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幕嘉宾合影
2023年12月15日,由中央美术学院主办、中央美术学院附中承办的“中央美术学院附中建校70周年在校生优秀作品展”开学地点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学术报告厅。中央美术学院附属中学始建于1953年,建校70年来,不断发展,始终是中学领域最具传承与创新活力的继承者、开拓者、探索者。艺术教育。附中专业教学源于徐悲鸿先生的美育理念,经过一代又一代附中教师的辛勤耕耘和探索而成熟。并不断积累、丰富并逐步拓展。在70年的办学实践中中央美术学院附中,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艺术基础和中国美育精神。教育系统。本次展览展示了附中在校生的整体职业面貌。 “传”是对附中70年传统的传承; 《集合》不仅是人才的聚集,更是附中校友学术精神和当前教学成果的集合。 “桃李不言,自成其道”,传递伟大的艺术境界,聚艺术梦想,拥有美,聚才华,自然会形成一条踪迹。
中央美术学院领导班子成员,原中央美术学院附中高级教师、校友,中央美术学院党政职能部门负责人,开学附中师生代表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附中党总支书记刁婷婷主持。
中央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高虹致辞
高宏在致辞中表示,附中建校70周年期间,学校举办了两次展览,一是“知识与行动·学习的迁移”教师展;二是“知识与行动·学习的迁移”教师展;第二个是“传递·承启”学生作品展。通过这两个展览,我们可以看到,历经70年的风风雨雨,附中依然代代相传,附中依然充满生机与活力。 70年前,中央美术学院附中在老院长徐悲鸿先生的倡议下成立。他提出“中国的艺术教育将从这里真正走上正轨”。这体现了徐悲鸿院长对正规艺术教育规律性的认识。对优秀艺术人才成长规律的认识:一是办好高等艺术教育,必须向基础教育延伸。基础教育阶段的艺术教育必须为正规的高等艺术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要从基础教育阶段发现优秀艺术苗子并开始培育。
高虹指出,今天,时代发生了巨大变化,时代赋予了艺术教育新的内涵。中央美术学院附中要立足时代发展要求,持续肩负培养优秀人才的责任,传承优良文化传统,为优秀人才打下坚实深厚的造型基础和人文基础。艺术人才:一要坚定不移,夯实基本功。 。需要学生深刻理解“形”,深刻感受“光”,深刻体会“空间结构”。理解“型”,是为造型打下良好的基础;感受“光”,就是欣赏色彩的丰富; “空间结构”就是为构图思维打下良好的基础,形成理解、表达、表现的基础。二要文章与文章融为一体,积累深厚的文化底蕴。要让学生感受中华优秀文化的悠久历史和博大精深,了解世界文明的重大成就。通过对中国书画的学习,通过对中国和世界历史文化的了解,通过对当代艺术发展的体验,包括通过文化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打下重要的文化基础。第三,要培养和培养高雅的艺术品味。要让学生开阔视野,教育学生具有高于人类艺术巅峰的艺术成就,用人类对真、善、美的追求,在学生身上形成大格局和高雅情趣。四是要思想引领,培育真人文情怀。培养学生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培养学生对人类命运的关心。
高虹希望附中老师们能够继续继承光荣传统,向前辈、老教师学习,教好专业课、文化课,教好每一堂课,布置好每一份作业,组织好每一次教育实践活动好。附中的学子也应该像我们的老校友一样,学好专业课,学好文化课,学好每一堂课,完成好每一次作业,认真投入地参加每一次实践活动,树立远大的志向。培养高尚情操,练就过硬技艺,锻炼强身,为成为新一代优秀艺术家做好全面准备。
徐悲鸿纪念馆馆长、徐悲鸿先生之子、中学附中1965届毕业生徐庆平致辞
