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外国语新枫杨学校高三物理教师 曹垒
2025年,河南省开始采用新的高考制度,全国统一考试的科目由教育部负责出题,而选择性的考试科目则由本省自行命题,这种情况与过去的全国卷命题既有相似点,也存在差异。2025年河南省的高考试卷整体上沿用了近些年的出题特点,强调基础知识和综合能力的平衡,并且充分反映了新课程标准以及核心素养的目标。
一、 试卷整体分析
这份物理考卷满分一百,力学部分有六题,电磁学部分也有六题,光学和热学各有一题,近代物理同样是一题,题目设置比例相当均衡,力学占分三十九,电磁学占分四十七,光学、热学、近代物理合计十四分,所有考察内容都属于常见重点,主要针对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进行测试。
二、 新高考物理卷的特点
1. 紧抓基础,突出主干知识
题目构思方面,整体主要针对基本知识进行检测,并非着重考察那些二级推论或者部分学生理解较为吃力的知识点,例如第2题关于光的折射,第3题涉及万有引力与航天,第8题关于机械波2025年浙江高考理综,乃至最后几个大题,都是我们日常学习中反复接触的考察点和典型模式,学生在应对这些题目时会感到比较亲切。
2. 不刻意强调情景,整体难度平稳
这份考卷很少突出具体场景,主要针对物理公式进行考察,多数题目直接呈现公式,仅第9题讨论了影像抖动,第11题涉及保温装置,第13题研究液体测量仪,这些题目都基于实际应用分析,没有冗长的背景材料,这种情况与浙江、湖南等省份的高考差异非常明显。整体难度逐步增加,但变化不大,头五个题目都不难,从第六个开始难度适中,结尾没有特别难的题目,最后一道难题比较常见,难度也属于中等水平。
3. 对计算能力有一定的要求
先前那些题目都不需要太多计算,从实验部分起,第12题的最后一个小问涉及较复杂的计算,接下来的几道计算题同样需要花费不少时间。
4. 试卷难度梯度较好,注重高考的选拔属性
这份考卷既检验了基本知识掌握程度,也测试了新定义的灵活运用能力,评估学生在新环境新认知面前的应对水平,例如第9题涉及画面抖动现象,比如第12题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实验中增加了“误差率”这一要素,还有第15题考察带电粒子在复合场域中的运动并引入“漂移速度”这一术语,这些都是对新概念的检测,所以基础牢固、运算精准、对场景把握到位的学生能够脱颖而出,强调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估,符合高考的选拔功能,契合高考人才分类的要求。
三、 河南卷与之前的理综卷的不同之处
1. 试卷结构的差异
试卷布局存在显著区别,理科综合考试中,全国卷物理部分满分为110分,而河南省物理卷满分则为100分,在题型设置上,全国卷遵循“8+2+2+2”的框架,包含8道选择题,2道实验题,2道解答题2025年浙江高考理综,以及2道选答题,河南省物理卷则采用“10+2+3”的结构,设有10道选择题,2道实验题,3道解答题,在考核要素上,两份试卷均保持全国卷的特质,考察范围广泛,着重于基础知识的掌握。
2. 试卷整体难度相较于全国卷偏易
河南卷的背景材料比全国卷要少一些,根据学生意见,其难度和早先的八省联考差不多,做题时没用到什么新方法,基本上都是考察学生平时掌握的常规知识点,换句话说,考生只要平时把基础打牢,踏踏实实,不去硬攻偏题怪题,今年高考应该能获得理想分数。
四、 基于河南卷的分析,对教学的一些思考
1. 重视基础模型基本概念的理解
河南卷整体难度保持稳定,无需刻意攻克难题,不刻意引入新情境,也不刻意结合时事热点,主要考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学生平时习惯背诵二级结论,但对结论的推导过程却不够了解,因此在后续教学中需要加强基础知识、基本模型的教学,协助学生巩固基础。
2. 重视对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和数学知识的应用
今年高考对考生的计算能力有一定标准,并且参照其他省份的考卷,例如湖南卷对数学知识在物理中的运用要求很高,今年是河南推行新高考的第一年,河南卷整体感觉上比较稳定,没有太多创新留学之路,但通过今年的经验总结,明年河南卷在出题方面肯定会更加完善,是否可以参考其他省份的出题经验,也是我们这些教学第一线的教师需要考虑的问题。
3. 能力的培养仍然是重中之重
学生分析具体状况的能力还有待加强,参考其他省份的测试卷,例如回顾往届八省联考的试卷,都包含了要求学生解析全新状况的内容,比如八省联考选择题最后一题涉及车辆转弯的现象,又比如此次第七题关于摄像设备的题目,目的是让学生能够独立剖析新状况,培养从状况中获取资料的本领,这应当是我们着力提升的领域。
2025年河南的试卷风格稳定并有所创新,它既维持了其选拔人才的基本作用,又对学生的物理研究能力以及科学水平有了更严格的标准。今后的教育中,必须加强学生建立模型的能力、运用数学手段解决问题的技巧和科学思考的方式,这样才能跟上高考改革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