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在野党提出的“日本人优先”口号,如同巨石般砸入看似平静的日本社会,激起了排外情绪。在7月份的参议院选举中,成立不过五年的右翼参政党实现了飞跃,从原先的一席增至14席,再加上非改选的1个席位,总计达到了15个席位。参政党喊出了“日本民众至上”的口号,同时呼吁强化对非本国公民的管理措施,这一做法使得“外籍人士议题”在政坛和公共舆论领域同时引发了热议。在社交媒体上,诸如“外籍人士享受特权”“中国留学生获得高额补贴”等不实信息迅速扩散。面对这一状况,日本政府迅速成立了“与外籍人士和谐共处社会推进办公室”,旨在妥善处理外籍人士相关的问题。
2020年期间,一参政党应运而生,因散播疫苗阴谋论视频而备受瞩目。与此同时,日本的外国居民数量急剧上升。据日本出入国在留管理厅统计,截至2024年年末,在日外国居民总数已攀升至376.8万人,较前的2019年增长了约两成,创下历史最高纪录。其中,韩国人占据最多,紧随其后的是中国人和美国人。其中,包括游客在内的“短期访问者”占98%。
2024年4月30日,东京浅草寺周边的商业街区吸引了众多游客。在这一天,外国人在日本就业者中的占比攀升至3.4%,这是自十年以来首次超过3%的门槛。尽管这一比例仍然较低,但外国劳动者的人数在当年增长了25万,这一增幅占据了日本整体就业人数年增长的60.5%。从具体留资格情况分析,2024年拥有特定技能资格的外籍劳动者数量大幅上升,增幅高达近50%,成为增长最快的群体。“特定技能制度”自2019年起实施,主要针对那些无需额外培训、可直接进入岗位工作的外籍劳动者,该制度旨在确保护理、建筑、工业制造、汽车运输、农业以及渔业等16个行业的人力资源得到有效保障。
长期以来,日本在对待移民及外籍劳工问题上持有矛盾态度。一方面,由于人口减少和老龄化问题,劳动力市场出现短缺,引入外籍劳工成为缓解这一结构性问题的有效途径;另一方面,二战之后,日本重塑了“单一民族神话”,社会心态较为保守,担忧移民会破坏现有的社会均衡。国士馆大学教授铃木江理子指出,日本社会的排外情绪确实在日益加剧。这一现象既与日本民众对未来充满不确定的现实处境紧密相连,也由于外国人数量的激增给当地居民生活造成了诸多不便。她指出,尽管有人担忧“外国人到来可能带来麻烦”,但若因此而排斥他们,日本社会恐将陷入衰退。日本政府有必要为在日外国人优化社会环境,构建一个全国性的支持网络,而不是采取一种“俯视”的态度对待他们。
在参议院选举的讨论中,外国人议题鲜少被提及,同时,社交媒体上关于“外国人享有特殊待遇”的言论也层出不穷。铃木江理子指出,辟谣这些流言本应是政府分内之事。过去三十年里,众多日本人的收入并未实现增长,生活水平也未显著提高。面对众多人对未来充满忧虑,外国人常被看作是易受攻击的对象,由此,“日本人优先”的观点得以广泛认同。同时,众多政党纷纷推出针对外国人的限制性政策。
相较于以往,排斥异族的倾向显然有所上升。这首先是因为居住在日本的外国人数目增多,他们的身影愈发频繁地出现在日常生活中;其次,入境游客的数量也显著增长。尽管游客的确为我国经济带来了一定的繁荣,但那些未能分享这一成果的日本民众,许多人或许会感到外国游客的涌入给他们带来了诸多不便。众多外籍人士涌入原本属于日本民众的休闲空间,亦或是外客预订酒店引发住宿成本攀升。这种对于“旅游过度”的忧虑,与对在日外籍人士的不安情绪相互交织,进而加剧了“这个国家应归日本人所有”的观念。
日本现行的政策建立在“外籍人士终究会返回祖国”的假设之上,故而永久居民的权益并未得到充分保障。自2010年代中期起,永久居留许可的审查标准逐渐提高,通过率也随之降低。2024年的法律修订更是引入了永久居留许可的取消机制。未来对于永久居留许可的审查或许还将变得更加严格。尽管如此,已经获得许可的人数将持续累积,使得永久居民的总数不断增加。然而,在政策层面,可能会采取措施来遏制这一增长趋势。若参政党的势力有所上升,日本公民身份的获取标准或许会提升,甚至那些已经加入日本国籍的人也可能无法获得与本土出生的日本人相等的权益。如果这种状况持续发展,外国居民可能会长期处于一种不稳定的境遇之中。
