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香港中学文凭考试,被誉为“香港高考”的重要考试,公布了成绩。其中,有16名考生的分数极高,荣登状元的宝座,这一人数创下了历届新高。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在这16位状元中,有11人有意向投身于医学领域,还有1人打算学习兽医。这一现象充分体现了香港状元对医学的浓厚兴趣。
香港考试及评核局公布,本年度共有五万五千名考生参加了香港中学文凭考试。该考试采用等级评分体系,具体分为5**、5*、5、4、3、2、1和U八个等级。考生最多可报考八门科目,成绩位列前10%的考生将获得5**等级。若想获得“状元”荣誉,考生至少需在六门科目中取得5**等级。当考生在七门或八门科目中均获得5**等级时,他们分别被尊称为“超级状元”或“终极状元”。
7月23日,广州艾力彼医院管理中心主任庄一强在接受“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采访时指出,香港学子中状元热衷于投身医学领域并非仅仅是今年的个别现象。根据2019年至2023年间的香港中学文凭考试数据,状元选择医学的比例依次为83%、75%、71%、75%以及75%。由此可以看出,历届状元中有大约七成选择了医学专业。
在庄一强的观点中,医学之所以深受香港状元们的青睐,关键在于其具备四个显著的优势。
那份令人望尘莫及的荣耀感。在香港,医学院的设立数量极为有限,仅有香港大学与香港中文大学两所院校设有,这使得每年报考医学院的竞争尤为激烈。以香港大学为例,2024年的医科入学分数线高达39分留学之路,比一般大学的录取分数线高出17分。因此,能够如愿以偿地穿上“白大褂”的,无疑是“佼佼者中的佼佼者”。
庄一强表示,在香港,提及自己是医生这一身份,便能轻易赢得他人的尊敬。这种由社会大众普遍给予的敬意,让医生这一职业在香港年轻人心中成为了一个令人向往的理想选择。今年荣获超级状元的黄颖妍在接受《香港商报》的采访时透露,她曾担任过学校的义工主席,在玛丽医院实习期间,目睹了医生完成手术后,病人家属对医生深深鞠躬的场景,这让她下定决心,立志成为一名外科医生。
高额的薪酬待遇极具吸引力。在香港,医学院的本科教育通常需要6年时间完成,毕业生只需再完成一年的实习期,便能够获得正式医生的执业资格。香港医院管理局官方网站资料显示,公立医院系统内的住院医师月薪及各项补贴总额介于7.7万至15.5万港币(换算成人民币约为7万至14.1万元);若晋升至副顾问医生等中级职位,月薪则大约为15.9万港币(约合人民币14.5万元),这一薪资水平远超当地居民平均每月2.4万港币(人民币2.2万元)的收入。若踏入私立医疗场所,那些技艺高超的外科医师每完成一次手术,收入便可能高达数万港币,他们享有“月球人”(月薪百万)“星球人”(周薪百万)的称号。面对香港高昂的房价和生活费用,如此丰厚的薪酬吸引力显而易见。
香港正承受着极其迫切的社会需求压力。当前,该地区正遭遇着严重的医生短缺问题。据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秘书处在今年年初发布的《数据透视》报告显示,2023年香港的注册医师总数为16180人,这一数字换算成每千人口仅有2.1名医生,这一比例明显低于世界卫生组织所建议的每千人口3名医生的标准。香港医院管理局的统计资料表明,一些医院的内科、眼科、矫形外科以及创伤外科等部门,患者就医往往需要等待长达100周的时间。庄一强指出,这种供需严重不匹配的状况,使得医学生无需过分担忧就业难题,同时也有利于他们实现个人职业成长与社会价值的和谐统一。今年,香港医疗体系长期承受着巨大的工作压力,医生数量严重不足。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王海博这位唯一的终极状元在接受《星岛头条》采访时表示,正是由于亲眼见证了这一状况,他决定投身医学领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社会做出贡献。
香港的产业格局正经历着深刻变革香港中文大学排名,法律、金融等传统领域的精英行业竞争愈发激烈,其曾经的辉煌逐渐减弱。与此同时,医学专业凭借其稳固的专业门槛、持续的强烈需求以及丰厚的回报,在香港社会中成为了为数不多的“高确定性”专业之一。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的李明教授曾明确表示:“我们的学生们并非在追逐遥不可及的梦想,而是在谨慎地规避潜在的风险。”在医院中,当其他道路变得朦胧难辨,那闪烁的白炽灯光却如同最明亮的灯塔,指引着方向。
医学专业虽然为优秀学生搭建了“避风港”,然而当七成顶尖学子纷纷选择踏足医学这条“狭窄的桥梁”时,其中所隐藏的担忧以及对社会生态环境可能产生的长远效应,值得我们冷静深思。一个城市不仅需要技艺高超的医生,同样也亟需勇于创新的科研工作者和具有前瞻性的企业家。庄一强指出,若从社会人才结构的层面来分析,若顶尖智力资源过度集中在某个特定行业,便很可能引发其他行业人才储备的断裂,从而埋下资源分配不当和人才资源浪费的潜在风险。
要打破这一困境,必须同时采取“供需优化”和“生态重塑”的双重策略。首先,通过不断增大非本地医生引进的规模,以及提高本地医学院的培养能力,来减轻医疗领域人才紧缺的现状。此外香港中文大学排名,需加强多元价值观的引导作用,摒弃单一以医学为最高标准的评价体系,构建涵盖科研、金融、人文、社会服务等多个领域的评价和激励机制,以促进社会各领域的平衡发展与持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