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中午12时,最终一批考生录取审核完成,2025年江苏高招录取现场,辛苦工作的相关人员终于得以喘息。经过两个月时间,从考试安排、方案制定、答卷批改和分数线划定,到考生选报志愿和院校录取,江苏省教育考试院顺利实现“安全高考”任务,本科院校及“双一流”大学录取学生数量持续增加。
在徐州新沂某个乡镇的邮局里,快递小哥正逐一分发高考录取通知书给考生们。对于常年奔波在外的张先生来说,孩子的高考志愿选择曾让他十分困惑。多亏了省教育考试院专家的志愿规划建议。按照专家的精准指导,小张的志愿填报巧妙地发挥了分数的竞争力,形成了合理的梯度,最终确保了录取结果。
今年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省教育考试院挑选了三十多个工作能力强的人,成立了高考志愿填报的党员模范小组,他们到农村乡镇、中学、社区和警察队去提供填报志愿的帮助。在黄桥、新沂、赣榆这些地方,这个小组主要帮助那些家里没人的考生和经济上有困难的学生,让他们能够准确地选择填报志愿的方法。
线上渠道的答疑服务与线下直接沟通同样便捷,省教育考试院的网上答疑平台运行顺畅。关于哪些类别不能同时填报,特殊类型志愿的填报方式等问题,在江苏高考志愿填报的官方咨询窗口,考生和家长们踊跃提问。在本科和专科志愿填报阶段,省内外194所高校与省市招生考试部门共同参与的网上招生咨询活动举行,总共处理了超过1万3千个各类咨询事项。24小时在线智慧答疑平台更是全天候服务考生超30万人次。
重要通知:今年高考第二阶段填报志愿的最终期限是7月28日17时,请所有符合资格但还未操作的人尽快完成登记。临近最后期限,许多没有填报的考生都收到了这条信息。从考试期间的天气预警到志愿登记的提示,各种短信不断发送,传递着关心,让考生感到非常温暖。
录取时段,省教育考试院建筑内部灯火通明,持续到深夜,咨询电话响个不停,不断有求助声传来。有人焦急询问,学校录取标准没看明白,担心被退回。7月2日,填报志愿时限刚过,晚上十一点刚过,值班员小李接到一个电话,话筒那头传来哽咽的声音。对方说,自己没留意所报专业对色觉的说明,现在可能要被退掉。
不要着急,请慢慢讲。小李一边记着笔记,一边细致说明平行院校的录取顺序、身体检查的特殊要求,投档是依据分数高低、依照志愿顺序的,你填写的这所大学到时候未必能录取到,另外,申请调剂志愿也能起到补救作用。在小李的劝导下,考生的紧张情绪慢慢缓解。本科录取环节完成后,这位学生及其家人专程前往考试机构表达谢意,同时还带来了一个令人欣喜的消息,即已经成功被另一所理想中的大学录取了。
录取工作圆满收官,省教育考试院系统梳理了本年度的整个过程:在高考前夕运用“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的方法,深入市县保密机构及各个考试点进行实地考察;考试过程中,全省281个考点、13560个考场管理规范,没有出现失密泄密和集体性违规作弊的情况;全省为223名身有障碍的考生给予适当帮助,其中为2名视障人士考生准备盲文试卷、单独安排考场,并安排专业盲文教师提供全程服务;组建了由3000名优秀教师组成的工作人员队伍,严格遵循“四重评审”“复核程序”,纪检人员全程在岗监督,以最严格的纪律、最标准的方法确保评分的公正性;超过1600所在苏招生的高校全面推行“网络录取”,录取现场联络员提供“一对一”服务,考生材料传递全程可查。
我在北京的一所大学获得了入学资格2025江苏高考时间,这个消息几天前通过连云港考生小王的电话传到了考试院,工作人员因此感动落泪。高考期间,小王突然出现气胸症状2025江苏高考时间,必须借助氧气瓶才能参加考试。省市考试院针对这一特殊情况,指示考点严格依照应急预案执行,设置了备用考场,开通了优先通道,同时联络医院在考场外安排专业医师提供全程陪考服务,确保他能够顺利参加全部考试。考生若能进入心仪的大学就读,我们考试组织者再怎么辛苦也觉得值得这个付出,连云港市考试院负责人如此感叹。
省教育考试院负责人强调,实现人民满意的教育选拔,基础在于工作态度,核心在于服务群众。录取公开日环节里,三十余名考生、其家人以及新闻界人士亲身体验了录取全过程。南京市第十三中学教师张洁洁谈到,通过观察工作人员的认真负责,深切体会到高考的公开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