依据日本官方发布的统计资料,到2024年10月为止,日本的外籍务工人员数量较前一年增长了12.4%,总数逼近230万,创下历史记录。具体到各类居留资格留学日本信息,医生、律师、技术人员、护理人员等高技能领域的从业者增长幅度为20.6%,约72万人,这一群体首次成为人数最多的群体。这一变化颠覆了以往日本通过“技能实习制度”引进低成本外籍劳工的印象。当前形势下,日本迫切需求哪类外籍员工?所需劳动力涉及众多领域,不仅限于高端技术人才,还包括护理、建筑、农业以及新增的特定技能司机等,均显得至关重要。长期以来,日本并未积极引进外国劳动力来缓解劳动力短缺的问题。2018年对《出入境管理及难民认定法》进行了修订,自2019年度开始实施“特定技能制度”,此举标志着我国终于正式认可了在劳动力短缺的领域中引进外国人才的做法。
日本对更多外国人的入境持开放态度,然而,外国人在日本的日语教育及其他相关事宜主要由地方政府和私人企业承担,这种国家与地方政策的不协调使得越来越多的外国人难以融入社会。日本政府虽通过出入境管理政策来决定哪些外国人可以进入和停留,但真正接纳他们的却是企业、大学等机构。再者,与日本人结婚的外国人大多只是获得了“居留许可”,而非依据国家政策而得到接纳。2019年,《日语教育推进法》得以实施,然而,诸如韩国、德国、法国等国家已构建了提供免费或低收费学习官方语言的公共体系。相较之下,日本在相关制度建设上尚存在不足留学日本信息,目前主要依靠地方政府及志愿者进行推进,各地在实际操作上存在显著差异。
韩国的政策在多个关键领域颇具借鉴意义。首先,在解决劳动力不足的问题上,日本计划直至2027年方才终止技能实习体系,相较之下,韩国已先行一步,废除了以技能转移为幌子的制度,转而构建了一个以政府间协定为基础的劳动力引进机制。日本与韩国在此问题上的根本差异体现在,日本依然保留着以民间为主导、缺乏公共机构参与的接收体系。在以民间为主导的体制下,中介机构通常参与其中并收取费用,这使得低工资和不公平待遇的问题难以得到解决。另外,韩国出台了《在韩外国人待遇基本法》贝语网校,而日本却缺少这样一部综合性的法律。值得一提的是,韩国还赋予了永居者地方参政权,但日本并未提供这样的权利。
确实有外籍人士犯法或造成扰乱的情况,然而并非所有外籍人士都如此行事,日本人同样面临类似挑战,但我们不会因此要求“所有日本人必须离开”。对于违法行为和扰乱秩序的现象,我们必须妥善处理,同时必须明确反对“仅因外籍身份就认为其犯罪”的偏见。鉴于当前严峻的人口形势,日本不得不接纳外籍人士。鉴于此,政府有必要扩大接纳外籍人士的规模。因此,有必要对接纳条件进行优化并探索恰当的接纳策略。若日本某些特定区域突然出现大量外籍人士,应对不及时的情况在所难免,加之语言及文化上的差异,摩擦现象亦难以完全杜绝,然而,即便存在摩擦,我们亦不应因此放弃接纳工作。
仅开放国门是不够的,我们还需对居住在此地的外籍人士提供完善的社会支持。尽管我们已扩大了接纳外来人口的数量,但相关环境建设却未能及时跟进。环境建设应当被置于首位。另外,许多日本人有这样的观念:“这个社会应以日本人为核心”。然而,实际情况是,若不接纳外籍人士,社会可能难以持续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向占多数的日本民众阐明,外籍人士的加入对社会具有多么重大的意义。
针对本次参议院选举期间传播的有关外籍人士的不实言论,政府部门应率先予以辟谣,明确指出“此说法与实际情况不符”。比如,针对“外籍人士违规领取生活津贴”的传闻,官方应明确声明“并无此类情况发生”。此类澄清行动极为关键。政府或许已意识到接纳更多外国人的迫切性,若果真如此,便有必要向民众详尽阐述日本所遭遇的人口减少问题以及接纳外国人的重要性,同时传递精确信息以缓解民众的担忧。比如,若语言障碍导致冲突,则应优先优化免费日语教学体系。
当前情形下,“违规者将被摒弃”“仅接纳对日本经济有所助益者”的立场尤为明显。在1980年代经济迅猛发展的时期,这样的做法或许尚能适用,然而现今的日本已不再拥有那样的优势。“违规即离场”的信号将导致杰出外籍人士不再倾向于选择日本。以求职为例,若首选企业未能录用,人们通常会转向第二、第三选择。同理,外国人士或许将不再把日本作为首选之地。过分强调规则和限制只会促使杰出人才倾向于选择更具吸引力的国度。唯有提供更优越的条件来吸引外籍精英,方能真正构建一个和谐共生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