徐庆平在致辞中说,1952年的校会上,我的父亲、中央美术学院老院长徐悲鸿先生提出设立中央美术学院附属高中。他说,“新中国的正规美术教育必须从‘现在开始’开始。”1953年,中央美术学院附中成立,这是他当年去世前所做的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工作70年来,中国的艺术教育无论是学生培养规模、教学水平、学生成绩,还是教学环境,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希望我们的祖国一代又一代地涌现出优秀的艺术人才,我们的艺术事业能够继续保持文化脉络,保持艺术精神,坚持我们的传统,取得辉煌的发展。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附中1957届首届毕业生曹春生致辞
曹春生在致辞中表示,非常荣幸成为新中国艺术教育附中的第一批学生。我们经常被戏称为“黄埔一期”,这个称号让我们非常自豪。在去附中之前,我只是喜欢画画,但不知道如何学画画。我不知道绘画是怎么回事。来到附中后,我不仅学习了美术知识和文化理论,而且树立了良好的艺术观。感谢美院附中的老师们、各位老师。他们全心全意地投入到美院附中的教学中,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照顾我们。过去的70年,我依然历历在目。在美术学院附中和美术学院学习的日子是我一生中最美好的回忆。
中央美术学院附中原副校长、1957年中央美术学院附中第一届毕业生杨光和致辞
“小盆里的大树,郁郁葱葱等待果实变红。画作激发梦想,师恩激励未来英雄。艺园的青春事业永远青春永驻。”杨光和在致辞中对附中建校70周年表示祝贺。他说,“丁景文校长提到的小‘大盆栽’,就是说附中本来就是一个小盆地,规模不大,但却为中国艺术界培养了很多精英人才。” “果子是绿的,果子是红的。”这是赵云安校长说的,指的是附属中学。它培养了大批、年轻、有才华的人。苹果虽然没有完全成熟,但却为我校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未来的艺术成长;“画因梦想,师恩为灵感”,意味着附中是我们艺术梦想开始的地方,为我们从事艺术事业和艺术教育奠定了基础。艺术园青年产业,“永远年轻”意味着中学基础艺术教育不仅仅是为了教育青少年,在时代背景下,基础艺术教育也是一项刚刚起步的青年事业。开始了。青年的事业就是永远年轻。作为附中第一届毕业生,我要感谢母校,祝福母校。
原中央美术学院附中专业教研室主任、中央美术学院附中1961届毕业生王一鹏致辞
王一鹏用饱含深情的日记讲述了在附中教书、与同学相处的故事。他说,我在附中教过几百名学生。正是因为有了和同学在一起的经历,我才拥有了更好的生活。意思是,谢谢同学给我这样的机会。作为一名艺术家,我深感自己很幸运,能够在自己喜欢的艺术世界里遨游;更幸运的是,作为一名教师,我可以拥有一批几十年来一直保持专业精神的优秀学生。师生情谊,正是因为有了这份师生情谊,我们的人生才更加有价值。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附中1957年首届毕业生金红军在视频讲话中表示,作为附中首届毕业生,他只代表我们老一辈学生,向以校长丁敬文为首的我校创始人致敬。向这些老师和工作人员致以无限的敬意、敬意和怀念。同时,祝愿各位老校友在有生之年贡献自己的余力,继承附中的光荣传统。希望我们初中生、学妹们继续继承和发扬附中的优良传统,刻苦学习,不忘初心,不骄不躁,努力奋斗,在新时代迈上新的台阶。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附中1964届毕业生孙静波在视频演讲中说:“63年前的8月22日晚上,我从老北京火车站,走过长安街,走进王府井大街,走到隆福寺大街78号院子,我赤着脚,拎着行李,敲开了中央附中的大门。美术学院,并成为中央美术学院附中的学生。”孙静波在致辞中深情地回忆起自己刚来到中央美术学院附中时的情景。他说,在那段困难时期,多年来,中央美术学院附中始终燃烧着拼搏精神,“就是在那个时期,我们这一代人受到了老师们的谆谆教诲。每当我们坐在一起,回忆起我们共同的经历,我都为在中央美术学院附中学习而感到自豪和难忘。向我们中央美术学院附中的老师们致敬,你们是我永远的老师,向中央美术学院附中的年轻校友致敬,我永远是你们中间的一位小校友。 ”。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央美术学院附中1996届毕业生林茂致辞
