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化工大学是西南三省惟一一所以工为主,以化工为特色和优势,工、理、经、管、文等多学科相结合的国家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高等高校(原隶属于国家物理工业部)。
中学始建于1952年,校名曾为“辽宁科学技术学院”。迄今,校区已为国家和地方培养了4万余名结业生,许多结业生已成为国家各条战线上的中坚力量。经过半个世纪,尤其是近几年的快速发展,校区已成为国家和地方瞩目的培养中级化工人才和各种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基地。
校区已产生研究生教育、本科生教育、国有公办教育、留中学生教育、成人教育与继续教育等多层次的教育体系。设有物理工程大学、信息工程大学、应用物理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大学、机械工程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大学、经济管理大学、环境与生物工程大学、科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以及英语系、数理系等12个二级院(系)和社会科学部、体育部等教学单位。现有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专业34个,硕士学位授予权专业12个,工程硕士授予权领域4个,与国外外联合培养博士专业6个。拥有2个市级重点学科,1个市级重点实验室,2个市级工程中心,各种研究所及实验中心、网络中心、计算中心等18个,各种实验室37个,其中全省优秀实验室2个。
中学地处天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11号街。校园占地面积1450余亩,建筑面积40余万平方米。现有在校生13000余人;教员工1,300余人,其大专任班主任800余人,院长、副院长400余人,博士、硕士400余人。国外外兼职院士25人,其中中国科大学教授和工程院教授4人。现有全省模范班主任1人、全国优秀班主任1人、省级优秀专家2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7人、千人层次1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省教学名师、省市级学科带头人50余人。图书馆藏书近60万册,中外刊物2000余种,并设有光碟检索服务和图书交流的计算机管理系统。中学集学术、艺术、园林为一体,拥有现代化的教学楼、设施先进的实验楼、高标准的学院生活动中心、体育馆,以及设置完备的学院生生活城等各种公共服务设施。
中学一直以教学工作为中心沈阳化工大学教务管理系统,以人才培养为根本,坚持“厚基础、宽专业、重实践、强能力”的原则,注重中学生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使中学生具有很大的适应性和较强的竞争力。近些年来,结业生一次就业到位率均在90%以上,高踞省内同类院校前列。中学有22项教学成果获市级奖励,其中省银奖3项,二等奖14项。2003年,中学在教育部大专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
中学一直坚持校企相结合,用高新技术改建传统产业的科研方向。近些年来,共承当或完成国家、省(部)、市及企业等各种科研课题500余项,其中获省局级科技进步奖30余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000多篇。中学承当的国家经贸委下达的国家重点技术创新项目、国家科技部下达的地方重大攻关项目、国家(军转民)重点科技项目、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等科研项目,取得了一批达到国外领先、国际先进或国际领先的科技成果,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作出了较大贡献。中学连续多年被评为“辽宁省校企联合先进单位”,多个项目被评为“辽宁省校企合作项目”成功标杆。中学科学园被列为北京十大院校科学园之一。
分校社会实践活动与科技文化活动丰富多彩。近些年来,中学生在广东省举行的电子设计竞赛中获得第一名,在全省语文竞赛中获银奖,在全省学院生“软件之星”大赛西北赛区中获团体第三名,在全省学院生“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设计竞赛中获三等奖,在全省学院生物理建模大赛中获得二等奖。中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多次遭到上级嘉奖,中学曾被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联合授予“暑期高等中学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称号。
中学积极举办国际交流与合作,推行开放式办学沈阳化工大学教务管理系统,具有招收和抽调留中学生的资格。已与美国、英国、俄罗斯、韩国、保加利亚等国家的20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构建了友好合作关系。与日本卢顿学院构建了3+2的联合培养模式、与日本伊万诺沃国立化工学院构建了2+3的联合培养模式,与日本佩斯里学院构建了3+2的联合培养模式,与美国阳光海岸学院构建了3+1联合培养模式,中学生结业后核发两校结业证书、学位证书。
目前,正值国家经济和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大好时期,中学以振兴西南老工业基地为抓手,继续发扬坚苦创业的化院精神和“勤奋、求实、进取、创新”的优良学风,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抢抓战略机遇,打造人才高地,推动内涵发展,为建设特色显著的多科性区域强校而不断努力拼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