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高考数学考题的综合性持续提升,这类考题不仅有效检测学生的数学学习成效,也是数学教学研究的关键素材,对中学数学教育具有显著的导向作用。从发展态势看,高考数学对创新思维、实践能力、综合素养的考查标准不断提升。这些特点恰好与竞赛数学考题新颖的考察角度和创造性特质高度契合。这里提供的是学习啦小编特意为各位准备的一份资料,内容涉及广东高考文科数学的复习规划方法,内容详实,欢迎各位查看并借鉴。
广东高考文科数学的复习准备方法有这些:文数部分,题目数量有所增加,难题的挑战性也提升了。
数学学科包含人文社科类数学与自然科学类数学,现在针对人文社科类数学进行探讨,根据考察内容分布情况判断,全国统一试卷与广东省试卷之间存在显著区别,
广东卷总共包含21个题目,其中有2个选做题可以二选一,全国卷则总共有24个题目,设有3个选做题供三选一,从广东卷转换到全国卷,题目的数量会变多,这需要考生提升答题的效率,此外,由于广东卷题目的数量有所增加,题目分数的分配也出现了变化起步网校,全国卷的每道大题分数都是12分
广东卷的选讲内容包含“坐标系与参数方程选讲”和“几何选讲”,学生从中选择一项作答,答题形式为选择题,每项满分5分。全国卷的选讲内容则涵盖“坐标系与参数方程选讲”、“几何选讲”以及“不等式选讲”,学生可以从中挑选一项进行解答,答题形式为问答题2025广东高考文科数学,每项满分10分。由此可见,全国卷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点比广东卷更多。
题目类型上,全国性考试的选择题多关注空间几何与旋转体,而广东省的题目分布则较为均衡,各部分内容考查比例相差不大,并且,在广东省考试中不常出现的解三角形问题,在全国性试卷里却是频繁出现的部分。
备考建议:注重教材上的例题习题
无论文科还是理科,在准备考试时,大体上,按照考试大纲,关注新增加的部分,培养良好的学习方式,只要能做到两个要点就可以了:
重视“新增”内容,不忘“边缘”考点。
新增内容就是《数学课程标准》里新加的部分,具体包括:函数与方程,算法初步,几何概型,条件概率,正态分布,统计案例,三视图,全称量词与特称量词,以及理科的定积分。根据最近几年试题的统计,这些新内容在数量上逐年增多。在出题的难度和变化上也有所提升。
另有引人关注的现象,即那些看似“减少”或“简化”的“次要”知识点反而频繁出现,例如2010年课标卷Ⅰ文理科第19题都涉及了“独立性检验”,2014年课标卷Ⅰ理科第18题考察了“正态分布”,课标卷Ⅱ理科第19题涉及了“线性回归方程”,2015年课标卷Ⅰ文理科第19题同样考察了“回归方程”。
必须强调的是,全国性考试和广东省考试在处理“概率统计”及“统计实例”这类内容时,无论是出题思路还是考核标准,都存在显著不同,学习准备期间务必给予充分关注。
明确“考纲”要求,加强“双基”训练。
《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主要参考,也是考生备考的关键指引,教师必须掌握其动态调整,所以需要认真研读《考试大纲》。
学习准备期间,应当以课本内容为根基,对课本中的例题和核心概念进行归纳、提升和拓展,以便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成效。梳理资料时,需要充分发掘教材例题和习题的作用,深入把握教材精髓,探究教材深层含义,借助课本内容带动整体学习,达成从根本到全面的进步。每年高考数学试卷里,有些题目源自课本,难度又超出课本,尤其是选择题和填空题,大部分都是课本例题或习题的再创作,解答题部分也常能看到课本试题的踪迹,或者直接运用课本里的定理和公式。
全国卷的客观题和解答题,整体难度都比广东卷大,因此更应加强对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综合训练。
高考数学复习须注意四个问题
养成良好习惯。
学习期间需要适量完成练习题,培养规范答题方式,务必注意审题仔细,书写工整,表述严谨,绘图精确。审题必须认真,题目提供的条件、要求一定要仔细阅读;书写必须规范,避免随意修改,字迹的优劣、卷面的干净程度会直接影响老师批改的心情;答题要重视图形与数字的结合,分类探讨时先分解再综合;作图时必须用圆规、三角板等工具准确绘制,不能随意涂鸦。
合理运用资料。
复习资料不宜堆砌太多,两三套最为适宜,倘若数量超额,便容易落入“题海”的窠臼之中。考生务必在导师的引领下筛选学习材料2025广东高考文科数学,切忌浅尝辄止,即便阅读量看似庞大,实际成效却甚微。
训练答题习惯。
一份考卷的题目难度通常表现出“从易到难、逐步增加、最后陡升”的特点。以选择题和填空题为例,通常前10道题目的难度会逐渐加大,第10道题的难度一般较高,但第11道题未必比第10道题更难。考生应当避免在难度较大的题目上花费过多时间。
建立错题集。
备考初期应当准备一个记录错误的簿子,时常回顾分析,这样能够获得新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