“听了几位学长和校友的演讲,我感触良多。时光的车轮仿佛带我回到了30多年前。在附中读书的时光一直是我们最难忘的时光。”珍贵的记忆。”林茂在致辞中说道。动情地讲述了来到附中求学的每一个细节,“我出生在四川一个偏远的山村。 1991年,我怀着对艺术的热爱和对附属高中的向往来到北京求学。从1991年到1992年,这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段时间。最难的一次 1992年,我考入北京附中,在老北京火车站候车室和美术学院韦小学工地里住了几个月。但我的努力得到了回报,我终于在1992年5月通过了严格的考试,考上了中央美术学院附属中学。这段记忆至今仍激励着我。我希望通过分享自己的学习经历,能够向在座的同学们传递一种不畏艰难、为艺术梦想勇往直前的精神。 ”。
林茂说,中央美术学院附中是在我们老院长徐悲鸿先生、江枫先生的亲自倡议和直接关怀下创办的。 70年的风雨历程留学之路,始终与中央美术学院结下不解之缘。本次《传记·承启》展览重点向社会展示附中70年来积累的专业教学优势和当前专业教学的整体面貌。这次展览从三个部分给我们清晰地展示了脉络。在附中的基础课部分,其绘画、着色和素描齐头并进,相互依托,相互促进。这三部分内容充实、相互独立、相互支撑。它们是教与学相互成果的总结,是师生之间强烈艺术情感的呈现。 《吹灰·承启》传承的不仅是绘画精髓,更是70年的专业教学脉络、一代又一代的人才培养和老校友精神的延续。有着70年历史的附中,可以说是人才荟萃、水到渠成。
作为一名学长、附中培养的学生,林茂在讲话中对附中的学生提出了几点希望和要求:一、学生要懂得珍惜。附中阶段是艺术观念萌芽、形成的关键时期。我们要珍惜严谨、包容的教学理念,珍惜各有所长的教师,珍惜良好的学习环境。因为共同的理想而聚集在一起的同学们,应该珍惜自己的青春时光,“积小成千里”。希望同学们不要忘记自己最初的艺术追求,珍惜自己难得的艺术直觉。珍惜时间,抓住时机,“及时鼓励,但时间不等人”。很多年后,我相信附中的生活将成为你成长过程中最珍贵的记忆。 2. 学生应该知道自己有什么,没有什么。今天的展览是学生们精心创作的成果的集合。形象足够生动,内容足够丰富,形式足够多样。充分反映了学校学生的精神状态和学术面貌。在美术馆里,很多前辈和大家都可以看到。此次展览同时展出,是学校对附中的肯定,也是接受各方声音、更好提升自我的宝贵机会。应该成为青少年取长补短、取长补短、绽放奇葩的学术活动。所取得的优异成绩中央美术学院附中,我们应该认真梳理,也应该深思。新时代青少年艺术学习和创作的新问题、新要求。 3. 学生应该小心自己做什么和不做什么。这既是“方胜于圆”的学习过程中的经验表述,也是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实践树立做事志向的过程。这也是一个学习思考并鼓起勇气做某事和不做某事的过程。艺术之路是对自我的深入探索和锤炼,引导学生以不拘一格的方式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贡献。 “桃李无声,自有其道”,是美育的结果。附中人才辈出。作为潜在艺术人才的聚集地,我们希望附中能够“量物相,得其真”,保持其一贯的谦逊纯粹的文化。艺术气质,不断继承艺术博大精深,培养艺术人才。
中央美术学院附属中学党总支书记刁婷婷主持开幕式
本次展览分为三个部分。首先是基础教学部分。呈现的精品课程有静物写生、石膏写生、静物色彩、户外人物、生活写生、国画书法、泥塑写生、思维训练等,展示了在日常中强调传承与创新的教学理念。附属中学的教学并相应延伸。形式多样的教学实践成果。二是乡村写生与创作实践部分。注重社会实践是附中的优良传统。通过第一课堂的体验,我们可以进入新鲜、生动、直观的第二课堂。学生们通过体验壮丽的乡村、壮丽的河山、人文景观,在画面中表达了生动的创造力和顽强的生命力,表达了年轻一代对新时代的热爱和思考。三是美育中心留学课程板块。经过近20年的探索和积累,出国留学课程不仅展示了符合全球艺术语境的美术、珠宝、建筑、创意影像、产品设计等领域的作品,也展现了他们对艺术的深度参与。以非遗课程为载体,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及其教学成果,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力。
据悉,展览将展出至2024年1月1日。
展厅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