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行僧歌词 他是我的榜样

雅思2023-02-01 16:03:17佚名

轻松调频的《all that jazz》是我一直向身边每个喜欢音乐的人推荐的广播节目。多年以来,它让我获晓了很多原本不曾听闻的音乐家,让我的歌单得到了扩充,偶尔,还会有一些对我意义非凡的音乐人采访或曲目出现。只不过因为播出时间太晚,一般我都是用软件听回放。这不,刚刚听到了以窦唯的《束河乐记》专辑为主题的采访。对我而言,仅仅是“窦唯”这个名子就已经是意义非凡了。

也许,我听到的第一曲摇滚乐是小舅弹唱的崔健的《苦行僧》,但让我喜欢上摇滚乐的绝对是窦唯的《黑梦》,整张专辑的曲目。我对窦唯的狂热期止于《幻听》发表后的一段时间。虽然我很喜欢这种给人丰富想象空间的音乐,但那时年轻肤浅的我还是需要用歌词来协助自己完成这种想象。虽然我一直是只要好听就喜欢原则,但还是会有一类音乐作为某个年龄段的主流,从英式摇滚、美式重金,新金属、哥特金属到现在古典乐与蓝调、爵士并举。如今,我听着《束河乐记》的曲目,非但不会有年轻时听《幻听》的那种晦涩,还伴随着它们联想了一些场景。我想,德彪西、拉威尔、格里格和《all that jazz》里出现的那些爵士钢琴家们对于我音乐理解能力的成长都功不可没吧。然而,对于他的音乐我是写不出什么的。无论是音乐专业知识、对感受音乐表达的内容,或听过的曲目量,我都不行。不是所有对音乐的感受都可以被我转为文字,也做不到来评价一切悦耳的音乐只用一句万能的“我鸡皮疙瘩都起来了”。

我本不是那种主动寻找新消息的人,在我的兴趣转向国外摇滚之后,虽然也经常把他的前2张专辑拿出来听,但不再关注他出了什么新专辑苦行僧歌词,一直以为他只有4张专辑。但昨天去音乐平台去翻看他的专辑列表,发现他就一直没有停止过音乐创作。有那么一瞬间,我觉得他就是我想成为的人。

记忆中,他与王菲离婚后,就出现过公众视野里两次。一次烧车,一次是路人发现他坐地铁。那时候还没有微博、朋友圈,但这不意味着那时的网络资讯不发达。这两条新闻在各论坛及门户网站上都可以看得见。趋利的媒体要么就凭空捏造事实,要么就用低俗的价值观去评价他落魄,仿佛是被人遗弃的垃圾。反观窦唯的反应,可以说是人如其乐。烧车代表了摇滚时期“跟一切死磕”的精神,而之后不予理睬则和他超脱的音乐一样自我。记者们估计也是觉得撩逗一个不还嘴的人实在无利可图而放过了他。让他做他自己的音乐,做着不接地气的音乐。

在窦唯把我带进摇滚大门之后,我还喜欢了其他很多摇滚乐手。但他们之中的很多人我现在已经不再喜欢,或者说不再喜欢他们的作品,原因因为他们的音乐风格变得越来不摇滚。谁能想到唱《荒原困兽》和《每次都想拥抱你》是同一个人;谁能想到在《蓝莲花》之前,许巍还有过《在别处》这样的作品;曾记得廿多年前,轻松调频采访“鲍家街43号”节目里听到《没有人要我》,那个感觉要比《飞得更高》好多了。

这么多年,貌似窦唯从来都没参加过什么综艺。他既不会以为自己强大到能去给别人指点迷津,也不会以卑微的姿态去听那些乐评人和“老师”们胡说八道,更不屑于在镜头前表现自己的个性和生活。以我的理解,应该是“参加综艺?好像我音乐已经做到巅峰似的”

所有人都有权选择自己的路,只要不伤害别人,没有什么对错之分。所以不管是从前的摇滚乐手流行化苦行僧歌词,还是去参加综艺,都无可厚非。只是,这样一比,我比年轻时更加喜欢窦唯了。之前教我弹琴的的同学说窦唯已经成仙儿了,我现在也是这么觉得。所谓的仙,是在说他的超脱,他的自我。不闻世事,一门心思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沉浸在自己的音乐中,在这个以名利来衡量“成功”的社会,我认为他已经做到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另外一个老友说了10个字: “宁在直中取,不在曲中求” ,我深以为然,收纳入自己的词库里。这一点,窦唯无疑也做到了,他就是我的榜样!

当然,我心中的尘缘未断,虽然对利不那么看重,但对名还是有些执念的。虽然不能完全跳出红尘,但好歹在追名的过程中坚持自我,也不枉我树立了这么个榜样。最后,虽然还没“成功”呢,但还是要发表一下“感言”,谢谢吾妻这么多年的支持,让我能有坚持自我的底气。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