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香港专业进修学校校长陈卓禧,接受了来自中国青年网的记者的采访。
陈卓禧,全国政协委员兼香港专业进修学校校长,在小组会议中发表了讲话。中国青年网的记者卢冠琼对其进行了拍摄。
中国青年网于北京3月10日报道(记者卢冠琼、吴楚、吴阳):香港专业教育学院作为一所秉持爱国爱港理念的学府,我们必然坚定地高举爱国大旗。这一点,我们绝无退让空间,即便是处于殖民地时期,我们也未曾有过丝毫退缩……倘若对此一无所知,那只能说明你们选择了错误的学校!2017年年末,一段香港某专业进修学校校长陈卓禧与冒犯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学生之间的交谈在网络上迅速走红,赢得了众多网友的点赞和声援。大家对陈校长那铿锵有力的回答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许多网友更是纷纷呼吁:“让我们有千百个陈校长涌现出来!在抵制‘港独’的斗争中,我们坚决支持你!”
3月9日,陈卓禧被选为新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在小组会议结束后,他接受了中国青年网的独家采访。在访谈中,他谈到了自己履行职责时的主要工作内容,并就香港青年如何更好地融入国家发展大局表达了自己的热切期望。此外,陈卓禧还向记者讲述了网上流传的视频事件的全过程,并对广大网友表示了衷心的感谢:“你们的鼓励为我注入了力量,也让我更有信心和勇气去坚持我们的使命!”陈卓禧表示:“尽管前方或许充满挑战与重重难关,但在大家的鼎力相助下,我们必定能够坚持不懈,努力前行!”
香港最早升起五星红旗的教育机构之一,即便在殖民统治时期,亦未曾动摇其爱国信念。
陈卓禧回忆说,那是一次学生毕业后重返校园参加毕业典礼的场合。他提到,在典礼现场,部分学生表现出了对国歌的不敬,我们立刻进行了制止并采取了相应措施。最终,典礼在相对平稳的氛围中得以圆满结束。然而,事后,“仅有少数毕业生情绪激动,他们在我们的休息室外进行了抗议活动。”尽管他们已经完成了学业,然而我作为校长,有责任让他们明白我们为何采取这样的措施。同时,我还需向其他学生传授,如何正确面对此类情境。”陈卓禧临时作出决定,“我们应前往休息室外与他们进行交流。”“我必须严肃地告知他们,港专的发展历程!”
针对某些人的错误认知,他们把爱国之举误认为是追求名利的表现,我便以我们港专的过往历史向他阐述,爱国本应是理所当然之事!我们坚持爱国立场,即便在殖民地时期面临巨大压力香港专业进修学校,我们的前辈也未曾屈服!陈卓禧向中国青年网记者透露,港专的起源乃是一个工人夜校,它实际上是一所提供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的学府。自1996年起,学校实现了向全日制大专教育的转变。目前,香港专业教育学院不仅提供全日制的专科和本科课程,还设有继续教育项目。
陈卓禧提及,1947年,我国抗战胜利不久,众多香港民众经历了逃难,从内地重返香港。彼时,香港经济陷入困境,失学、失医、失业等问题普遍严重。他进一步说明,面对这一状况,我们的工会前辈们果断行动,创建了工人夜校及劳工子弟学校,为工人及其子女提供了学习场所。自工人夜校创立之初,便面临着诸多艰难。学生们家庭条件普遍较为贫困,他们大多来自社会基层。
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我们与当时的殖民统治当局维持着某种合作关系,原因在于我们共同致力于解决若干社会问题。他们不仅为我们学校提供了资金支持,还供应了校舍。我们与他们的官方学校共享同一校舍,通过分时段使用来安排。然而,随着新中国的诞生,殖民政府的态度发生了转变,对那些坚持爱国立场的机构实施了严厉的打压和迫害。陈卓禧回忆说,那时我们获得了一笔资助,于是他们便依据所谓的政府资助规定,强制我们不得悬挂五星红旗,而必须升起英国国旗,并展示英女王的画像。而我们的前辈为了坚持使用五星红旗,毅然决然地放弃了殖民地政府的资金支持。
港专作为一所民办学校,其主要的资金渠道仅限于学生的学费收入,而这笔不高的学费几乎全部投入到教学活动中。陈卓禧向中国青年网记者透露,当时老师们实际收到的薪酬,仅相当于香港平均收入水平的极小部分。“即便面对亲人的误解和巨大的工作压力,老师们依然坚守岗位!”
