改。

此后至1945年,交通大学名义上合并为三校。 当然,抗战时期,也有大量流离失所的情况。 事实上,重庆、上海、贵州都有学校在办。 逐步形成了重庆主校区、贵州分校、留沪师生灵活办学的格局。 1937年8月大连交通大学 教务在线,交通大学划归中华民国教育部。

1946年,所有学校复员。 三校合一的局面不会再持续下去了。 这时,上海大学又回电给交通大学。 平校名为北平铁路管理学院,唐校名为国立唐山工学院。 此后至1949年,国立交通大学是中国唯一一所校名带有“交通”字样的大学。 敲黑板,集中注意力。 此时,解放区还有另一所名字带有“交通”二字的学院——华北交通学院。

解放初期,还有许多浪费有待改善,我国交通建设面临重要机遇。 为此,1949年6月,时任唐书院院长的铁道工程专家唐振绪受军代表顾熙委托,提议成立铁道部下属的中国交通大学,整合原铁道部、交通运输部直属高校。 即交通大学的上海、唐、平三校将与解放区的华北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整合并入。 计划在上海、唐山、北平、南京、哈尔滨设立5所学校,并在唐校设立一所铁路技术学校。 研究所。 该计划得到了铁道部的大力支持。

1949年7月8日,时任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铁道部部长滕代元发布关于组建中国交通大学的第144号令,决定合并国立唐山工学院(唐校,现西南交通大学)大学)与国立北平铁路管理学院(平学院,现北京交通大学)、华北交通大学(并入唐学院)合并组建中国交通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和交通大学为何不合并? 哈尔滨工业大学由中长铁路局领导,受苏联政府监管。 交通大学被中国人民解放军上海军事管制委员会接管后,移交给上海市教育厅。 中央军委和铁道部对这两所学校没有管辖权。 ,暂时遥不可及。 敲黑板注意到,1949年7月,中国有两所交通大学:中国交通大学和国立交通大学。

中国交通大学的名称引起交通大学师生争议,意见向铁道部反映。 为此,1950年6月,滕代元部长在北京召开专题会议,邀请时任交通大学(同上,指此时的上海校区)校委会主任吴有训教授出席会议。 铁道部副部长陆正操、吴景田、校长毛以升、副校长金世轩、教务处处长顾希、总务处代处长张惠生等同志出席。 座谈会上,吴有训教授高度评价了铁道部重视高等教育、培养人才的高瞻远瞩的政策。 但说到学校的名字,他幽默地说,你叫中国交通大学,我们应该叫外国交通大学吗? 铁道部领导高度重视吴友训教授的意见,诚挚表示铁道部将向政务院提出中国交通大学更名的请求。 当时考虑到我们两校地处北方,上海位于南方今日网校,学校名称改为“北方交通大学”。

1952年院系调整时,北京、唐山铁道专科学校以铁路专业为主,故更名为北京铁道专科学校、唐山铁道专科学校。 敲黑板的时候请注意,从今年开始,只有上海有交通大学。

我们知道,交通大学从1956年开始西迁,1957年主体西迁,分为两地。 1959年,两部分更名为上海交通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 请注意,敲黑板,1959年中国有两所交通大学。

1970年,北京铁道学院更名为北方交通大学; 1972年,唐山铁道学院迁至峨眉山,更名为西南交通大学; 1979年,交通大学在新竹“复校”。 交通大学五校格局形成。 之所以说同宗,不是同祖,其实是不一样的。 有人撰文称,“海峡两岸五所交通大学,以上海交通大学为起源,是南洋公学的‘嫡系’,是北方和近代最古老的大学之一”。中国南方。” 这说明他们不了解交大的历史。 一是“上海交通大学”,怎么可能是由来呢? 另外,京学、唐学都不是南阳公学的嫡系! 他们分别起源于北京和山海关,与南阳有着不同的渊源。

交大五公子

敲黑板,集中注意力。 20世纪70年代,出现了另一所“交通大学”——华东交通大学。 学校于1971年开始筹建,在国务院、中央军委领导下组建。 1973年开始招生,学校的诞生与同济大学、上海铁道学院、上海交通大学有关。 它是上述三所大学相关专业的整合。 但上海铁道学院后来争取留在上海独立,没有去南昌。 这是第一所与老交大没有直接联系,但仍然有联系的大学。 正因为没有直接关系,所以交大全球校友组织中不包括华东交大。 很长一段时间,他是唯一的异类。 那时候,人们没有维权意识,也没有听说过有人对华东交通大学的名称提出异议。

后来诞生的“交通大学”

