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有“公立常春藤”美誉的俄亥俄州立大学,位列美国十大联盟院校之列。2013年9月到2014年9月期间,本人前往该校数学系,以访问学者身份进修一年,跟随几何分析领域的国际知名学者关波教授,专注于完全非线性椭圆方程中多解存在性问题的研究课题。
学习期间,能够和众多致力于数学研究的前沿国际专家学者探讨前沿学术议题,既增长了学术见识,又增强了科研水平。对美国的教学模式、科研方法等留下深刻印象。
一、自由宽松的教学形式
在春季和秋季这两个学期期间,我选修了数门关于偏微分方程的讲座,借此明白了本科及研究生阶段课程安排和教授的教学风格。美国课堂环境相当开放随和,学生能够随时就疑难之处向老师求教,课堂内师生交流以及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整体上要强于国内多数大学。老师经常在讲课的时候,会发很多需要学生课后看的资料,并且按照课程安排,把主要内容、任务和答案放到学校的网络空间里。而指导学生做实验和改作业这些事,则是由博士生(做学术研究的博士)来做。评估环节,单门学科对学生表现的评价涵盖作业提交、实验操作、阶段性测试、期中与期末考核、研究论文等,期末测试的权重相对有限,通常仅占总评的百分之四十至五十之间。在评价过程中俄亥俄州立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导师更关注学员日常的学习状态,会设定明确的作业提交时限,严禁抄袭行为或延迟递交。由此可见,学员务必严肃对待每一次作业任务,倾尽全力以争取获得相应学分。
俄亥俄州立大学数学系对博士生的学业标准十分严格,其专业课程在深度上超越国内同类课程,非常强调学术理论的推演过程,学术态度非常严谨,要求严格。导师布置给博士生的任务,绝大多数需要以研究报告和学术论文的形式提交,学生必须广泛搜集并研读大量相关文献资料。一般情况下,数学学科里的博士研究生在每一个学期仅能选修两门课程,由于过分追求多选,很容易导致学业压力过大,大多数的博士生都是同时进行硕士和博士阶段的学习,大概需要六到七年的时间才能完成学业。和国内相比较:博士研究生毕业时通常没有发表论文的要求,只要同专业领域内有声望的学者对其研究工作给出合理的评估即可(数学学科里的博士研究生必须将毕业论文发布在arXiv平台上)。
二、丰富多样的学术活动
数学领域里,研讨活动十分普遍,学者与学子们日常都有机会参与交流互动。我们团队曾邀约过西北大学、明尼苏达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纽约大学、圣母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等研究PDE几何分析方向的专家来校进行学术分享。每次报告时长通常是一个小时,随后是自由提问和深入探讨环节,持续的时间大约在半小时到一个小时之间。讨论时,可以就个人关注的问题与学者们探讨,借此掌握他们的研究进展。与此同时,我工作的研究机构里的导师,每七天都会安排“团队聚会”,用来掌握博士生们的学习状态,并且针对各自关心的事项展开讨论、交流。这种学术探讨活动,有助于锻炼学生的口语沟通技巧,也能显著提升他们的学业水平,很多新颖的见解和想法,正是在这类讨论过程中萌发的,而且每天下午三点三十到五点,数学系都会安排茶话会起步网校,教师们可以一边享用点心,一边探讨交流,由此推动了不同领域的互动与合作,这种做法非常值得我们去学习并参考。
三、跨学科跨领域的交流研讨
俄亥俄州立大学的一些教师和科研工作者都致力于不同领域的学术探索。我所在的数学学科设有数学生物科学研究中心(MBI),该机构的目的是推动生物学和数学学的交叉合作,将理论与实际运用同医学和生命科学的前沿探索相结合,促使生物医学界在细小层面到人体器官层面产生新的创造、新的发现和技术革新。
数学生物科学研究所成立后,主要推进了两个方面的任务,一是开展不同学科间的学术探讨,二是实施跨学科的研究计划。“跨学科学术交流讲座”是研究所的一个特色活动,每个星期都会聘请生物学界享有盛誉的外国学者举办最新研究成果的分享会,来自不同领域的研究生们能够从自己专业出发进行深入思考,发表富有创新性的观点,同时也让许多演讲者获得了宝贵的反馈意见。讲完课后,学生和导师能够继续探讨具体问题,或是索取演示文稿、联络信息之类,为将来协作创造条件。不同学科间的沟通与联手,能够引发学术观点的交锋,为具备多元学科知识的人员开展研究合作提供便利,这种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并加以普及。