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都升级成4K了,你的祝福还在群发‘中秋快乐’?
——别笑,我去年那样做,结果表姐这样回复我,谢谢,下次换个有血有肉的人试试
当场社死。
2025的中秋,连嫦娥都学会带货。

她不往广寒宫去悼念桂花,转而在月球的背面进行直播,使用高清晰度的摄像头对准自己的脸庞,背景中的陨石坑看起来像是刚烤制完成的奶酥。
文化旅游局趁热推出NFT月饼,扫描二维码即可领取,一枚数字莲蓉,区块链上记录,赠予前任时可加上一句“让你难受”。
我抢了个“低糖款”,系统提示:卡路里为零,伤心值拉满。
好的,科技将团聚拆解为数字信息起步网校,肚子感到饥饿,口袋也变得干瘪,惦记无处安放,只能往分布式账本里游荡。
可别以为只有00后玩虚的。

我母亲是广场舞的领队,上周她暗中把家中整罐的双黄莲蓉替换成了小包装的三十克装,她一个一个地吃,仿佛在为月亮补充能量。
她说“血糖高2025年中秋寄语,团圆得先保命”,一句话把我怼到墙根。
我才懂,健康不是潮流,是老人偷偷学会的求生欲。
所以今年我没有寄月饼,而是寄了一台小型投影设备,设备里预先装了嫦娥六号传回的图像,在8号那个晚上,把它对准了阳台,月亮的影像就实时投射到了天花板上。

父亲无需抬头,平躺着就能望见三千多万万公里外的陨石坑,他眯起眼睛发笑,说这样脖子就不疼了,而且还能多喝几杯酒。
科技最动人的时刻,在于将其融入长者的安逸环境,使他们在无需改变旧有生活方式的前提下,也能跟上现代社会的步伐。
当然,也有人不吃这套。
我的发小阿俊,在上海漂泊已经十一年了,经常要加到晚上九点,在地铁上偶然看到“数字月饼”这个话题登上了热搜,他立刻就跳过去了。

他挑选了一小份少糖的新鲜榴莲,仅有六个果肉,独自坐在出租屋的露台上,边看着手机里家乡的监控画面,边享用这份水果。
镜头里爸妈在院子摆了张空椅,替他留座。
他咬一口,月亮在屏幕里,也在盒子里,就是不在怀里。

那个时刻,他领悟到链上认证、4K月球景象都不及一个真相:永远回不去的才是真正的中秋,能够返回的仅是普通的周五。
他随后关闭了放映设备,将剩余的糕点装进行囊,连夜赶往票务处,在寒风中伫立了五个钟头,天亮时分抵达家门口,家中的犬首先奔了过来,双亲面无泪痕,只关切地询问他是否感到饥饿。
厨房开火,莲蓉味飘出窗2025年中秋寄语,和十年前一样,这才是最高清的重启。
所以,别纠结发哪句文案。
要发送就发送,要回复就回复,票若能买则买,若不能买也记得将月亮音量调至最大,让父母知道你没挨饿、没生病、并且心里还想着家。
关于我,已经设定好提醒,8号晚上会将NFT月饼送给外婆,并附带一句留言:如果她收不到,就当作是我亲口对她说的——月亮今晚替我拥抱你,力道稍强,不要嫌它太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