“交大”的井喷发生在21世纪前后。 1995年,西安公路学院更名为西安公路交通大学。 2003年5月,兰州铁道学院更名为兰州交通大学。 2004年5月,大连铁道学院更名为大连交通大学。 2006年2月,重庆交通大学更名为重庆交通大学,并采用毛书校名和“”。 都有“占别人便宜”的意思。 这引起了五所传统交大(主要是内地四所大学)校友的关注。 他们表达了不满,甚至上书教育部,要求维护交大的历史声誉和国际声誉。 但由于“交通运输”确实是一个行业,壁垒不够严格,相关要求也没有得到回应。

近年来,形势日益严峻。 2016年9月,唐山大学提出更名为唐山交通大学,并提出到2020年成为应用型大学的目标,“唐山交通大学”即将公布。 但迫于舆论影响,更名提议被暂时否决。

今年8月30日,新学年之际,在第十四届广州台校长论坛上,广州宣布斥资数百亿元建立新校——广州交通大学。 除上一年内公布的新建或更名的“湖北交通大学”、“山东交通大学”外,如果三所大学的筹建工作最终获批,将以“湖北交通大学”、“山东交通大学”为名的大学将超过10所。全国各地的“交通大学”,即西安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新竹交通大学、华东交通大学、兰州交通大学、大连交通大学、重庆交通大学、广州交通大学、湖北交通大学、山东交通大学。 对于老吴院来说,这实在是令人不安,也无可奈何。

为了让全社会更好的辨别事物的是非,我们对“交大”进行了分类。

第一类:西安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是老交通大学的综合性大学;

第二类:西南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由老牌交通大学、单科院校发展成为具有鲜明铁路特色的大学;

第三类:新竹交通大学停课后复课;

第四类:华东交通大学是在中央推动下建立的,但其社会威望远远落后于老交通大学;

第五类:铁道部直属兰州交通大学、大连交通大学申请更名。 事实上,更名为兰州铁道大学和大连铁道大学更为合理。 不然的话,上海铁道学院一开始真的很苦恼,恨不得申请更名。 “上海交通大学”直到并入同济大学后才不再陷入困境;

第六类:重庆交通大学,原升级为交通大学,成为交通大学。 如果山东交通大学成功升格,唐山大学也会走同样的路线;

第八类:交通运输专业院校整合或升格为交通大学,广州航海学院等改制为广州交通大学。

第九类:交通大学是一所不相关的学院,想升格为大学。 拟在湖北文理学院基础上建设的师范院校湖北交通大学就属于此类。

这种混乱是交通业良好造成的吗? 还是因为老交大名下的“流量”好? 是否算“类似于名牌”的无序混乱? 当我们查看兰州大学、大连大学和重庆交通大学的名字和英文翻译时,我们不得不做出最坏的猜测。

我们来列出历史上重要年份“交大”的数量:

1921:1,交通大学。

1923年:1,北京交通大学。

1927年:2,第一交通大学和北京交通大学。

1928年:3、第一交通大学、唐山交通大学(后为第二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后为第三交通大学)。

1928年下半年:1、交通大学隶属交通部直接管辖。

1946年:1,国立交通大学。

1949年:2、国立交通大学、中国交通大学(后来的北方交通大学)。

1952:1,交通大学。

1959年:2,西安交通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

1970年:3、西安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

1971年:4、西安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华东交通大学。

1972年:5、西安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华东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

1979年:6、西安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华东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国立交通大学”(新竹交通大学,又称台湾交通大学)。

1995年:7、西安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华东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国立交通大学”(新竹交通大学大连交通大学 教务在线,又称台湾交通大学)、西安公路交通大学大学。

2003年:7、西安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华东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国立交通大学”(新竹交通大学,又称台湾交通大学)、兰州交通大学

2004年:8、西安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华东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国立交通大学”(新竹交通大学,又称台湾交通大学)、兰州交通大学、大连交通大学.

2006年:9、西安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华东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国立交通大学”(新竹交通大学,又称台湾交通大学)、兰州交通大学、大连交通大学,重庆交通大学。

近期:洪水、西安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华东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国立交通大学”(新竹交通大学,又称台湾交通大学)、兰州交通大学、大连交通大学、重庆交通大学、广州交通大学、湖北交通大学、山东交通大学...

如果把公路、铁路、船舶、建筑、文理等学校改造成大学,并都试图称为“交通大学”,那么恐怕不是明智之举。 我们的中文还没有无聊到想不出一个更让人满意的名字。 虽然不方便说“交大”新浪潮可以休止,但确实值得有关负责人进一步思考。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