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五月初五为每年端午佳节,今年对应公历6月14日,现已进入端午休假时段,众多人士返乡,与家人共度节日时光。节日当天有食用粽角、饮服黄酒、竞渡龙舟等传统活动,且每户人家均需于门前悬挂数株艾草,此习俗缘何存在?
01、端午挂艾草之由来
据说燕王带兵去河北打仗,途中遇到一位母亲带着两个儿子,但这个母亲手里牵着的是个两岁的小子,怀里却抱着个五岁的孩子。
这令燕王感到困惑,究竟是什么原因呢?那位妇女解释道,她怀中的孩子其实是隔壁家的,孩子的父亲在战场上牺牲,母亲也因病去世,家里就剩下他孤零零一人。而那个小男孩才是她亲生的,至于为何带着他,妇女表示一旦遭遇危险就要“保住大的,舍弃小的”!
燕王听完,陷入沉思,不由对这妇人另眼相看,说:她如此疼爱别人的孩子,又是我的子民,怎能会遭人谋害?
紧接着,燕王从路旁扯来一把艾草,告诉老妇道,只要把草插在门边,往后打仗就能保全性命。随后,老妇照此办理,果然安然无恙,其余村民也争相效仿。
第二天恰逢端午节,同时燕王取得了胜利,为了表示庆祝,往后民众们会在这一天悬挂艾草。
艾草遍布国内南北方各地,它非常顽强,也很容易适应各种环境,在乡下地方随处可见。
艾草气味十分特别,既有食用价值,也有药用价值,很多人会用它来煮鸡蛋吃。南方人做青团时,也常会用到艾草和糯米粉。此外,艾草还可以用来煮粥,或者炒鸡蛋吃。
艾草自古以来就是效果显著的药物,能够用艾草水给孩子洗澡,帮助降温,现在人们也会用艾草泡脚。民间习俗认为,农历五月初五是容易发生意外的日子,而艾草可以带来好运、治疗疾病、赶走邪气,所以在这个时候插上艾草可以祈求平安。
那个季节空气湿润,降雨频繁,并且气温较高,导致蚊子苍蝇等害虫变得十分猖獗,而艾草散发着独特的气味,能够有效地驱赶这些昆虫,另外在阴历五月份,艾草正好成熟,这时候它的药效最为显著。
02、“插早不插晚,挂长不挂短”
在挖艾草、插艾草时是有讲究的,我们一起来看看:
①挖艾要趁露水
艾草的采集必须尽早开展,一般要在有露水的时候去田地里收割回来,上午六七点最为合适,因为这时露水尚未蒸发干净。倘若等到太阳升得非常高端午节小短句,艾草的香气就会减弱,从而降低它的药力,所以乡下人在端午节那天都会很早就起床去挖艾草。
在采挖艾草的时候,有些人习惯性地用镰刀从根部向上割除。只要艾草的根系没有被破坏,它依然能够再生。实际上,乡村地区艾草资源丰富,如果条件允许,将整株艾草连根拔起才是更理想的处理方式。
古人觉得,艾草必须带根才能插,若没有根,就等于“无源之水”,这种情况下,寓意就不佳。
②插艾要趁早
端午节这天最适宜挂艾草,并且注重“尽早为佳”,这样象征着全家安康顺遂。所以无论是从市集上购得,还是从田野中采摘,都必须在端午节当天悬挂,并且注重吉时,越早越好。
古人认为,悬挂艾草的最佳时间,最晚不能迟于上午十一点,务必在太阳光线未能直射家门之前完成,如此,艾草的药效会更强,并且吉祥的寓意也会更加显著。
③插艾有讲究
乡下人觉得,采艾时对艾草的挑选要格外在意,要选那些体量足、茎干硬朗、枝叶丰盛的艾草,这类艾草被认为更吉祥,气味也更浓郁,灭除蚊虫的效果更佳,而且,把艾草挂起来时,根部要向上,不能倒着挂。
悬挂艾草何时取下?其实没有固定说法,可以多留几天,等它晒干后就能用来煮艾草水洗澡、泡脚等。通常等叶子香味减弱时再取下,这样时间更久,能悬挂一个月起步网校,这段时间能很好地驱赶蚊虫。干枯后除了保存起来,也可以直接烧掉,或者再次用来驱赶蚊蝇。
不过插艾也有“两不挂”:1、晒干的艾草
使用艾草是为了驱赶邪祟和蚊虫,主要依靠艾草的独特香气来驱除各种害虫,因此必须选用新鲜的艾草,而且最好是在早晨露水未干时采挖,这样艾草的香气浓郁药效也强。假如艾草被晒干后才挂起来,就失去了很多吉祥的象征意义,同时药效也会随之减弱。
2、孩子未满月、孕妇
孕妇对气味较为敏感,或许难以适应艾草这种特殊气味端午节小短句,容易感到不舒服,这对胎儿成长不利。未满月的婴儿体弱,一旦对艾草气味产生强烈反应,可能会引发咳嗽等情况。所以,家中若有这两类成员,也不宜挂置艾草。
如今端午节将至,人们悬挂艾草时务必留意相关的习俗,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