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国高考于6月7日正式启动,当天上午首先进行的是语言文字能力的测试。本次考试包含的写作部分内容如下:
新课标I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借助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智能技术的广泛部署,许多疑问都能迅速获得解答。由此引申出一个思考,我们面临的问题会不会逐渐减少?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确立核心观点,明确文章主旨,有助于构思整体框架;选定写作角度,能够有效避免内容空泛,确保论述集中;确立文章立意,则需结合个人感悟,体现独特思考;选择恰当文体,需根据表达需求,决定采用记叙或议论等形式;自拟标题时,应简洁概括中心思想,引发读者兴趣;创作过程中,必须坚持原创,杜绝任何形式的抄袭套作;同时,注意保护个人隐私,不涉及真实姓名或敏感信息;文章篇幅需满足要求,确保内容充实,达到八百字以上标准。
新课标II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这份试卷的现代文阅读部分指出,长期以来,人们只能观察到月球朝向地球的同一个面,而“嫦娥四号”的探月行动首次揭示了月球背面的未知景象;紧接着,“天问一号”摆脱了地球的引力,将航天工作者的视线引向了遥远的太空深处。
正如人类的太空之旅,我们每个人也都在不断抵达未知之境。
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全国甲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人们需要掌握跟他人打交道的方法,有时,为了防止矛盾发生,我们不愿意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不过,开诚布公地沟通,才有可能促成心与心的碰撞。
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北京卷
微写作(10分)
从三个题目里挑选一个来回答,需要遵循规定的格式,字数不能超过150字,同时不能透露地区、学校以及个人相关信息。
微信朋友圈设有点赞选项,部分人看重获得的赞数,另一些人则喜欢主动去点赞,关于点赞这件事,我的看法是这样的,我认为它反映了人们渴望获得认同的心理,同时也能拉近彼此的距离,点赞数量多的人往往更在意他人的评价,这种行为带有一定的虚荣心,点赞行为能表达对他人的支持和欣赏,增进朋友间的互动和情感交流,我主张适度点赞,不必过分在意数字,更应注重人际关系的真实发展。
学校即将组织一次以探访名人出生地为主题的实践学习,打算在选定地点停留两日进行考察,现向全体学生征集目的地推荐意见。你推荐哪个地方?请阐述具体原因。务必标明名人及其出生地,并着重说明理由,所提理由需具有说服力。
(3)以“月的独白”为题,用月亮的视角,创作一首短诗或一段抒情的文字,需要情感真切,语言形象,富有感染力。
作文(50分)
请从以下两个题目中选择一个,按照要求完成作答。每道题目都需要写在答题卡上。不要透露你所在的地区、学校以及个人相关信息。
数千年以来,那些古老的典籍总能不断焕发新生,那些卓越的见解总能持续启迪后人,中华民族的崇高精神也永葆着活力与力量,许多事物在岁月的磨砺下2025全国甲卷,越发展现出其不朽的价值和魅力。
请以“历久弥新”为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个人进步需要拓展眼界,与人相处需要敞开心怀2025全国甲卷,技术革新需要突破思维……拓展,遇见不一样的自己;敞开,呈现崭新的局面。每一次这样的突破,都蕴含着一段经历。
请以“打开”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文章整体基调积极向上,叙述内容详实可信,具备诸多具体细节的描绘,行文通顺,字迹工整规范。
天津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世间万象纷繁复杂,个人也好留学之路,集体也罢,乃至一个国家,都难免会受到他人界定。面对这种界定,我们应当审慎考量,辨别真伪,剔除杂质,从中汲取进步的力量;同时要敢于主动塑造自我,展现独特魅力,走出属于自己的道路。
这些文字能让你产生什么想象和感悟?请联系自己的经历和体会,创作一篇作品。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
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上海卷
写作 (70分)
世间万物,人们往往借助接受程度来衡量价值,以此分辨优劣。认可程度,实则是衡量事物价值的一种普遍方式。人们习惯于用这种标准,去判断事物的价值高低。这种做法,在生活中十分常见。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