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及雅思考试,无数留学生咬牙切齿地抱怨。他们投入了两千多元参加考试,又花费了八千多元上直播课程,但成绩始终停留在6.5分的困境中,不得不一次次地重复考试。
近期,考研辅导界知名人士周思成亦投身“连考行列”,短短十日内接连挑战四场雅思考试,其目的在于凭借四份均达到8.5分的高分成绩单,有力回击网络上有关他成绩造假的种种猜疑。
众多“考鸭”纷纷自嘲,意识到并非评分系统故意压分,而是自身实力确实有待提高。正当考生们为提升分数不惜一切代价,甚至陷入经济困境之际,远在大不列颠的雅思主办方却传出了即将破产的消息。
据《卫报》报道,英国文化协会,作为雅思考试的举办方之一,正面临严重的财政困境。该协会的首席执行官发出警告,若政府不采取措施进行救助,英国文化中心恐将在未来十年内不复存在。
“雅思破产”,中国考生第一个不同意
在大多数中国考生的认知中,若有人宣称雅思考试组织机构即将面临破产,恐怕鲜有人会对此表示认同。
这报名雅思的费用动辄就超过两千元,有些人为了攒钱甚至能积攒几根爱马仕品牌的铅笔,如此一来,他们怎么可能还会觉得难以坚持下去呢?这对我来说实在难以置信。
坊间常常喜欢戏谑,认为雅思考试堪称全球知名的奢华品牌,它拥有纯正的英国血统,并且其分店已经遍布全球各地。
除了备受指责的高昂费用,反复的考试次数也让人心生畏惧,众多中国考生纷纷抱怨国内考试“评分偏低”“主观性极强”,于是他们转而选择去国外参加雅思考试,尽管花费了金钱,却并未见到分数有所提升。
确实,雅思考试不仅是出国深造的语言准入标准,而且是一场投入巨大而回报相对有限的长期较量。
与此同时,雅思考试的费用并非固定不变,而是持续稳步上升。许多人初次接触雅思考试时,其费用就已达到四位数。据我们统计,从2011年到2020年,雅思考试的报名费用总共经历了八次上调。
自2013年起雅思考试报名,雅思考试费用便攀升至1680元,到了2016年,价格更是毫无保留地一年内进行了两次调整,直至2018年,雅思考试费用正式突破了2000元的大关。
2020年创下新高,价格攀升至2170元,成为当时各类考试中费用最高的一项。然而,直至最近五年,雅思考试费用才得以暂时停止上涨,目前保持在相对较高的稳定水平。
报名费用仅是踏上备考征程的初始投入。若您感觉准备不足,想要调整考试时间或是直接放弃考试,那还需额外支付费用。若对考试成绩有所异议,想要申请复核,同样需要额外支付费用。即便是需要额外发送一份成绩单,也需要支付额外的费用。
在雅思考试领域,"消费"几乎成为每个决策的先决条件,虽然考察的是英语能力,但实则考验的是经济实力。
更加令人感到遗憾的是,雅思考试在全球范围内的收费标准并不一致,即便是同一份试卷,在不同国家或地区所标注的价格也各不相同。作为一场全球范围内执行统一标准的考试,其收费却呈现出明显的差异和分级。
经过对各地雅思考试报名费用的汇总,并依据汇率进行换算,结果显示,我国大陆地区的报名费用为2170元,仅略低于香港的2402元,在全球范围内排名第二,属于“第一梯队”。
英国本土的报名费用为2067元,而新加坡和澳大利亚的略低一些。在中国台湾地区,这个费用是1726元。至于日本考区,其费用相对最低,仅需1394元。
换言之,中国考生需承受严格的评分标准、频繁的考试重考,同时还要承担位列全球收费之最的报名费用。尽管心中有所不甘,但在不断尝试与失败的过程中,他们却感到力不从心。
在经历六次雅思考试的过程中,我经历了从全然依赖自我到在寺庙虔诚跪拜的转变,开始不遗余力地运用AI算法预测考试运势、挑选吉日报名、身着大吉大利之色服饰。
雅思考试,是真的摇钱树
众多人误以为雅思考试仅仅是“由英国命题、全球考生参与”的语言测试,然而实际上,它背后却是一个分工细致、运作完善的国际商业体系。
雅思考试由三家公司共同管理——剑桥大学考试委员会负责出题,英国文化教育协会以及澳大利亚的IDP教育机构承担起全球范围内的考试组织工作。简言之,一家负责设计试卷,另外两家则专注于市场推广和吸引考生。
英国文化协会专注于英欧及亚洲地区的业务;而IDP教育则在澳洲、新西兰、印度以及东南亚市场深耕细作。在中国大陆,情况则更为明确——唯有英国文化协会拥有官方运营资质,与中国教育部考试院携手合作,独占鳌头。
为确保考试秩序井然,考场布局需细致周密。依据 IDP 教育发布的 2024 年财务报告,雅思考试在全球范围内的年场次高达 400 万场,其中约 23% 的考生来自中国大陆和美国。
合并数据虽是关键,但观察依赖托福者与偏爱雅思者,便能一目了然。自2018年起,我国便已连续13年稳居全球雅思市场之首,至今仍扮演着该领域的主要资金提供者角色。
生意火到这个地步,英国文化协会自然是最大赢家之一。
在2016至2019财年间,英国文化协会的营收主要来源于教学与考试,其收入持续增长,最高点甚至触及7.27亿英镑。然而,随着新冠疫情的爆发,线下考试被迫暂停,导致2021财年的收入急剧下降,仅剩4.48亿英镑,与上一年相比减少了近四成。
