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小红书上的一位关注者,将自己准备参加2025年深圳市公务员考试申论写作的构思分享给我,希望得到一些反馈意见。
大作文的题目明确指出:文化底蕴决定发展水平,以“深圳肩负新时代的文化责任,强化增长动力,不断提高城市声誉”为主题,撰写一篇评论性文章。
围绕主题核心,必须集中探讨相关要点,然后自主构思标题。
那么,是不是可以天马行空2025年国考申论,随意发挥呢?
绝非如此。需事先领会并明确核心要义,提炼关键要素,方能构思立意。
通读题目要求后,我们能迅速识别出核心的两个词,即文化和发展。
也就是论述文化和发展之间的关系。
若只谈文化传承,或仅论及进步,便偏离了中心;倘若仅讨论怎样扩大城市声望,那更是离题万里。
一、这位同学拟定的题目
这位同学拟定的题目为:建设高质量文化强市
这个题目显然不成功,原因有两个。
语句表达存在障碍,这是许多硕士研究生常犯的毛病,他们习惯胡乱拼凑词汇。这种情况或源于长期撰写论文,为躲避查重而形成的表达错误;或是由于过分自信于自身文字功底,胡编乱造或滥用词语。
建设高质量文化强市,表意不明、组合不当。
着力推动优质文化城市建设进程,持续秉持进步理念,塑造文化领先城市形象;同时注重资源与软实力的同步提升,迅速推进文化领先城市建设步伐,此类举措亦普遍适用。
许多学生对考试作文的题目看得很淡,觉得它没什么价值。从考试作文的分量来看,题目的确并非关键所在。
然而,要是你的大作文期望获得第一等或第二等优秀成绩,但文章所依据的题目存在诸多问题,评卷者可能会受到不良影响,进而降低对你的作文评价等级。
题目未能涵盖所有关键词,如前文所述,依据题干指引,大作文需围绕文化与发展两个维度构思,因此标题应包含文化与发展这两个核心要素。该同学的题目仅突出了文化,却忽略了发展。评卷者据此会认为考生未能准确把握题干核心内容,进而影响从题目中获取的评分,难以获得加分。
二、这位同学拟定的提纲
传承民族遗产,赋予新时代表达,为深圳打造优秀文化都市提供支撑。
分论点二:完善法规体系,提升人才培育力度,为深圳打造优秀文化都市奠定基础。
创新文化载体,推动产业交叉,为深圳打造一流文化中心开辟新途径。
促进不同文化间的互动往来,鼓励本国文化走向世界,为深圳打造一流文化中心提供发展机遇。
先不依据提供的内容,命题者设定的视角和思路,来判断这份提纲的优劣,仅从表达方式与思路连贯性角度进行审视。
写作时,必须确保用词的鲜明度与精确度。申论考试中的大作文,目的是让评阅者迅速领会文章的主旨2025年国考申论,进而快速对文章进行归类和档次评定。通常情况下,我们将其中的小标题设定为分论点。
分论点作为小标题,必须依照论点标准,做到清晰,简练,无误。
然而,根据我的公务员考试辅导经验,许多学员倾向于在分论点标题上“下功夫”,或者选用较为笼统的术语,诸如“本质、范围”之类;又或者运用类比的词句,诸如“火车头”“引擎”那样。
一些学生虽然运用了这些词汇,却并不明了它们的准确含义,偶尔还会出现背道而驰的情况。
评分者见到这类分论点,常会认为其浮夸不切实际,进而导致整篇文章得分降低。
比如:传承民族经典,赋予新的时代意义,为深圳打造优秀文化都市提供支撑。
此处所谓“发扬传统文明”,表述不够精确。究竟要发扬何处的传统文明?是中国本土的还是其他国家的?传统文明种类繁多,是否都契合当今时代的要求?所以,恰当的说法应当是“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明”。
此处所谓“融入时代精神”,具体指什么?若要强调时代特征,理应采用“新时代”这类说法。至于时代精神涵盖哪些方面,又为何要融入,如何融入?既然你的分论点提及“融入时代精神”,那么,在后续的论证中,务必将这些问题阐释清楚,说明白。
然而,公务员考试中的文章篇幅是有限的,这篇文章需要讨论的核心是文化与发展,倘若把笔墨都耗费在阐释“赋予时代意义”上,便偏离了主旨;倘若不涉及就是偏离了方向。各位同窗琢磨一下,将这句话置于分论点里,究竟有何价值?
写作时不必认为论据越长越佳,也不必觉得论据里使用华丽词汇越多越好,申论写作的论据,必须符合“精准、简练、突出”的标准,这对评审者同样对自己也是一种体谅。
其次要关注文字的条理性。这个提纲里,先讲的次第是:文化遗产、法规维护、产业经营、往来互动。
这种行文逻辑是否正确呢?
建设文化繁荣城市,必须将传承民族传统文明作为根本依据和最终目标,这既是根基,也是关键,将其置于首要位置完全合理。
要不要讨论法规维护的问题,这值得考虑。通常情况下,负责维护的主体,应当安排在最后一个要点,作为所有要点的维护。
所以,应当传承民族传统文明,接着要培育文化行业,文化行业进步了,需要叙述好国家叙事,以此促进文明互动,最终才是法规维护。
三是要注意分论点的主体不要过多。
分论点二:健全法规体系,注重人才培育,为深圳打造文化高地奠定基础。
这里既有法律的主体,也有人才的主体。
倘若这个分论点以法律为核心,探讨强化法律保障须要人才,那么,在分论点里,完全不必提及,在阐述过程中交代清楚即可。毕竟法律保障,不可能只谈人才培养,那并非关键所在。
法律保障与人才培养并非同一概念,将两者强行归为同一层面,单独展开论述是不妥当的。
三、从给定资料中获取论点信息
由于没能查看到相关材料,这位同窗分享给我的各份材料核心内容,我无法核实其准确性,只能基于这些信息进行粗略探讨。
这位同学发给我的信息为:
材料1:中心论点
材料2:文化方面取得的成效
材料3:深圳精神、精神文明、道德
材料4:阅读、网络文明
材料5:公共文化服务
材料6:传统文化、非遗文化、红色文化
材料7:政府保障、政策扶持
材料8:人才
材料9:社区文化/邻里文化
材料10:创造文化新形式、文化产业
材料11:旅游
材料12:文旅产品、消费
材料13:文博会(文化出海)
材料14:文化出海(时装周、甲亢哥)
材料15:创新文化
从这些给定资料来看,大作文立意的基本思路应该是:
如今,深圳在文化城市建设方面收获了不少成果,诸如某某某,然而文化底蕴关乎发展高度,深圳肩负起新时代文化建设的重任,需深化文化制度层面的变革,迅速增强文化领域新动能的生成,积极促进文化行业实现优质化发展。
分论点一: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让文化融入市民生活。
分论点二: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推动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创建新型全球交流标杆,塑造新时期文化高品质进步典范。
分论点四:加强政府保障和政策扶持,推动文化繁荣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