同时,拨款被彻底中断,不仅如此,“殖民地政府以官立学校停办为借口,将我们驱逐出校舍。”此外,还有一项更为严重的压迫,那就是“殖民地政府始终不认可我们的学历,导致我们学生在校取得的证书,在外无法用于政府职位。”尽管如此,“我们的前辈们并未因压力而退缩。”陈卓禧向记者透露,正因如此,我在批评声中强调:“我们即便面对殖民地政府的压迫,即便资助被剥夺,即便校舍被收回,也始终未曾动摇过对祖国的热爱与忠诚!”
港专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便成为香港地区率先升起五星红旗的教育机构之一。数十载春秋,该校始终不渝地高扬爱国爱港的旗帜。在“一国两制”下,港专面对部分年轻学子对香港回归的疑惑,陈卓禧先生曾耐心解释:“在回归前,即便身处殖民统治的压迫之下,我们依然坚守信念,更无理由在回归后改变初衷。”他再次重申:“对于爱国,我们绝无妥协的可能!””
全国政协委员陈卓禧对新时代表示高度认可,他勉励香港的年轻一代积极投身于祖国的建设与发展,“拥抱新时代,我愿贡献力量!”中国青年网记者卢冠琼摄影记录。
携手奋进新时代:中国青年心心交融共绘民族复兴同心圆
爱国本应是理所当然的行为,无论身处何地,都无需质疑。然而,为何在香港,竟有部分年轻人持有不同的看法?陈卓禧忧虑地表示,部分西方舆论误导了这些年轻人。尽管如此,这部分年轻人仍属少数。他指出,大多数青年对祖国怀有深厚的感情,但对内地的情况了解尚浅。我认为,我们的职责在于促进这一批年轻人的认识,使他们深入理解内地,并主动参与到国家的发展大局中去。今年我提出的建议,同样与此紧密相连。
陈卓禧指出,增进香港与内地青年之间的互动,“回归到普通人的情感层面,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培养友谊,显得尤为关键。”港专自早年便在学生实习交流中推崇“双向交流”的理念。“若条件允许,我们安排学生赴内地时,将有机会到同学家中进行访问。通过日常生活的互动,他们能对诸多事物有更为深刻的认识。”今后,在社会上出现任何言论时,他们便能够自行进行对比分析,从而避免轻易受到误导。
陈卓禧提出,应当鼓励更多香港年轻一代投身于祖国的建设与发展。“目前,我们正面临三大攻坚任务,诸如扶贫与污染防治等,我认为可以集结学者、专家及行业新锐,赋予他们参与其中的机会。”他坚信,“在青年们的参与实践中,他们能亲身体验到我国如何稳健前行、攻坚克难,逐步构建出一个更加美好和谐的社会。”在参与活动时,他们能够从旁观者的立场转变为参与者,从而自然而然地培养出强烈的责任感,并形成主人翁的意识。
在殖民地时期主权丧失的年代,坚守爱国信念的人亦会遭受压迫。以香港专业学院师生为代表的爱国群体,在那个黑暗的岁月里,犹如夜空中最耀眼的星辰。如今,香港回归祖国已二十余载,我国也迈入了发展的新纪元,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国家的发展日新月异,身为一个多年来渴望祖国强大繁荣的香港人,我们心中充满了激动与自豪!”陈卓禧向记者透露,此次抵达北京,聆听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对我们来说,无疑是一大激励,同时也为我们开展香港地区年轻人工作提供了宝贵的参考材料。
陈卓禧指出,这份政府工作报告不仅全面展现了国家的发展蓝图,更在多个层面付诸实践,充满生活气息,始终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有效解决了众多民生难题。报告内容既具备国际化的视角,又紧密联系民众的实际需求。他表示,众多香港年轻人都期待国家能继续沿着这一路径前进,共同打造一个更加和谐、更加公正的社会。这份报告,堪称上乘的素材,我将向他们传达一个信息:他们所渴望的,我国正全力以赴去实现香港专业进修学校,并且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陈卓禧不禁感叹,正如习主席所言,我们深信,只要港澳台同胞与全国各族人民一道,顺应历史潮流、肩负民族使命,将民族前途紧密把握在自己手中,我们必定能够携手共建一个繁荣昌盛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