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黄金十年:经济增长达到旧中国历史最高水平

雅思2024-05-02 17:10:51佚名

中华民国的黄金十年是指从1927年4月到1937年11月这10年零7个月。这10年也被称为“南京十年”或“建设十年”,“黄金十年”这个称号由驻华美军司令提出,此后被台湾历史学家广泛运用。

这段历史通常被认为以国民政府定都南京为起点,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正式迁都重庆为终点。 国内历史界也有一些人完全否认民国十年。 这10年发生的事情现在看来是见仁见智的。

但客观地讲,中华民国这一时期在社会、经济、政治、外交等各方面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其水平可以说达到了比旧中国更高的水平。 我们评价旧中国这10年的发展,需要从多方面入手。

经济增长达到旧中国历史最高水平

1926年蒋介石北伐胜利国民党四行是指,逐步掌握了国民党内部的军政大权。 1927年,国民党发动“四月十二政变”,这是一场针对党内左派和共产党的武装政变。

这次政变后,蒋介石基本完成了“国家统一”的步骤,他领导的国民政府成为这一时期中国唯一的合法政府。 与晚清的颓废和军阀混战时期的民不聊生相比,这一时期的国民政府确实迎来了“新气象”。

从经济指标看,1920年至1936年,中华民国工农业总产值增加76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8%。 国民收入增加55元以上,年均增长1.53%; 人均国民收入增加11.35元,年均增长1.53%。 增长1.39%。 从三大产业发展情况看,农业比重下降的同时,交通运输业、服务业则呈现增长趋势。 作为社会发展的标志,从1914年到1936年的22年间,人口也增加了7000万。

从法律角度看,这一时期建立的国民政府所制定的宪法和法律传统,标志着中华民国法制建设的成熟。 国家建立了内阁制度,各省、市、县都成立了协商小组,选举法规日趋完善。 中华民国不仅有宪法,还有民法、刑法等门类,法律框架比较完整。

为了促进农业发展,国民政府成立了农业和矿业部。 1927年,为了减轻农民负担,当时的政府还颁布了《佃农保护法》,明确规定了农民负担的比例。

从工业来看,我国工业在这一时期取得了一定的发展,特别是以纺织工业为代表的轻工业,发展迅速。 在此期间,国产产品取代了外国产品。 在重工业和采矿业方面,国家政府也在大力推动发展。

抛开政治立场不谈,从1927年到1937年的十年间,即民国时期,政府结束了军阀战争,国内环境相对稳定; 南京政府引进了大量人才,完善了税收制度,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国内经济较之过去取得了进步。 发展令人欣喜,政治制度也在不断完善。 这10年的积累,为后期继续抗战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因此,从某些方面来说英语作文,这一时期确实可以称为旧中国的“黄金十年”。

十年自然灾害不断,工业衰退,普遍饥饿

历史上对于“黄金十年”还有另一种描述。 有人说这个时期的赋税很重。 例如,民国初期,长江流域的土地税为1.5元,附加税不足1元。 到了1929年,田税虽然仍为1.5元,但附加费已增至7元以上。 1933年后附加税已接近8元。

国民政府压榨农民,征收重税,再加上当年的自然灾害不断,甘肃地震,山东蝗灾、旱灾,四川、陕西水灾国民党四行是指,饥荒不断。 在此期间,多达2亿人死于饥饿。

人口众多的农民阶级面临着自然灾害、饥饿和贫困,同时也时刻担心自己年轻时被抓。 更何况家庭劳动力没有保障。 这些人随时可能背井离乡,甚至死在异国他乡。 国民政府颁布的《佃农保护法》因军阀占领等原因无法实施,成为一纸空文。

除了税收之外,在这一时期倡导的“造不如买”思想的影响下,大型军事武器的制造出现了倒退。 抗战时期,大部分武器都要从外面购买。 抗战前后,别说飞机坦克了,国民政府引进的军工企业也只能生产步枪。

从政治上来说,这十年是屈辱的十年。 国内军阀割据的规模越来越大。 从1927年爆发的蒋桂战争、粤桂战争,到1930年西北军、晋绥军反蒋的中原战争。 以及随后的9月18事变和东北沦陷,这期间的混战虽然减少了,但战争的破坏和影响却更大。

因此,有人说,所谓黄金十年只是资产阶级、军阀、老地主的黄金时期。 这时期的歌舞只是一些台湾学者对蒋介石的赞扬。 这是对诗人曾经统治旧中国时期的美好回忆。 只是一个幻觉。 我们只能从史书上一睹历史的风采,但每一段历史都有其特殊的意义。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