直至最近两年考试需求出现回升,才逐步攀升至2024财年的70.4亿元。在此过程中,雅思考试贡献显著,2024财年考次高达230万场,稳坐所有考试项目首位,堪称账簿上最可靠的现金生成器。
这一年,教学与考试收入在总收入中的占比猛增,达到了71.2%,这一比例是近十年来最高的。然而,这也揭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那就是英国文化协会对这一考试的依赖程度日益加深,以至于它几乎成了维持自身运作的关键。
毕竟需铭记,英国文化协会,作为一家非营利性组织,同时致力于通过出版、艺术推广和教育合作等多种途径,承担着将英国文化传播至全球的重要使命。
在收入层面体现,简单来说,英国文化协会承接了众多文化项目的委托执行,并依照协议规定收取相应费用。
最为显著的是,由欧盟主导的伊拉斯谟学生交流项目(+)旨在资助学生以及高等教育机构的教职工在国际上进行工作、培训和学术研究。然而,随着英国退出欧盟,英国文化协会也因此丧失了参与该项目的权利。
更严重的是,即便英国政府提出的所谓“替代方案”——图灵计划,英国文化协会亦未能妥善维护。该计划仅短暂实施了两年的时间,便因报价被认为“过高”,导致政府转而寻找其他外包公司来接手。
合同已不复存在,与之紧密相连的熟悉合作关系亦随之消失。进入2024财年,合同项目的收入锐减至3400万英镑,与2019年的顶峰时期相比,减少了近九成,已完全脱离了核心收入的范畴。
闹破产的,其实是英国文化协会
谁料想得到,一度象征着文化软实力的英国文化协会,如今却不得不依靠高昂的收费来维持其运营。更令人唏嘘的是,那个被誉为“雅思之主”的组织,现已陷入破产的边缘。
在之前,英国文化协会的财务状况虽然略显紧张,却保持了稳定。总体而言,其运作遵循着量入为出的原则。2019财年,该协会实现了12.5亿英镑的收入,尽管净利润仅有0.3亿英镑,但账面上仍保有接近一亿英镑的流动资金。虽然不算十分充裕,但这样的储备足以保证其日常运营的顺畅。
2020年,成为转折点,使得全球范围内的雅思线下考试和英语教学中心被迫关闭,对现金流支柱造成了巨大冲击。然而,即便如此,英国文化协会在全球的各个办事处、文化中心和考试中心仍需保持正常运作,这使得大量的固定开支难以削减。
在2021财年,公司员工薪酬、社会保险及退休金等费用总计达到了3.76亿英镑,这一数额几乎占据了总支出10.08亿英镑的近四成比例。该年度公司净亏损达到了0.91亿英镑,而公司的流动资金储备也大幅减少,仅剩400万英镑,几乎触及了最低点。
在陷入绝境之际,它不得不向政府部门寻求帮助。然而,得到的并非救济资金,而是一笔高达2.6亿英镑的商业贷款——这笔贷款需要偿还,并且还要支付利息,每年仅利息一项就需要支付1400万英镑。据相关报道,截至目前,该笔贷款的大部分金额尚未被偿还。
自那时起雅思考试报名,财务负担如同失控的雪球。在2022至2024财年,英国文化协会连续三年陷入亏损境地,2024年的净亏损高达0.66亿英镑起步网校,其账面上的自由储备金更是直接跌入负值,降至-0.43亿英镑。
英国文化协会并未束手就擒,其也曾积极寻求自救之道,比如计划大规模裁员数百人、退出40余个国家的市场,甚至提出用艺术藏品作为抵押,以期英国政府能够免除贷款。然而,英国政府并未对此表示认同,反而明确表态,倾向于在财政状况改善之后再行收回贷款。
英国文化协会在2021年采取了削减成本的措施,将印度的雅思业务转让给了竞争对手IDP教育,从而退出了该市场的竞争,使得IDP教育得以独占拥有庞大人口基础的印度市场。
2022财年,IDP教育的雅思考试业务收入在账面上显示,较前一年大幅上升,从3.26亿澳元增至5.11亿澳元,涨幅超过五成。然而,这种繁荣并未持续太久,到了2024财年,该收入又有所下降,降至4.85亿澳元,未能跟上学生安置服务收入的增长步伐。
因此,IDP教育已着手布局中国大陆市场,计划亲自承办雅思考试,并与英国文化协会共享市场份额。
The PIE News 专注于国际教育行业的报道,指出 IDP 教育曾与英国文化协会签订协议,由后者负责在中国大陆全面运营雅思考试,而 IDP 教育则根据每次考试向其收取一定比例的分成。
摩根士丹利的预测显示,到了2028年,IDP教育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预计将达到40%。这一预测对于英国文化协会而言,无疑是在其遭受重创之后,再次遭遇沉重打击。
然而,更为紧迫的现实是,主办方难以持续支撑,雅思考试却不能中断,最终成本负担不得不由他人承担。
那是不是下次,这笔账又要摊到考生的报名费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